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在购买固态硬盘时是否关注到了一个指标---TBW呢?所谓TBW就是在SSD的生命周期内可以写入的总字节数,用来表达SSD的寿命指标。
那么SSD的TWB是如何计算的呢?哪些因素会影响SSD的TBW?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总写入量TBW的公式:

NAND PE Cycles:SSD使用的闪存标称写擦除次数,如3K、5K。
Capacity:SSD单盘用户可使用的容量。
WA:写入放大系数,这跟SSD FW的设计和用户写入的数据类型(顺序写还是随机写)等有关。

这个公式计算的是一款固态硬盘理论上的总写入量。从这里可以得出几个常识,即:固定容量和写入放大系数下,闪存颗粒的PE越高,SSD的总写入量越大。比如前几年的SSD挖矿大潮中,致态PC005使用的长江存储Xtacking®架构3D TLC闪存颗粒实际可擦写次数非常优秀,由此使得PC005实际总写入量非常强悍,被“矿工”们大量扫货,被网友称为获得“矿工认证”的固态硬盘。同时,在SSD设计时的一个目标是让WA尽量小。因为WA越小意味着对闪存的损耗越小,可以延长闪存使用寿命,从而支持更多的用户数据写入量。
不过,上述所称的TBW是指SSD理论上总写入量,与我们吧友实际中常说的TBW有所不同。我们实际常说的TBW是指SSD厂家所规定的有限保修写入量,比如厂家对某款SSD规定的有限保修条款为3年240TBW,那么当用户在第2年对该款SSD写入量达到了240TB则不再享有厂家的保修服务。
目前比较主流的零售市场TLC颗粒SSD的有限质保TBW为500G是300TBW、1T是600TBW、2048G是1200TBW。几大知名原厂品牌的TLC产品和其它主流产品基本都是参照这一标准提供的有限质保TBW。然而,凡事总有例外。如果我们将1T提供600TBW作为主流零售TLC SSD产品的正常水平基准的话,那么原厂品牌中的铠侠则比较“非主流”,铠侠当前的1T TLC SSD零售产品都只提供400TBW的有限质保,低于正常水平33.3%。而原厂品牌产品中也有个别型号提供了更优秀的TBW,比如致态的PC005 1T Active提供640TBW的有限质保,比正常基准略高6.7%。
真正令人惊讶的是,有那么一些可能在其它领域比较有名的品牌跨界过来做的TLC SSD产品和一些小牌子的TLC产品,在价格差不多的情况下,1T版本只提供320-500TBW左右的有限质保,2T版本只提供640-1000TBW左右,和我认为的基准值(1T 600TBW、2T 1200TBW)相差不可谓不大。
我们再一起看一下QLC SSD产品。知名原厂品牌英睿达(镁光)的P3和P3 PLUS两款产品1T容量版本均提供了220TBW的有限质保,同位原厂品牌的致态Ti600 1T版本则提供了400TBW,后者比前者足足高出了81.3%……QLC这里原厂品牌相差已十分巨大了,其它品牌就不用再看了吧……
那么SSD的TWB是如何计算的呢?哪些因素会影响SSD的TBW?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总写入量TBW的公式:

NAND PE Cycles:SSD使用的闪存标称写擦除次数,如3K、5K。
Capacity:SSD单盘用户可使用的容量。
WA:写入放大系数,这跟SSD FW的设计和用户写入的数据类型(顺序写还是随机写)等有关。

这个公式计算的是一款固态硬盘理论上的总写入量。从这里可以得出几个常识,即:固定容量和写入放大系数下,闪存颗粒的PE越高,SSD的总写入量越大。比如前几年的SSD挖矿大潮中,致态PC005使用的长江存储Xtacking®架构3D TLC闪存颗粒实际可擦写次数非常优秀,由此使得PC005实际总写入量非常强悍,被“矿工”们大量扫货,被网友称为获得“矿工认证”的固态硬盘。同时,在SSD设计时的一个目标是让WA尽量小。因为WA越小意味着对闪存的损耗越小,可以延长闪存使用寿命,从而支持更多的用户数据写入量。
不过,上述所称的TBW是指SSD理论上总写入量,与我们吧友实际中常说的TBW有所不同。我们实际常说的TBW是指SSD厂家所规定的有限保修写入量,比如厂家对某款SSD规定的有限保修条款为3年240TBW,那么当用户在第2年对该款SSD写入量达到了240TB则不再享有厂家的保修服务。
目前比较主流的零售市场TLC颗粒SSD的有限质保TBW为500G是300TBW、1T是600TBW、2048G是1200TBW。几大知名原厂品牌的TLC产品和其它主流产品基本都是参照这一标准提供的有限质保TBW。然而,凡事总有例外。如果我们将1T提供600TBW作为主流零售TLC SSD产品的正常水平基准的话,那么原厂品牌中的铠侠则比较“非主流”,铠侠当前的1T TLC SSD零售产品都只提供400TBW的有限质保,低于正常水平33.3%。而原厂品牌产品中也有个别型号提供了更优秀的TBW,比如致态的PC005 1T Active提供640TBW的有限质保,比正常基准略高6.7%。
真正令人惊讶的是,有那么一些可能在其它领域比较有名的品牌跨界过来做的TLC SSD产品和一些小牌子的TLC产品,在价格差不多的情况下,1T版本只提供320-500TBW左右的有限质保,2T版本只提供640-1000TBW左右,和我认为的基准值(1T 600TBW、2T 1200TBW)相差不可谓不大。
我们再一起看一下QLC SSD产品。知名原厂品牌英睿达(镁光)的P3和P3 PLUS两款产品1T容量版本均提供了220TBW的有限质保,同位原厂品牌的致态Ti600 1T版本则提供了400TBW,后者比前者足足高出了81.3%……QLC这里原厂品牌相差已十分巨大了,其它品牌就不用再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