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硬盘吧 关注:950,440贴子:7,111,169

简聊固态硬盘TBW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不知道大家在购买固态硬盘时是否关注到了一个指标---TBW呢?所谓TBW就是在SSD的生命周期内可以写入的总字节数,用来表达SSD的寿命指标。
那么SSD的TWB是如何计算的呢?哪些因素会影响SSD的TBW?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总写入量TBW的公式:

NAND PE Cycles:SSD使用的闪存标称写擦除次数,如3K、5K。
Capacity:SSD单盘用户可使用的容量。
WA:写入放大系数,这跟SSD FW的设计和用户写入的数据类型(顺序写还是随机写)等有关。

这个公式计算的是一款固态硬盘理论上的总写入量。从这里可以得出几个常识,即:固定容量和写入放大系数下,闪存颗粒的PE越高,SSD的总写入量越大。比如前几年的SSD挖矿大潮中,致态PC005使用的长江存储Xtacking®架构3D TLC闪存颗粒实际可擦写次数非常优秀,由此使得PC005实际总写入量非常强悍,被“矿工”们大量扫货,被网友称为获得“矿工认证”的固态硬盘。同时,在SSD设计时的一个目标是让WA尽量小。因为WA越小意味着对闪存的损耗越小,可以延长闪存使用寿命,从而支持更多的用户数据写入量。
不过,上述所称的TBW是指SSD理论上总写入量,与我们吧友实际中常说的TBW有所不同。我们实际常说的TBW是指SSD厂家所规定的有限保修写入量,比如厂家对某款SSD规定的有限保修条款为3年240TBW,那么当用户在第2年对该款SSD写入量达到了240TB则不再享有厂家的保修服务。
目前比较主流的零售市场TLC颗粒SSD的有限质保TBW为500G是300TBW、1T是600TBW、2048G是1200TBW。几大知名原厂品牌的TLC产品和其它主流产品基本都是参照这一标准提供的有限质保TBW。然而,凡事总有例外。如果我们将1T提供600TBW作为主流零售TLC SSD产品的正常水平基准的话,那么原厂品牌中的铠侠则比较“非主流”,铠侠当前的1T TLC SSD零售产品都只提供400TBW的有限质保,低于正常水平33.3%。而原厂品牌产品中也有个别型号提供了更优秀的TBW,比如致态的PC005 1T Active提供640TBW的有限质保,比正常基准略高6.7%。
真正令人惊讶的是,有那么一些可能在其它领域比较有名的品牌跨界过来做的TLC SSD产品和一些小牌子的TLC产品,在价格差不多的情况下,1T版本只提供320-500TBW左右的有限质保,2T版本只提供640-1000TBW左右,和我认为的基准值(1T 600TBW、2T 1200TBW)相差不可谓不大。
我们再一起看一下QLC SSD产品。知名原厂品牌英睿达(镁光)的P3和P3 PLUS两款产品1T容量版本均提供了220TBW的有限质保,同位原厂品牌的致态Ti600 1T版本则提供了400TBW,后者比前者足足高出了81.3%……QLC这里原厂品牌相差已十分巨大了,其它品牌就不用再看了吧……


IP属地:山东1楼2023-11-03 12:57回复

    比较正规品牌的SSD产品TBW虽然相差较大,但一般都比较可信,基本都是经过了一系列的测试实验。而最可怕的是一些小品牌虚标的TBW,不同于大厂偏于保守的TBW,这些小品牌可能是想以超高耐久度作为宣传点?它们给1T容量产品甚至标出超了超过2000的TBW……我们根据上面的总写入量TBW计算公式来验证,目前极为优秀的3D TLC闪存大概也就3000PE(比如致态PC005所用的长江存储Xtacking®架构3D TLC闪存颗粒),我们就把NAND PE Cycles设为3000,我们是以1T容量作为参考的,所以Capacity=1T,那么要想得出超过2000的TBW,那么放大系数WA必须低于1.5……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增加OP冗余空间、定期执行trim指令、优化写放大方案等方式降低WA,但目前零售市场产品在一般家庭正常使用场景下想要WA低于1.5几乎是不可能的。即这些小品牌、寨牌给出的超高TBW是不合理的……
    当然作为消费者,有限质保TBW给的越多对我们而言是越有利的,理应支持,但有些小品牌和寨牌给出不合理的TBW保修条款的目的是为了宣传,从而使得消费者为这不合理的TBW付出更多的金钱,这是我们反对的。甚至一些寨厂混用颗粒、使用低劣颗粒却标注很高的TBW,这更是需要坚决打击的。


    IP属地:山东2楼2023-11-03 12:58
    回复
      2025-08-20 11:18:2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最后,在当下主流SSD产品容量越来越大的趋势下,对于普通用户而言不说总写入量TBW,单就厂家给出的有限保修TBW都已完全不必考虑,不过对于一些以家庭使用环境为主但偶尔也要进行高强度使用场景的用户而言还是很有参考必要的,另外通过厂家给出的TBW也可以帮助我们从一定程度上了解SSD所使用颗粒的质量。好的,TBW的小科普就到这里,之后我们会继续介绍其它SSD相关小知识,我们下次再聊……


      IP属地:山东3楼2023-11-03 12:59
      回复


        IP属地:山东4楼2023-11-03 12:59
        收起回复


          IP属地:山东5楼2023-11-03 13:00
          回复
            dd 多来点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3-11-03 14:02
            回复
              科普没人看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11-03 14:42
              回复
                铠侠寿命短并非只是tbw的问题,而是这玩意健康度影响保修,而健康度实际跌的很快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3-11-03 14:50
                回复
                  2025-08-20 11:12:2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健康度和硬盘的实际使用寿命关联大不大,希望有大神科普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3-11-03 15:02
                  回复
                    太长不看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3-11-03 15:17
                    收起回复
                      爱看,gkd


                      IP属地:海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3-11-03 16:17
                      回复
                        厂商标的tbw都是极度的保守,吧里面有测试,在散热良好的条件下,消费级固态全盘写入15万次仍然没坏。所以只要是个tlc,所以只要不是买去拷打就不会因为写入量过高而坏。铠侠的寿命没问题,只不过因为不同的策略,健康度下降的快,健康度归零不保修。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3-11-03 16:26
                        收起回复
                          看过一个固态硬盘极限写入测试,超过官标TBW的写入三倍多,硬盘仍然是好好的。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3-11-03 16:41
                          回复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3-11-03 16: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