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吧 关注:25,551贴子:249,005

春节习俗杂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1-01 22:13回复
    春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节日,无论其礼仪的隆重、活动的丰富,还是文化内涵的厚重以及影响的巨大,都是其他传统节日不能比拟的。
    春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缩与张扬,蕴含着人们对大自然恩惠的感激和收获后的自豪与喜悦,充满着对幸福、美好生活的企盼和追求,体现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先人功绩的认同与缅怀,传递着家庭乃至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殷殷深情。
    春节从历史中走来,虽经不断嬗变和演化,但它的主线和“基因”却一直未变,并将以强大的生命力代代传承并延续下去。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1-01 22:13
    回复
      祭祀·农事·历法
      春节的起源与发展可以概括为:远溯于上古,萌发于周,兴于汉唐,盛于明清,并延续至今。
      祭祀。殷商时期,人们在收割农田后,总要对上天诸神和祖先进行祭祀,也就是“腊祭”。《说文解字》注释为:“腊者,从肉巤声。”“按腊以祭”,意思是用猎物进行祭祀。
      祭祀之月称为“腊月”。周代腊祭活动由简而繁,节日气氛也愈渐浓厚。《诗经》中对“腊祭”活动就有这样的记述:“朋酒斯飨,曰杀羊羔,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意思是说,每当腊祭,大家就会集合在一起,杀羊设宴,会聚于公堂上,举起牛角酒杯开怀畅饮,共同祝福。但这时的“腊祭”和新年的时间还没有固定下来,直到汉武帝采用《太初历》纪年后,才正式确定以十二月为年之尾,并在这个月进行“腊祭”,故十二月亦称“腊月”,一月为一年之首,称“正月”。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1-01 22:16
      回复
        年的由来。远古时期,先民的农业种植能力很低,作物每年只能收获一次。为了记录农事活动,即以庄稼每成熟一次为一年。《谷梁传》中说:“五谷大熟为有年。”《说文解字》也注释:“五谷成熟曰年。”《尔雅》记载:“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1-01 22:17
        回复
          今年除夕放假吗?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1-01 22:19
          收起回复
            在没有准确的节令和统一的历法之前,播种和收获常常误时,农业生产活动受到很大影响。一个叫万年的樵夫,在树影移动的启发下,通过插在有刻度的圆石盘上的木棍影子来计算时间,这就是早期的“晷”。后来,他又受到山泉滴水节奏的启发,研究出“五层漏壶”的计时法,经过长期努力终于创造出《太阳历》。商王祖乙把这个历法命名为《万年历》,确定十二个月为一年,并敕封万年为“日月星君”。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1-01 22:20
            回复
              元旦。元旦又称“正旦”“元日”“元辰”“元朔”“正朝”“新朝”等。此外,元旦也称“三元日”,即《玉烛宝典》中所说的“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
              元旦指一年中太阳首次从大地升起的时候。《说文解字注》:“元者,始也。旦,明也。”宋《梦粱录》记载:“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称新年。”所谓朔日即每月的第一日。西汉太初元年以正月为岁之首,称正月一日为元旦,并一直沿用了两千多年。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1-01 22:21
              回复
                守岁·拜年·娱乐
                春节严格说来指农历正月初一,但事实上春节活动自腊月二十三就已开始了,在正月初一前后达到高潮,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后才真正结束。从“祭灶”开始,人们就以喜悦的心情投入纷杂的“忙年”活动中。这在北京地区流行的民谣中可以得到佐证: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做新衣;二十八,洗邋遢;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到处走一走。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1-01 22:23
                回复
                  祭灶。灶神也称灶王、灶君,道教中称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关于祭灶的起源说法不一,但流传最广的还是唐代的一个传说。《酉阳杂俎》中载:“灶神名隗,状如美女,又,姓张名单,字子郭,夫人字卿忌。”灶王被尊为一家之主,职司是观察考核全家一年中的善恶言行,腊月二十三回天宫奏报,以定来年祸福,所以当晚各家都要进行祭祀送行。祭品中一定要有糖瓜、年糕之类,意思是粘住灶王爷的是非之嘴。于是,民间也传下春节吃糖瓜、年糕的习俗。祭灶后,人们就开始了春节的筹备,所以祭灶又称为“过小年”。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1-01 22:23
                  回复
                    门神。自古以来,人们对门就极为重视,到了唐代,神荼、郁垒渐为秦琼、尉迟恭所取代。传说白龙获咎,请求唐太宗庇护,魏征在与唐太宗对弈时梦斩白龙。白龙魂魄向唐太宗索命,夜夜滋扰,不堪其苦。大将秦琼、尉迟恭镇守宫门,白龙从此销声匿迹。百姓纷纷效仿,于年尾岁初之际,贴秦琼、尉迟恭像于门,祈求来年安宁。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1-01 22:25
                    回复
                      门神画也是年画中的一种。宋代以后木版年画广为流行,人物、动物、花卉皆可入画,但大多为喜庆、祈福之类的内容。到了明清两代,不但题材更加广泛,技艺也更加精湛,形成了很多流派。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逐渐成为中国年画艺术流派的代表。黄河流域还有刻纸为画的习俗,或贴于窗前,或悬于门楣。这一活动不但烘托了节日欢庆气氛,还催生了中国民间特有的剪纸艺术。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1-01 22:26
                      回复
                        春联。春联为上下句,并相互对应,所以称为联。春联由桃符演化而来。人们为了祈求一年的平安,常在桃木上书写一些求福的词语,后发展成为一种文字凝练、对仗工整的联语。据说,后蜀皇帝孟昶书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副典范的春联。春联经明清两代,发展成为不分时节而广泛应用的楹联,无论婚丧嫁娶,还是庵堂寺院、楼台亭阁、名山大川,无论是宫廷官府,还是茅屋草舍,都可以悬挂或粘贴楹联。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1-01 22:30
                        回复
                          爆竹。春节燃放爆竹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传说古时山里有怪名山臊(也称山魈),人们燃放爆竹可以惊走山臊。《神异经》中说:“人常以竹著火中,爆扑而出,臊(魈)皆惊惮。”《荆楚岁时记》也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燃放爆竹,以避山臊。”由此传下春节燃放爆竹的习俗。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1-01 22:36
                          回复
                            爆竹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诗经》中的“庭燎”,是在庭院中点燃竹制类火把,有时会发出爆裂声。《通俗篇》中说:“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曰爆竿。后改为火药,沿用了爆竹的名称。”火药的发明为爆竹的改进与发展创造了条件,不仅花色品种增多,规模也越来越大,成为春节的一大盛景。对此,清《帝京岁时纪胜》中有生动的记述:“除夕之次,子夜相交,门外宝炬争辉,玉珂竞响,而爆竹如击浪轰雷,遍乎朝野,彻夜不停。”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4-01-01 22:40
                            回复
                              守岁。腊月三十夜晚又称“除夕”。“除者,去也;夕者,夜晚也。”除夕守岁始于晋代,晋《风土记》中说:“除夕达旦,谓之守岁。”至唐宋开始风行,宋《武林旧事》载:“至除夕,则至夜,卉烛糁盆,红映霄汉,爆竹鼓吹之声,喧阗彻夜,谓之聒厅。小儿女除夕博戏不寐,谓之守岁。”明清守岁之风更盛,并一直延续于今。关于守岁的起源有很多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关于怪兽“年”的传说。“年”头生独角,青面獠牙,生性凶猛,平时潜于海底,每到腊月三十即上岸。于是,上天派紫微星君化作红衣老人,指点人们于腊月三十夜晚点亮火烛,敲击声响,合家聚守,夙夜不眠,果然吓得“年”狼狈逃窜。从此传下了除夕守岁的习俗。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4-01-01 22: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