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由于传统习惯,一直没有重视强力接应的培养训练,很多优秀的排球苗子,都被往主攻位置培养,这对中国女排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原因如下:
1、强力接应打法更为合理。对于排球项目,二传是整个战术的组织和实施者。因跑位需要,二传在防守时往往是处于1#位置。出于避拦的需要,主攻的进攻大多数落点是自由人防守区域,而接应的扣球大多数落点在二传防守区域。因此,主打强力接应更容易抑制对方的防守反击的成功率。而且可以减少被防守起球的可能性,提高进攻成功率。
2、强力接应的培养相对更快更容易出成绩。因为强力接应战术为保护接应的体力,基本不参与接一传,所以在培养上可以重点培养接应的扣球能力和拦网能力,适当兼顾防守能力训练。这样对于一些有身体素质优势的苗子,可以突击训练尽快掌握攻拦技术进入接应角色上场比赛。而主攻的一传是需要大量地阅读和比赛经验才能练好的,所以成才比较晚。v般有天分的强力接应只要成年加以力量训练后很快就能出成绩(19岁左右),而主攻成才则要晚不少。
基于上述原因,希望中国女排能改革传统习惯,寻找好的苗子培养好的接应人才。让强力接应打法成为中国女排的主流。
以上只是个人浅见,欢迎批评和补充。
1、强力接应打法更为合理。对于排球项目,二传是整个战术的组织和实施者。因跑位需要,二传在防守时往往是处于1#位置。出于避拦的需要,主攻的进攻大多数落点是自由人防守区域,而接应的扣球大多数落点在二传防守区域。因此,主打强力接应更容易抑制对方的防守反击的成功率。而且可以减少被防守起球的可能性,提高进攻成功率。
2、强力接应的培养相对更快更容易出成绩。因为强力接应战术为保护接应的体力,基本不参与接一传,所以在培养上可以重点培养接应的扣球能力和拦网能力,适当兼顾防守能力训练。这样对于一些有身体素质优势的苗子,可以突击训练尽快掌握攻拦技术进入接应角色上场比赛。而主攻的一传是需要大量地阅读和比赛经验才能练好的,所以成才比较晚。v般有天分的强力接应只要成年加以力量训练后很快就能出成绩(19岁左右),而主攻成才则要晚不少。
基于上述原因,希望中国女排能改革传统习惯,寻找好的苗子培养好的接应人才。让强力接应打法成为中国女排的主流。
以上只是个人浅见,欢迎批评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