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吧 关注:972,268贴子:19,178,569

黄骅市区13村村庄名称及考证

收藏回复

  • 221.195.219.*

关帝庙   为黄骅市区的一部分。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赵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因此地居韩村北部,故称老北头。清末,韩村分为13村,此村傍古关帝庙,取名为关帝庙。
大街北   为黄骅市区的一部分。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赵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清末,韩村分为13村,此村位于大街北侧而得名。
财神庙   为黄骅市区的一部分。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赵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清末,韩村分为13村,此村位于韩村西南角,取名西南角。又因村内有财神庙,改名财神庙。
前场   为黄骅市区的一部分。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郑、王二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清末,韩村分为13村,因此村位于李姓南场而得名。
后场   为黄骅市区的一部分。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范、王二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清末,韩村分为13村,因此村位李姓北场而得名。
坑西   为黄骅市区的一部分。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贾姓,由山西洪洞县赵城贾家营迁来定居,此地附近有寺院,故称大寺。清末,韩村分为13村,因此村位处荻子坑西侧而得名。
坑东   为黄骅市区的一部分。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贾姓,由山西洪洞县赵城贾家营迁来定居。清末,韩村分为13村,因此村位于荻子坑东侧而得名。
后街  为黄骅市区的一部分。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王姓,由江苏应天府上元县铁犁坝迁居河北滦县,明万历年间初由滦县迁来定居。清末,韩村分为13村,因此村位处韩村北部,故村名后街。
东十街   区的一部分。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孙姓,由湖北襄阳府孙家庄迁来定居。清末,韩村分为13村,因村内有十字街道,村名小十街。又因该村位处韩村东部,后称东十街。
楼西    为黄骅市区的一部分。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贾姓,由山西洪洞县赵城贾家营迁来定居。清末,韩村分为13村,此村位处范家土楼西侧而得名。
楼后   为黄骅市区的一部分。明末,王、张二姓由扣村迁居与此。清末,韩村分为13村,此村位处范家土楼之后而得名。
楼东    为黄骅市区的一部分。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王、刘、袁三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清末,韩村分为13村,此村位处范家土楼东侧而得名。



1楼2006-03-12 14:15回复
    • 221.195.219.*
    如大家喜欢,还有后续(黄骅全市)。
    以上所述村名地点是指70年代以前,因部分村庄整村迁出故与部分村现址不符


    2楼2006-03-12 14:21
    回复
      2025-08-26 21:56:4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感谢楼主,找来黄骅镇部分村庄的历史。加精!


      禁言 |3楼2006-03-12 14:40
      回复
        • 221.195.192.*
        此贴真好!等待后续


        4楼2006-03-12 15:37
        回复
          • 221.195.201.*
          楼主真是厉害,太好了,写后续吧...我们村排第一名.


          5楼2006-03-12 15:52
          回复
            原先,沈、方、马三村只是沈庄与韩村连界,但中间有空地间隔,不属韩村(13村)。
            沈庄 现为黄骅市区一部分。据沈氏家谱,周文王第13子封于河南沈地,以地为姓。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从江苏迁来占产立村,以姓氏取名沈庄。
            方庄子 现为黄骅市区一部分。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方姓由山西洪洞县诏迁来此占产立村,以姓取名方庄。至清朝中期,方氏不昌,招赘李姓,其后裔文显,中举后将村名改为李方庄,后称方庄子。
            马庄子 现为黄骅市区一部分。相传许、夏两姓为耕种地亩方便,由方庄子迁出立村,因该村呈马鞍形,故名马庄,后称马庄子。


            禁言 |6楼2006-03-12 16:22
            回复
              • 221.195.9.*
              只有十二个村,少了一个!


              7楼2006-03-12 16:31
              回复
                希望搂主能找来黄骅其他乡镇的历史名称及考证,供参考一下,谢谢


                禁言 |8楼2006-03-12 16:52
                回复
                  2025-08-26 21:50:4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大街南 黄骅市区一部分。明永乐二年,郑、刘二姓由山西洪洞县迁居滦县柳宁营,再迁于此地定居。清末,韩村分为13村,因此村位处韩村大街南侧,故村名大街南


                  禁言 |9楼2006-03-12 17:01
                  回复
                    新立村 初称联合社,1967年,由城关高级社(三乡一镇)组织青年400余人到此开荒种地,兼养畜禽,是社属畜牧队,1961年由黄骅县政府命名为新立村。
                    前苗(苗庄子) 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苗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以姓氏取名苗庄,后分村,此村在南,故名前苗。
                    后苗 来历同前苗。
                    张孙村 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张姓由山西洪洞县诏迁来此立村,因此地遭靖难燹(xian)灭,古村皆毁,劫后免难,幸存者相逢,互相庆存,故称存存。张姓定居,人口较多,遂取名张孙村。(可能是存存演化的吧?)
                    赵孙村 清乾隆年间,赵姓由海兴丁村迁来立村,此村居中,四周皆称孙村,遂取名赵孙村。
                    魏孙村 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魏姓由河南淇县魏辉府于临头迁往天津府石碱滩,至清朝再迁此地立村,因附近有张、卞(bian)、东诸孙村,遂取名魏孙村。
                    东孙村 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李、金、孔三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来立村,因村处诸孙村之东,故名东孙村。
                    卞孙村 来历同张孙村。因卞姓居多,遂取名卞孙村。

                    如果发现有失实,请补充更正。谢谢!


                    禁言 |10楼2006-03-12 17:23
                    回复
                      • 221.195.4.*
                      《黄骅县志》抄得不


                      11楼2006-03-12 19:17
                      回复
                        • 221.195.15.*
                        不错


                        12楼2006-03-12 20:09
                        回复
                          d


                          禁言 |14楼2006-03-15 10:48
                          回复
                            令人怀疑!怎么都是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可能吗


                            禁言 |15楼2006-03-15 12: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