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is吧 关注:33贴子:342
  • 7回复贴,共1

OEIS优质数列介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前言】OEIS上有不少数列很有研究价值,其中大部分是OEIS出现之前就存在的“经典”数列,但来自世界各国的用户也提交了一批优秀的原创数列,本贴将陆续介绍这些数列。
【链接】keyword:nice - OEIS: https://oeis.org/search?q=keyword%3Anice&sort=created&go=Search
nice的关键词需要经过编辑批准,一般都是十分有趣且有价值的数列,建议吧友学习


IP属地:上海1楼2023-12-30 16:44回复
    【目录楼】
    【OEIS Index】https://oeis.org/wiki/Index_to_OEIS


    IP属地:上海2楼2023-12-30 16:44
    回复
      2025-08-20 22:23: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OEIS创始人N. J. A. Sloane在他的随笔《Seven Staggering Sequences》(七个令人惊奇的数列) http://neilsloane.com/doc/g4g7.pdf
      中列举了七个优秀原创的例子。这些数列定义简单,但通过贡献者的讨论,被挖掘出许多有趣的性质,有趣性不亚于Fibonacci等数列。不断产生有趣的原创数列,就是OEIS的真正目的。


      IP属地:上海3楼2023-12-30 16:47
      回复
        1. A064413 (EKG Sequence)https://oeis.org/A064413
        EKG数列有简单的递推定义:a (1) = 1,a (2) = 2,对于n > 2,a (n) 是最小未在a (1) 至 a (n-1) 出现,与a (n-1) 不互质的正整数。
        前几项为1, 2, 4, 6, 3, 9, 12, 8, 10, 5, 15, 18, 14, 7, 21, 24, 16, 20, 22, 11, 33, 27, 30, 25, 35, 28, 26, 13, 39, 36, 32, 34, 17, 51, 42, 38, 19, 57, 45, 40, 44, 46, 23, 69, 48, 50, 52, 54, 56, 49, 63, 60, 55, 65, 70, 58, 29, 87, 66, 62, 31, 93, 72, 64, 68, 74, 37, 111, 75, 78, 76, 80, 82。
        EKG数列的名字源于其图像类似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但这个名字不贴近数列的本质,不利于进一步分析,可以根据定义特点将它称为GGCD数列(Greedy GCD Sequence)。
        GGCD数列有如下基本性质:
        (1)GGCD数列是全体正整数的一个排列。
        (2)GGCD数列中,所有质数以递增顺序出现。
        (3)GGCD数列中,任何奇质数p在2p之后,3p之前。
        这些性质都已经被证明(https://arxiv.org/pdf/math/0204011.pdf https://cs.uwaterloo.ca/journals/JIS/VOL11/Hofman/hofman1.pdf
        ,但在逻辑上有区别。(1)(2)可以用初等证法证明,而(3)的证明十分困难。(2)是证明(1)所用的一个引理。一般来说,这就可以决定(1)更可能被一般化。


        IP属地:上海4楼2023-12-30 16:55
        回复
          (1)(2)的证明:
          我们首先对这个序列作一些一般性的说明。
          对于n≥2,设g=gcd{a(n-1),a(n)}。对于a(n-1)的素因子p,a(n)是最小的尚未出现过的p的倍数(否则较小的p的倍数将是更好的a(n)的候选数)。我们称这样的素数p为a(n)的控制素数。可能不止一个,而且它们的乘积被g整除。
          对于任何素数p和n≥2,设B_p(n)是p的最小倍数 ,且不在{a(1),…,a(n−1)}中。例如,序列{B_2(n):n≥2}开始于2、4、6、8、8、10,14, ...显然对于所有p,n≥2,B_p(n)≤B_p(n+1)≤pn。
          那么我们得到a(1)=1,a(n)=min{B_p(n):p|a(n−1)},对于n≥2,这提供了序列的替代定义。
          引理1:设p是整除数列某项的奇素数。如果p最先整除a(n),则a(n)=qp,其中q是整除a(n-1)的最小素数,q<p,a(n+1)=p,a(n)或a(n+2)等于2p。整除数列项的新素数以递增的顺序出现。
          证明:设a(n)是被p整除的第一项,数pq(其中q是整除a(n-1)的素数)都是a(n)的候选者,因此a(n)=pq,其中q是最小的此类素数。而且p必须是不作为{a(1),…,a(n−1)}的因子出现的最小素数(如果p’是更小的这样的素数,则p′q将是a(n)的更好候选者)。特别是整除数列项的素数必须以递增的顺序出现,并且q<p。那么p是a(n+1)的候选数,并且小于B_q(n+1)≥B_q(n)=pq,所以a(n+1)=p。最后,a(n)=2p,否则2p是a(n+2)的获胜候选者。
          引理2:出现在序列中的素数以递增的顺序出现。(2)
          证明:这是根据引理1得出的,因为第一次p整除序列的项,下一项就是p本身。
          引理3:如果素数p的无穷多个倍数出现在序列中,那么p的所有倍数出现在序列中。
          证明:用反证法,记kp是p的第一个被遗漏的倍数。选择n0,使得对于所有n≥n0,a(n)>kp。由于p的倍数有无穷多个,因此存在n>n0,对于某个l,a(n)=lp。但现在我们必须有a(n+1)=kp,因为gcd{a(n),kp}≥p被允许,并且所有可能出现在序列中的较小值都已经出现,矛盾。
          引理4:如果素数p的所有倍数都出现在序列中,那么所有正整数都会出现。
          证明:再次用反证法,并使k≥2是第一个遗漏的整数。由于k的无穷多个倍数出现在p的所有倍数中,我们得到一个矛盾,正如引理3。也就是说,对于n>n0,对于某个l存在a(n)=klp,并且gcd{a(n),k}≥k被允许,并且已经使用了所有较小的可能值。因此,a(n+1)=k,这是一个矛盾。
          定理1:{a(n):n≥0}是自然数的排列。
          证明:通过定义,没有一个数字可以出现两次,所以只要证明每个数字都出现就足够了。假设只有有限多个不同的素数整除序列的项。然后其中的一个将出现无限多次,引理3和4意味着所有整数出现,这是一个矛盾。
          因此,无穷多个不同的素数p整除序列的项。由引理1无限多个偶数2p出现,由引理3所有偶数出现,由引理4所有正整数出现。


          IP属地:上海5楼2023-12-30 17:17
          回复
            猜想的近似公式:a(n) = n (1+ 1/(3 log n)) + o(n/log n)(Lagarias-Rains-Sloane, 2002),准确说明见arxiv链接
            C程序:https://oeis.org/A064413/a064413.c.txt(E. M. Rains)


            IP属地:上海6楼2023-12-30 17:21
            回复
              好久没发贴了
              2.A347025 https://oeis.org/A347025
              这个数列应该是作者自己发现的,后来发现有研究此数列的论文 https://arxiv.org/abs/1511.00170 (Andy Loo)
              这篇论文主要结果是得出a(n)的范围:
              a(n) >= binomial(n, ceiling(n/2)),
              a(n) >= max_{h=1..n-1} a(h) + a(n-h) + 1,
              a(n) <= min_{h=1..n-1} a(h) + 2^h*a(n-h),
              但多处没有精确得出a(n)的值,OEIS上的人用枚举和逻辑推导额外确定了a(5)与a(6)的值,得出更精确的范围。
              其实A347025被批准前争议很大,因为现有的项不足以将其与其他数列区分。最终确实证明了不是其他任意一个数列,即使无法证明,大概率也会被批准,因为确实是一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将来遇到相似(数值或定义都可以)的数列还可以参考
              前几项和范围:(计算显示原来的上界过松,意义不大)
              a(0)=0, 1, 2, 4, 7, 13, 24, 44/45, >=79, >=144, >=270


              IP属地:上海7楼2024-05-14 23:54
              回复
                定义:a(n)是最大的正整数s,使得存在s个互不相同的n元集的非空子集,其中任何一个都不是另外两个的并集
                例如a(3)=4, 构造 {1}, {2}, {1,3}, {2,3}都是{1,2,3}的子集。
                其实这里的构造都具有相当的对称性:
                a(4)=7, {{1},{1,2},{1,3},{1,4},{2,3},{2,4},{3,4}},即{1}和所有二元子集;
                a(5)=13, 1 12 13 14 23 24 34 125 135 145 235 245 345,即1,所有不含5的二元子集,所有含5的三元子集;
                a(6)=24, 12 13 23 45 46 56,以及除123 456的所有三元子集;
                a(7)>=44, 在a(6)的基础上增加所有含7的三元子集 (Jon E. Schoenfield)
                Jon也给出了a(6)<=26的证明:


                IP属地:上海8楼2024-05-15 00: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