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大家好,我是 KC,作为复古掌机爱好者2023~2024是有里程碑意义的节点。奥丁2携高通骁龙8gen2的问世,拉近了掌机和主流手机 SOC 的性能差距,是很多用户期盼多年的毕业机。
不过对于很多爱好者而言,奥丁2更大的机身、大电池,虽然提供了更大的屏幕和更好的续航,但也带来了更大的重量(400多克)。
对于小屏机爱好者而言,依旧没有兼顾性能与重量的选择,直到我们今天评测的主角——Retroid Pocket 4系列出现。

Retroid Pocket 4 & 4 Pro
考虑到目前安卓平台下,虽然最高可以模拟到 NS,但对性能要求较高、兼容性距离完美也很远。大部分可以模拟 NS 的设备价格,远超 NS 本身,加上 NS 尚未退市/换代。
现在一台毕业设备的要求,大概应该是流畅 PS2、3DS、PSV、Wii这些上世代的平台。(PS3 和 WiiU 目前均无安卓平台模拟器)
相比上一代 RP3+,RP4 和 RP4P 有如下几个升级与改进:
SOC 由上一代的紫光展锐 T610 升级到 MTK 天玑900/1100
全新模具,被动散热升级至主动散热
摇杆升级为霍尔摇杆
按键布局改进,将双 S 键移至正面并增加了 Home 和 Back 键,音量加减移至顶部
屏幕最大亮度(实测695nits)和色域提升(90%P3 广色域)
电池由4500mAh 增大至5000mAh
Retroid Pocket 4 Pro 增加了 USB Type-C 视频输出功能(1080P60)
扬声器升级
▼Retroid Pocket 4&4 Pro 参数表

最重要的变化当属采用性能更强的天玑900和1100处理器,天玑1100采用 4xA78 @2.6GHz + 4xA55 @2.6GHz,GPU 部分则为 G77MC9 @836MHz。
RP4Pro 性能从 T610/T618 的 PSP 自由跃升至 PS2、Wii 自由,3DS 和 PSV 部分表现则受限于模拟器完成度(可以运行部分游戏,但帧率/是否有贴图错误等则受模拟器本身优化限制)。NS 部分由于天玑没有开源驱动支持,可运行游戏目前相比高通平台(有开源驱动)还是少上不少(网络上有相关的游戏测试汇总文档,大家可以搜索自行参考)。
▼RP 系列掌机采用的 SOC 对比

如果以 T310 作为基准(100%),D900 的单核性能和多核性能分别是 T310 的195.7%和292.6%,D1100 单核性能和多核性能则更是 T310 的233.7%和468.8%。GPU 性能部分天玑900/1100相比之前的 SOC 提升幅度同样很大(尤其是天玑1100的 GPU 规模比天玑900翻倍还多),不过由于手头没有相同版本基准测试数据,这里就先不对比了。


不过对于很多爱好者而言,奥丁2更大的机身、大电池,虽然提供了更大的屏幕和更好的续航,但也带来了更大的重量(400多克)。
对于小屏机爱好者而言,依旧没有兼顾性能与重量的选择,直到我们今天评测的主角——Retroid Pocket 4系列出现。

Retroid Pocket 4 & 4 Pro
考虑到目前安卓平台下,虽然最高可以模拟到 NS,但对性能要求较高、兼容性距离完美也很远。大部分可以模拟 NS 的设备价格,远超 NS 本身,加上 NS 尚未退市/换代。
现在一台毕业设备的要求,大概应该是流畅 PS2、3DS、PSV、Wii这些上世代的平台。(PS3 和 WiiU 目前均无安卓平台模拟器)
相比上一代 RP3+,RP4 和 RP4P 有如下几个升级与改进:
SOC 由上一代的紫光展锐 T610 升级到 MTK 天玑900/1100
全新模具,被动散热升级至主动散热
摇杆升级为霍尔摇杆
按键布局改进,将双 S 键移至正面并增加了 Home 和 Back 键,音量加减移至顶部
屏幕最大亮度(实测695nits)和色域提升(90%P3 广色域)
电池由4500mAh 增大至5000mAh
Retroid Pocket 4 Pro 增加了 USB Type-C 视频输出功能(1080P60)
扬声器升级
▼Retroid Pocket 4&4 Pro 参数表

最重要的变化当属采用性能更强的天玑900和1100处理器,天玑1100采用 4xA78 @2.6GHz + 4xA55 @2.6GHz,GPU 部分则为 G77MC9 @836MHz。
RP4Pro 性能从 T610/T618 的 PSP 自由跃升至 PS2、Wii 自由,3DS 和 PSV 部分表现则受限于模拟器完成度(可以运行部分游戏,但帧率/是否有贴图错误等则受模拟器本身优化限制)。NS 部分由于天玑没有开源驱动支持,可运行游戏目前相比高通平台(有开源驱动)还是少上不少(网络上有相关的游戏测试汇总文档,大家可以搜索自行参考)。
▼RP 系列掌机采用的 SOC 对比

如果以 T310 作为基准(100%),D900 的单核性能和多核性能分别是 T310 的195.7%和292.6%,D1100 单核性能和多核性能则更是 T310 的233.7%和468.8%。GPU 性能部分天玑900/1100相比之前的 SOC 提升幅度同样很大(尤其是天玑1100的 GPU 规模比天玑900翻倍还多),不过由于手头没有相同版本基准测试数据,这里就先不对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