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道题3.0分,共45.0分)
1. 人类审美意识赖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人类的生产劳动 B.人类自觉的精神活动 C.人类社会的分工 D.人类独具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2. 中国古代把“艺”解释为各种操作的本领与技能,这说明艺术品是一种( ) A.精神产品 B.物质产品 C.人工制品 D.自然物
3. 当人心境压抑时,去观看喜剧表演,用笑来冲淡郁闷,从而保持情绪的稳定,这是艺术的( ) A.社会干预功能 B.心理平衡功能 C.道德教育功能 D.娱乐消遣功能
4. 西方第一部关于美育的专著是( ) A.《论美书简》 B.《判断力批判》 C.《审美教育书简》 D.《美学》
5. 把人的感觉看作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的思想家是( ) A.黑格尔 B.马克思 C.亚里士多德 D.卢梭
6. “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 ) A.席勒 B.柏拉图 C.亚里土多德 D.尼采
7. 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这里的"解放"是指人的( ) A.社会关系的解放 B.生活方式的变革 C.思想观念的自由 D.创造性的发挥
8. "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能实际上鼓舞和推动别人的人。"这是(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美学观点。 A.列宁 B.马克思 C.恩格斯 D.毛泽东
9. 孕育意象所需要的“虚静”并不排除或超越( ) A.功利 B.逻辑 C.日常自我 D.自由
10. 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 )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 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 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 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
11. 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在美学上的两种意义,即( ) A.既批判丑,又肯定美 B.既制造丑,又创造美 C.既扬弃了丑,又消解了美 D.丑中有美,美中有丑
12. 意大利历史学家、美学家克罗齐在《美学史》一书中认为,美学学科的建立者应该是( ) A.鲍姆嘉登 B.鲍桑葵 C.维柯 D.康德
13. 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其最大的合理性就在于( ) A.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精神 B.抓住了美具有感性形式这一特点 C.肯定了美就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中 D.强调了美的客观实在性
14. “隐秀”说的提出者是( ) A.钟嵘 B.陆机 C.司空图 D.刘勰
15. 大自然成为人类审美对象的直接前提是( ) A.人类学会了使用劳动工具 B.人类社会初步形成 C.人类自身价值得到了充分肯定 D.人类具备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道题3.0分,共15.0分)
1. 古希腊文化主要体现为优美,而基督教文化主要体现为崇高。( ) 对 错
2. 盛唐诗歌意象不同于晚唐诗歌意象是因为统治者的爱好不同。( ) 对 错
3. 美育的主要特点是以理服人。( ) 对 错
4. 人类审美活动的诞生经历了从实用到非实用、从功利到非功利的历史发展过程。( ) 对 错
5.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 ) 对 错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道题15.0分,共15.0分)
1. 怎样理解美学上"优美"的内涵?结合一些艺术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
四、写作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道题25.0分,共25.0分)
1.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审美现象,谈谈你认为什么是美?
1. 人类审美意识赖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人类的生产劳动 B.人类自觉的精神活动 C.人类社会的分工 D.人类独具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2. 中国古代把“艺”解释为各种操作的本领与技能,这说明艺术品是一种( ) A.精神产品 B.物质产品 C.人工制品 D.自然物
3. 当人心境压抑时,去观看喜剧表演,用笑来冲淡郁闷,从而保持情绪的稳定,这是艺术的( ) A.社会干预功能 B.心理平衡功能 C.道德教育功能 D.娱乐消遣功能
4. 西方第一部关于美育的专著是( ) A.《论美书简》 B.《判断力批判》 C.《审美教育书简》 D.《美学》
5. 把人的感觉看作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的思想家是( ) A.黑格尔 B.马克思 C.亚里士多德 D.卢梭
6. “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 ) A.席勒 B.柏拉图 C.亚里土多德 D.尼采
7. 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这里的"解放"是指人的( ) A.社会关系的解放 B.生活方式的变革 C.思想观念的自由 D.创造性的发挥
8. "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能实际上鼓舞和推动别人的人。"这是(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美学观点。 A.列宁 B.马克思 C.恩格斯 D.毛泽东
9. 孕育意象所需要的“虚静”并不排除或超越( ) A.功利 B.逻辑 C.日常自我 D.自由
10. 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 )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 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 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 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
11. 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在美学上的两种意义,即( ) A.既批判丑,又肯定美 B.既制造丑,又创造美 C.既扬弃了丑,又消解了美 D.丑中有美,美中有丑
12. 意大利历史学家、美学家克罗齐在《美学史》一书中认为,美学学科的建立者应该是( ) A.鲍姆嘉登 B.鲍桑葵 C.维柯 D.康德
13. 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其最大的合理性就在于( ) A.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精神 B.抓住了美具有感性形式这一特点 C.肯定了美就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中 D.强调了美的客观实在性
14. “隐秀”说的提出者是( ) A.钟嵘 B.陆机 C.司空图 D.刘勰
15. 大自然成为人类审美对象的直接前提是( ) A.人类学会了使用劳动工具 B.人类社会初步形成 C.人类自身价值得到了充分肯定 D.人类具备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道题3.0分,共15.0分)
1. 古希腊文化主要体现为优美,而基督教文化主要体现为崇高。( ) 对 错
2. 盛唐诗歌意象不同于晚唐诗歌意象是因为统治者的爱好不同。( ) 对 错
3. 美育的主要特点是以理服人。( ) 对 错
4. 人类审美活动的诞生经历了从实用到非实用、从功利到非功利的历史发展过程。( ) 对 错
5.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 ) 对 错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道题15.0分,共15.0分)
1. 怎样理解美学上"优美"的内涵?结合一些艺术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
四、写作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道题25.0分,共25.0分)
1.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审美现象,谈谈你认为什么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