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霹雳11是采用阿斯派德的引导头加上AIM7的弹体组合而成的。但是,随着80年代末中欧关系破裂,意大利方面停止了导弹技术供应,而此时霹雳11尚未完成研发。那么,霹雳11的研发是如何推进的呢?
1965年,我军歼6在云南击落了两架入侵的美军鬼怪,俘获4枚完整的AIM7导弹(顺带一提,还有完整的AIM9J,为霹雳5的研发提供了重要支持)在AIM7的基础上,我军决定自行研制一款地对空导弹。最初命名为红旗41防空导弹,后改名为红旗61防空导弹,并由地对空导弹转变为舰对空导弹。受国内形式与技术的影响,红旗61一直到80年代才研制成功,并成功安装于053H2G型护卫舰上。
在意大利退出前,中方已经收到一批阿斯派德引导头。在意大利退出后,中国研究人员对阿斯派德心烦头进行了仿制,并将其安装在了红旗61C导弹的弹体上,这就是最早的霹雳11。随后又有了改进弹体与引导头的霹雳11A和采用全主动引导头的霹雳11B,其中霹雳11A是有大规模生产并列装部队的型号;由于当时中国已经引进R77,并且正在参与R77-1的研发工作,落后于时代的霹雳11B最终被放弃。(早期霹雳12就使用了R77-1的弹载雷达和发动机)
1965年,我军歼6在云南击落了两架入侵的美军鬼怪,俘获4枚完整的AIM7导弹(顺带一提,还有完整的AIM9J,为霹雳5的研发提供了重要支持)在AIM7的基础上,我军决定自行研制一款地对空导弹。最初命名为红旗41防空导弹,后改名为红旗61防空导弹,并由地对空导弹转变为舰对空导弹。受国内形式与技术的影响,红旗61一直到80年代才研制成功,并成功安装于053H2G型护卫舰上。
在意大利退出前,中方已经收到一批阿斯派德引导头。在意大利退出后,中国研究人员对阿斯派德心烦头进行了仿制,并将其安装在了红旗61C导弹的弹体上,这就是最早的霹雳11。随后又有了改进弹体与引导头的霹雳11A和采用全主动引导头的霹雳11B,其中霹雳11A是有大规模生产并列装部队的型号;由于当时中国已经引进R77,并且正在参与R77-1的研发工作,落后于时代的霹雳11B最终被放弃。(早期霹雳12就使用了R77-1的弹载雷达和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