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两吧 关注:17,775贴子:78,363
  • 15回复贴,共1

西汉“八铢钱”“五分钱”“荚钱”考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篇关于西汉八铢钱、五分钱的新文章,转自《中国钱币》2023年06期,作者杨君。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3-12-29 16:43回复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3-12-29 16:43
    回复
      2025-07-30 05:23:1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该文认为八铢钱、五分钱处于秦、汉初茬口多位于“正上、正下处”向四铢半两时期多位于“对角斜向”处发展的过渡时期。在上述的基础上,减重八铢钱则采用直流分铸、叠铸,也就是图4、5、6。在研究方向上将工艺放在首位,从而为探究西汉八铢钱、五分钱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3-12-29 16:54
      回复
        在汉初这种铸造技术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倘若仅仅根据文字风格、钱体大小、重量去判断时代很容易出现误差,因为官民相铸的情况下,钱文风格的把控很难做到一致。因此该文结合铸钱工艺尤其是钱范范式,跳出传统文字断代法、重量断代法的研究方法值得学习。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3-12-29 17:00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12-29 17:13
          收起回复
            大吧威武


            IP属地:辽宁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3-12-29 17:15
            回复
              坐等大吧出书


              IP属地:辽宁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3-12-29 17:16
              回复
                根据杨君对于工艺的发展判断,这种26-27的,铸茬口一色在对角位置的,不似秦钱范的工艺同时直径也不是四铢的大小,应为吕后年间八铢无误。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12-30 08:09
                回复
                  2025-07-30 05:17:1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真不失为一家之言!,我一直把这些全归类为汉初的小钱,常苦于分辨,现在有了新思路。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3-12-30 10:31
                  回复
                    文章仅仅为个人见解,关于文中八铢半两的描述,文字和数据不足以支撑:八铢半两多是对角铸茬口的这一结论!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3-12-31 10:57
                    收起回复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3-12-31 12:36
                      回复
                        是的,工艺文字重量应综合考虑,期待能早日厘清汉初半两的发展脉络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2-02 23:10
                        回复
                          我这一枚给别人看后,大部分说是秦半两,有两个说是八铢半两,所以这个到底是属于啥的,29.98尺寸,最大处30,重量5.32克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2-17 15:51
                          回复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4-02-17 19: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