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和那些不愿受...吧 关注:65贴子:6,712
  • 12回复贴,共1

【无聊】柏拉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0-09-08 20:26回复
    J. M. Barrie
    巴里,苏格兰作家,小说《彼得·潘》的作者。
    Jorge Luis Borges
    博尔赫斯,阿根廷现代作家,学者。
    Emily Bronte
    勃朗特三姐妹之二姐,英国小说家,著《呼啸山庄》。
    Paul Erdos
    保罗·厄多斯,匈牙利人,被称为上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Glenn Gould
    古尔德,加拿大钢琴家,知道巴赫的人不能不知道他!


    2楼2010-09-08 20:27
    回复
      2025-08-22 08:01:5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Immanuel Kant
      康德,伟大的德国哲学家,不用多介绍了。
      Karl Lagerfeld
      拉格菲尔德,德国时装设计大师,尤以男士服饰设计著称。
      Ralph Nader
      美国社会活动家,著《任何速度都不安全》。
      Isaac Newton
      牛顿。别说你不知道他……
      Florence Nightingale
      被称为“提灯天使”的英国医护工作者,南丁格尔。
      


      3楼2010-09-08 20:27
      回复
        Paula Poundstone
        美国喜剧女演员。
        Sun Ra
        美国黑人爵士乐手,风格前卫。
        Cliff Richard
        英国歌星,同时以“英格兰最著名的基督徒”著称。
        John Ruskin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最著名的评论家。
        Erik Satie
        法国现代作曲家。
        


        4楼2010-09-08 20:27
        回复
          Nikola Tesla
          克罗地亚裔美籍发明家,发明了交流电,曾是爱迪生发明公司的员工。
          Samuel J. Tilden
          美国律师,曾任纽约州州长,备受争议的1876年Democrat党总统候选人。
          Otto Warburg
          德国生化学家,医生,获1931年诺贝尔奖,在癌症理论方面贡献巨大。
          Simone Weil
          20世纪法国女哲学家,社会活动家。
          Jemima Wilkinson
          美国宗教界人士,女,宗教组织Universal Friends的创始人。
          另外还有一些名人,其是否无性恋还存在争议:
          安徒生(双/无),尼采(异/同/双/无)...
          


          5楼2010-09-08 20:28
          回复
            柏拉图式爱情
                 柏拉图式爱情,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异性间的精神恋爱,追求心灵沟通,排斥肉欲。最早由Marsilio Ficino于15世纪提出,作为苏格拉底式爱情的同义词,用来指代苏格拉底和他学生之间的爱慕关系。
                 柏拉图认为: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 


            7楼2010-09-08 20:47
            回复
              柏拉图式的爱情有以下的意义:     
              1. 理想式的爱情观 (比喻极为浪漫或根本无法实现的爱情观)     
              2. 纯精神的而非肉体的爱情     
              3. 男女平等的爱情观     
              4. 在这世上有, 且仅有一个人, 对你(你)而言, 她(他)是完美的, 而且仅对你(你)而言
              是完美的。也就是说, 任何一个人, 都有其完美的对象, 而且只有一个。 


              8楼2010-09-08 20:47
              回复
                     第一个意义最常被使用, 但其实是一个误解。不过既然大家都这样用, 也就算是另一个意义了。这误解来自于柏拉图的一个有名的著作"理想国"。该书探讨如何建构一个理想的国度, 因其或许过于理想化而难以实现, 故有人以此来诠释何谓柏拉图式的爱情。
                     第二个意义也经常被使用, 但基本上也是误解。这误解来自柏拉图的形上学, 他认为思想的东西才是真实的而我们看见的所谓的”真实世界”的东西反而不是真实的。
                     第三和第四个意义才真的是柏拉图的爱情观或两性观  


                9楼2010-09-08 20:48
                回复
                  2025-08-22 07:55:5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柏拉图认为人们生前和死后都在最真实的观念世界, 在那里, 每个人都是男女合体的完整的人, 到了这世界我们都分裂为二。所以人们总觉得若有所失, 企图找回自己的"另一半"(这个词也来自柏拉图的理论)。柏拉图也用此解释为什么人们会有“恋情”。
                       在他的理论中, 没有那一半是比较重要的, 所以, 男女是平等的。而且, 在观念世界的你的原本的另一半就是你最完美的对象。他/她 就在世界的某个角落, 也正在寻找着 你/你。 


                  10楼2010-09-08 20:49
                  回复
                         柏拉图有关爱情的阐述主要见于其《会饮篇》中。其中有从低到高各种层次的爱,有
                    凡人的爱,也有近神的爱。


                    11楼2010-09-08 20:49
                    回复
                           首先,爱情是内在的本原的需求。柏拉图提到了这样一种神话:起初,世界上有三
                      种人,太阳之神代表的男人,大地之母代表的女人,以及月亮代表的阴阳人。人的官能
                      和力量都是现在的两倍。宙斯为了削弱人类,把人劈成两半,一石两鸟,一方面个体人类只有原来一半那么强大,另一方面他们的数量加倍,由此可以更好地侍奉神族。所以,人类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原始的男人和女人的后代便有同性恋倾向,原始的阴阳人的后代便是异性恋倾向。一旦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特别是两位男性之间,那么“尽管很难说他们想从对方那里得到什么好处,但这样的结合推动着他们终生生活在一起,在他们的爱情中,那些纯粹的性快乐实在无法与他们从相陪伴中获得的巨大快乐相比。他们的灵魂实际上都在寻求某种别的东西,这种东西他们叫不出名字来,只能用隐晦的话语和预言式的谜语道出。”这一切实际上都是人类原始状态的残余,我们本来是完整的,而我们现在正在企盼和追随这种原初的完整性,这就是所谓的爱情。而全体人类,包括所有男人与女人,他们的幸福只有一条路,这就是实现爱情,通过找到自己的伴侣来医治我们被分割了的本性。爱神卡洛斯将在今生引导我们找到自己的爱人,并给我们的来世带来希望。只要我们敬畏诸神,那么爱神终有一天会治愈我们的病,使我们回归原初状态,生活在快乐和幸福之中。 


                      12楼2010-09-08 20:50
                      回复
                             其次,柏拉图的爱神是走向至善形式的灵魂冲动。灵魂是爱的基础,至善是爱的终极追求。在《会饮篇》中,先知迪奥提玛说道,爱就是对不朽的期盼,而一切可朽者都在尽力追求不朽。以生育繁衍为目的的交往是延续轮回的低级追求,而最高等级的爱是热爱最终可以达到善的形式的智慧和哲学。人的肉体是可朽的,唯有精神不朽。一个人的品格愈高尚,雄心壮志也就愈大,因为他们爱的是永恒。纯粹的、高尚的、以至善为最高目的、以智慧和哲学为追求对象的爱情,沉浸其中的两人关系会更加牢固,他们的交往会更加完整,胜过夫妻的情分,这是因为“他们创造出来的东西比肉体的子女更加美丽、更加长寿”。在这一层面,爱情是人生最主要的理想,与它相比,财富、门第、权柄都不过是浮云腐土罢了。 


                        13楼2010-09-08 20:50
                        回复
                               第三,爱是各种流变状态的极致,美和丑,爱和怨,平凡与高贵,爱处于两种极端的中间地带。在柏拉图笔下,爱神卡洛斯的诞生是贫乏之神趁着丰富之神醉酒的机会接近爱与美之神阿佛洛狄忒并与之结合的产物。因此,他是一个天生贫乏却又充满追求欲的孩子。他天生处于两种极端之中,他的父亲贫穷而愚蠢,母亲富有、充满智慧,这就决定了他生命的道路必须与智慧为伍,终生不断追求,视智慧为生命。他具有丰富和贫乏两个方面,是有限的和不完美的,但也保留了善和美的痕迹。柏拉图就这样把“爱情”置于一个概念的罅缝中,爱神卡洛斯成为了一个抽象的概念,因为他“处于任何常态和可描述的形态之间”,代表的是像“苏格拉底的无知”那样促人向上的动力,获得智慧理想的内在力量。柏拉图认为,这种力量包含了情感、欲望、意志和感觉,这也是柏拉图对爱情元素的定义,爱情促使人产生一种追求幸福的欲望。这正是对话录千年不衰的迷人之处。 


                          14楼2010-09-08 20: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