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帝庙 为黄骅市区的一部分。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赵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因此地居韩村北部,故称老北头。清末,韩村分为13村,此村傍古关帝庙,取名为关帝庙。
大街北 为黄骅市区的一部分。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赵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清末,韩村分为13村,此村位于大街北侧而得名。
财神庙 为黄骅市区的一部分。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赵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清末,韩村分为13村,此村位于韩村西南角,取名西南角。又因村内有财神庙,改名财神庙。
前场 为黄骅市区的一部分。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郑、王二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清末,韩村分为13村,因此村位于李姓南场而得名。
后场 为黄骅市区的一部分。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范、王二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清末,韩村分为13村,因此村位李姓北场而得名。
坑西 为黄骅市区的一部分。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贾姓,由山西洪洞县赵城贾家营迁来定居,此地附近有寺院,故称大寺。清末,韩村分为13村,因此村位处荻子坑西侧而得名。
坑东 为黄骅市区的一部分。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贾姓,由山西洪洞县赵城贾家营迁来定居。清末,韩村分为13村,因此村位于荻子坑东侧而得名。
后街 为黄骅市区的一部分。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王姓,由江苏应天府上元县铁犁坝迁居河北滦县,明万历年间初由滦县迁来定居。清末,韩村分为13村,因此村位处韩村北部,故村名后街。
东十街 区的一部分。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孙姓,由湖北襄阳府孙家庄迁来定居。清末,韩村分为13村,因村内有十字街道,村名小十街。又因该村位处韩村东部,后称东十街。
楼西 为黄骅市区的一部分。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贾姓,由山西洪洞县赵城贾家营迁来定居。清末,韩村分为13村,此村位处范家土楼西侧而得名。
楼后 为黄骅市区的一部分。明末,王、张二姓由扣村迁居与此。清末,韩村分为13村,此村位处范家土楼之后而得名。
楼东 为黄骅市区的一部分。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王、刘、袁三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清末,韩村分为13村,此村位处范家土楼东侧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