真动物迷吧 关注:5,959贴子:356,869

家猫和野生猫科动物的杂交与基因流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荒漠猫黄太急镇楼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4-01-15 14:42回复
    先说一下“野猫”的整体情况。野猫的分类极混乱,争议很大。
    非洲野猫,可进一步分为分布于非洲南部的南非野猫Felis silvestris cafra,主要分布于非洲北部及西亚的北非野猫Felis silvestris lybica(亦可被称为近东野猫)。
    欧洲野猫Felis silvestris silvestris,又称欧林猫,主要分布于欧洲大陆和大不列颠岛。
    亚洲野猫Felis silvestris ornata,主要分布中亚和我国西北地区。
    荒漠猫可被视为独立物种Felis bieti或野猫的亚种Felis silvestris bieti,分布于青藏高原东端。
    不同野猫亚种间存在基因流动,甚至存在分布重叠和过渡种群。Alexandra等使用完整的核基因组,以丛林猫Felis chaus作为外群,对野猫的谱系进行了分析。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北非野猫为所有其他野猫的外类群(包括欧洲野猫、亚洲野猫和荒漠猫),且亚洲野猫和北非野猫均不构成单系群。D统计分析支持不同野猫种群间至少存在两次基因混合事件,一次涉及北非野猫和欧洲野猫,另一次涉及北非野猫和亚洲野猫。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4-01-15 14:48
    回复
      2025-08-26 03:52:3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多次研究(线粒体、Y染色体和全基因组测序)均显示全球的家猫均起源于中东地区的北非野猫,但具体起源地点存在争议,目前来看最合理的说法是两地起源,即除了约1万年前的新月沃地的驯化事件之后,在约3500年前的埃及还有一次独立驯化事件,这两个血统的混合结合了猫的效用和它们的社交能力,加速了家猫的传播。2021年罗述金的研究显示中国家猫(包括所谓的田园猫)的起源也是北非野猫。部分家猫种群带有较低水平的其他野猫血统。
      中国古人也尝试驯化过本土的小型猫科动物。2016年胡耀武及其研究团队对出土于陕西华县泉护村遗址3个灰坑的多块小型猫科动物骨骼进行研究,放射性碳14(AMS14C)测年分析显示其年代约为5300年前,胶原蛋白同位素分析显示其曾大量使用以粟类粮食为基础的食物。骨骼形态学研究显示这些骨骼均为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与现代家猫并无关系。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4-01-15 14:55
      收起回复
        欧洲野猫对家猫基因库的贡献:
        至少在罗马时期西北欧就出现了起源于北非野猫的家猫。欧洲(古代和现代)和北美(现代)的家猫携带有较低水平的欧洲野猫基因。古代欧洲家猫中欧洲野猫血统的比例范围为 0% -14%(±2%)。现代欧洲及北美家猫中欧洲野猫血统的比例范围为0% -11% (±1%)。而中亚的古代家猫和中国、哈萨克斯坦、韩国、泰国的现代家猫则不具备欧洲野猫的血统或欧洲野猫血统不显著。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4-01-15 14:58
        回复
          家猫对欧洲野猫基因渗入的整体情况:
          家猫对欧洲野猫的基因渗入现象在欧洲广泛存在。欧洲大陆各地的杂交比例为5.25%(西欧)至21%(伊比利亚半岛)。苏格兰的杂交比例高达100%,纯种苏格兰野猫已灭绝。
          (杂交比例=杂交个体/总个体。杂交个体可以理解为一滴血定律,就只要带了家猫血统不管多少都算杂交个体)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4-01-15 15:01
          回复
            家猫对苏格兰欧洲野猫的基因渗入情况:
            家猫在公元前350年之前引入英国,但家猫对当地野猫的大规模基因渗入在20世纪下半叶才开始。
            对36只现代苏格兰野猫的分析显示杂交事件的分布范围在4.7至17.9代之间(约上世纪50年代开始)。
            20世纪(1903-1985)的20个体中有5个观察到显著的家猫基因渗入,估计范围为 2.3% 至 6.6%。
            所有现代个体(1997-2018)都显示出家猫基因渗入的证据,家猫血统比例在11%至74%之间。
            圈养苏格兰欧洲野猫种群未能避免家猫基因渗入,但家猫血统的平均比例 (18%) 明显低于现代野生种群中的数据。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4-01-15 15:03
            回复
              荒漠猫对家猫有单向的基因渗入。
              来自荒漠猫核心分布区四川和青海的家猫(N = 10)携带约有 10% 的来自荒漠猫的基因组,表明该区域内的荒漠猫对它们同域的家猫有广泛渐渗。在荒漠猫分布范围的外围地区(青海北部和甘肃)采集的家猫(N=5)中也检测到了基因渗入的信号,根据分析方法的不同,在这些个体中荒漠猫基因渗入的变化范围为 0.5% 至 7%,仍显著高于非荒漠猫地理范围的家猫。荒漠猫对家猫的基因渗入情况仅出现在荒漠猫的自然分布区域,且随着远离荒漠猫分布的核心区域而减少。荒漠猫分布核心区域的家猫与荒漠猫的首次杂交估计发生在大约7.42代之前。以家猫2年的世代时间计算,荒漠猫与当地家猫的杂交发生在大约15年前。而在荒漠猫分布的边缘区域,约为30.72代或约62年前。
              目前尚无研究证明家猫对荒漠猫有基因渗入,但近年来所记录的大量杂交个体提示该情况可能已经存在。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4-01-15 15:06
              回复
                关于家猫的跨属杂交
                家猫Felis catus可与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薮猫Leptailurus serval等亲缘关系较远的小型猫科动物跨属杂交。
                后代仅部分可育。例如雄家猫和雌豹猫的杂交后代仅雌性可育。杂交难度大、风险大,一般仅能在人工条件下进行,不符合动物福利和野生动物保护理念。
                生殖隔离包括生殖前隔离,培育孟加拉豹猫过程中的一个问题就是豹猫会拒绝和家猫交配甚至将家猫咬死,有时需要激素催情和镇定剂等辅助交配。且前三代容易出雄性不育和遗传不稳定的情况。
                因此家猫在自然条件下会对非同属猫科动物造成基因污染这个说法无任何证据支持,甚至连自然情况下二者交配的案例都几乎没有,基本上可以理解为无稽之谈。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4-01-15 15:15
                收起回复
                  2025-08-26 03:46:3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IP属地:浙江9楼2024-01-15 15:25
                  收起回复
                    家猫和野猫相遇就一定会大规模杂交并造成基因污染吗?
                    苏格兰欧洲野猫和家猫长期共存超过2000年,但对古苏格兰欧洲野猫代研究显示其均不携带家猫基因。二者大规模杂交的情况在上世纪下半叶才开始。
                    一项关于伊比利亚野猫和散养家猫的生态研究指出,尽管家猫和野猫不存在生殖隔离,但二者仍存在强烈的空间隔离和生态隔离;生态隔离包括栖息地偏好、食物限制、种内竞争、种间竞争、捕食者等,导致家猫融入当地野猫栖息地的能力受到限制,因此家猫和野猫广泛存在长期共存但并未产生大规模的基因流动的情况。
                    二者的隔离可能会由于野猫自然栖息地退化和人造环境的扩张而崩溃。20 世纪以来,由于城市化、土地利用变化等原因,苏格兰野猫的自然栖息地缩小且破碎化;加之猎物数量波动、狩猎等原因,苏格兰野猫数量在20世纪锐减。同时流浪猫和散养猫的数量和分布范围增加。上述原因共同导致了家猫在20世纪中叶其开始对苏格兰野猫产生广泛的基因渗入。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4-01-15 15:26
                    收起回复
                      宠物猫和散养家猫被认为是传染病的储存库,对所有野生猫科动物构成威胁。对苏格兰125只野猫和杂交猫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包括 FIV、猫杯状病毒、猫支原体等的常见病原体在种群内广泛存在。杂交能为苏格兰野猫提供家猫病原体抗性(包括 MHC 变体),即杂交个体相对于纯种苏格兰野猫更容易在家猫源传染病的侵袭下存活繁衍。因此疾病传播也是当地野猫种群选择的潜在因素。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4-01-15 15:29
                      回复
                        家猫和野猫在栖息地的选择和适应上有明显差异,存在生态和空间上的隔离。因此长期以来二者基因流动较少。
                        猫科动物有明显的家域性,一只雄性家域覆盖多只雌性领地家域,且雄性扩散能力远强于雌性。
                        猜测:在野猫主导的环境中(如青藏高原),偶尔会有强势的雄性荒漠猫进入家猫栖息地并和雌性家猫产生后代。杂交后代相对家猫为强势但相对荒漠猫为弱势,继续留在家猫栖息地中并逐渐融入当地家猫种群。而弱势的雄性家猫及杂交猫难以深入严苛的自然栖息地和雌性荒漠猫交配。最终导致荒漠猫对当地家猫的少量且单向基因渗入。
                        二者的隔离可能会由于野猫自然栖息地退化和人造环境的扩张而崩溃。
                        20 世纪以来,由于城市化、土地利用变化等原因,苏格兰野猫的自然栖息地缩小且破碎化。加之猎物数量波动、狩猎等原因,苏格兰欧洲野猫数量锐减。此时攻守转换,数量庞大且更适应人造环境的家猫占据主导地位,家猫基因流入苏格兰野猫种群中,并最终导致当地的纯种野猫消失。
                        放两张不太严谨的图示意一下野猫与家猫共存的两种情况。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4-01-15 15:37
                        收起回复
                          荒漠猫和亚洲野猫可能面临的问题,即家猫对野猫的基因渗透使其失去遗传完整性和对当地环境的进化适应,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们需正视问题的严峻性,不夸大,不回避。增加基础研究,保护自然栖息地,控制散养猫和流浪猫的数量,监测相关疾病。
                          基础研究是重中之重,没有基础研究就没有后续保护工作的方向,现阶段的问题就是国内没多少人愿意去做这个费力不讨好基础研究,也算是野保现状的缩影了。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4-01-15 15:46
                          收起回复
                            是不是这个方向的研究不容易发高分文章,不讨喜,所以科研人员也不会选择这个方向。


                            IP属地:浙江14楼2024-01-15 16:45
                            收起回复
                              2025-08-26 03:40:3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建议法胖加精啊 群里应该多一些这样干货贴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4-01-15 21: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