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滴丸的成型、形状和重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 滴速和滴距:滴速越快,滴丸的产量越大,但过快的滴速使得滴丸的丸重差异过大。滴头口距离冷凝液液面的距离不宜超过5cm,否则过大的滴距会造成液态滴丸进入冷凝液的瞬间拥有很大的速度,滴丸容易甩尾,丸重差异加大。2. 药液的表面张力和黏滞度:表面张力越小,药液越容易形成滴丸。黏滞度越大,药液在滴管中流动越慢,这会使得滴丸的重量差异加大。3. 滴管口径和管壁厚度:在一定范围内,管内径大则丸较重。但内径过大时药液不能充满管口,反而造成重量差异。管壁厚度也会影响滴丸的重量,初滴时,丸重决定于滴出口的内径,随后药液对管壁的湿润面越来越大,圆周也逐渐增大,增加重量差异。研究表明,将滴出口的管壁减为0.2mm以下,可使丸重稳定。4. 温度:温度降低时,药液的黏滞度增大,能充满较大的滴管口,丸重增加。操作过程应保持恒温。为了控制这些因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适当调整滴速和滴距,以获得稳定的滴丸形状和重量。2. 选择合适的药液配方,调整其表面张力和黏滞度,以便更好地形成滴丸。3. 选择合适的滴管材料和规格,以获得稳定的滴丸形状和重量。4. 在操作过程中保持恒温,以避免因温度变化而影响滴丸的形状和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