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也以《帮助大盗》去理解这句话,想着“你不也救了连续杀人犯吗”,回看才知道,可能理解方向了,应该要看全部——《新一帮助了大盗》,重点是新一,而并非她表示与罪犯绝不妥协。
这里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白马的话,【你不了解侦探】。
捉拿罪犯,这是警察的工作,而侦探是一群对迷题有着强烈好奇心的群体,主要针对的是迷题,只不过名柯世界里布置迷题的常常是罪犯,所以侦探和犯人常常对抗。
但基德是不同的,他是罪犯,但他从不杀人,盗窃的宝石也放回原处,并没有出于正义感必须要缉拿他的理由,也就是说在抛开必要性后,侦探们和基德并非无法共容。
不如说一个喜欢设置迷题的怪盗和一群喜欢破解迷题的侦探,简直是最棒的朋友和对手。
而毛利兰没有理解到这一层,所以被白马评价【不理解侦探】。
第二点,首先要问,毛利兰的感叹真的一点道理也没有吗?
倒也不见得。
好好回想一下最开始柯南和基德的初遇,那是什么情况?
自信张扬,要把这个名扬天下的大盗抓住。
那时候的柯南还是没经过打磨的最开始的【新一】。
没错,因为毛利兰认知中的新一还是那个第一话里游乐场分别的新一,那个年少轻狂少年意气自信满满的自大侦探。
在她的认知里,新一怎么会和【没有见过面】的怪盗关系那么好呢?
她并不知道新一变成柯南后,和基德经历了大大小小多少事,从单纯敌对到逐渐交流到互相帮助甚至玩过命(列车篇),到现在说不定哪次真的把基德打败了真要被抓了,他还故意露破绽放人跑路呢。
总结一下,只能这么说吧,如果毛利兰了解【侦探】,就不会疑惑【侦探怎么会帮助怪盗】,因为【侦探】从没不是必须抓住罪犯。
如果毛利兰了解新一,如果经历一切的是新一,而她旁观,即使不知道什么是【侦探】,起码她也会知道【新一和那个怪盗关系很好】,也不会疑惑这种事,因为她是看着快新二人一步步靠近的。
但很可惜,经典的【忒修斯之船论】。
她前十六年错过了了解【侦探】的机会,后半年又错过了【新一】命运被偏离的经历,于是只能迷糊。
毛利兰,既不了解【侦探】,也不了解【(现在的)新一】。
这里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白马的话,【你不了解侦探】。
捉拿罪犯,这是警察的工作,而侦探是一群对迷题有着强烈好奇心的群体,主要针对的是迷题,只不过名柯世界里布置迷题的常常是罪犯,所以侦探和犯人常常对抗。
但基德是不同的,他是罪犯,但他从不杀人,盗窃的宝石也放回原处,并没有出于正义感必须要缉拿他的理由,也就是说在抛开必要性后,侦探们和基德并非无法共容。
不如说一个喜欢设置迷题的怪盗和一群喜欢破解迷题的侦探,简直是最棒的朋友和对手。
而毛利兰没有理解到这一层,所以被白马评价【不理解侦探】。
第二点,首先要问,毛利兰的感叹真的一点道理也没有吗?
倒也不见得。
好好回想一下最开始柯南和基德的初遇,那是什么情况?
自信张扬,要把这个名扬天下的大盗抓住。
那时候的柯南还是没经过打磨的最开始的【新一】。
没错,因为毛利兰认知中的新一还是那个第一话里游乐场分别的新一,那个年少轻狂少年意气自信满满的自大侦探。
在她的认知里,新一怎么会和【没有见过面】的怪盗关系那么好呢?
她并不知道新一变成柯南后,和基德经历了大大小小多少事,从单纯敌对到逐渐交流到互相帮助甚至玩过命(列车篇),到现在说不定哪次真的把基德打败了真要被抓了,他还故意露破绽放人跑路呢。
总结一下,只能这么说吧,如果毛利兰了解【侦探】,就不会疑惑【侦探怎么会帮助怪盗】,因为【侦探】从没不是必须抓住罪犯。
如果毛利兰了解新一,如果经历一切的是新一,而她旁观,即使不知道什么是【侦探】,起码她也会知道【新一和那个怪盗关系很好】,也不会疑惑这种事,因为她是看着快新二人一步步靠近的。
但很可惜,经典的【忒修斯之船论】。
她前十六年错过了了解【侦探】的机会,后半年又错过了【新一】命运被偏离的经历,于是只能迷糊。
毛利兰,既不了解【侦探】,也不了解【(现在的)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