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满族文化历史吧 关注:9贴子:236
  • 1回复贴,共1

第三节 汉唐时代肃慎族的演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三节 汉唐时代肃慎族的演变
“汉魏之时,由于夫余和高句丽的强盛,肃慎向东北方面。迁移,和挹娄融合。”(18)但在汉初,肃慎已臣属于夫 余人,这是因秦末农民大起义时,中央政权失去了控制边陲各族的能。力,而。且 于肃慎远处东北,与新建立的汉朝之间隔着一个勃兴起来的夫余国,这便暂时中断了肃慎与汉之间的直接联系,只得就近依附于夫余了。所以《后汉书·东夷传》说:“自汉兴已后,臣属夫余,种众虽少,而多勇力。处山险,又善射。”说明肃慎族虽勇而善射,但因人数少,不得不臣属于人多国强的同族夫余。
自此之后,肃慎与挹娄混称,成为氏族社会时期的双胞族结构。按挹娄即古代夏禹之后娄人的一支北迁者,与土著居民融合而成。可见挹娄亦系由南向北 最 后迁 至东北一带,与后来迁来的肃慎族错居而逐渐融合,所以他们所惯用的“楷失石弩”与肃慎相同。从近年考古发掘的艳娄遗址中,发现了半穴居、大量石镞、原始农具、种籽和纺轮、猪骨等物,足以证明肃慎和挹类已开始融合。(19〕挹娄当以饲养使用鹿而得名,有如清代东北的使鹿部落那样,用以拖车和拖雷橇。他的初居地亦当在燕山之北。所以当周朝初年,肃慎氏才能向周王朝献大鹰。大鹰即驯瘦的尾巴。由于这两族杂居和通婚,语言风俗又相同,人们已分不清谁是肃慎人,谁是挹娄人,因而使《后汉书》、《晋书》的东夷传中,有时称他们为肃慎,有时又称他们为ഘ娄。挹娄可说是世界历史上最早驯养和使用鹿的部落,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贡献。也由于他们善于养猪,把猪丰满的脂肪用于点灯和御寒,故日本学者白鸟库吉在《东胡民族考》一书中,提出通古斯“此名称乃因彼民族食豚肉,故通古期族非此民族之自称,而为其周围邻近之他人种呼此民族之名也。”这就使肃慎-—挹娄成为通古斯族的主干。“肃慎人和挹娄人代表了东北满一道古斯语族早期的两个先进单位。”(20)
显然,由于夫众王国的强大,逐渐侵并了辽河与松花江之间的肥沃地带,建国都于今黑龙江的双城。肃慎人只得向北、东、南三方迁徙。北至黑龙江中下游,东至鞑靼海 峡。及日 本海,南至图们江及鸭绿江上游以至朝鲜北部。但仍服 属于夫余。而夫余又臣属于汉朝,因此肃慎族在汉朝时仍是汉疆域中的属国。
到三国时,夫余衰落,肃慎族摆脱了夫余的羁绊,又向中原的魏王朝“贡献楛矢石弩弓甲貂皮之属”,重又直接臣属于魏。东晋元帝时,又“贡其石砮”,还向后赵进贡,(21)得到了中原各王朝的支持,逐渐强大起来,发展成勿吉国,终于在北魏太和十七年,从夫余国手里夺回了松花江中游的故地。这是因慕容鲜卑族攻破了夫余国都,才使勿吉有机可乘。从此,夫余人一部份南逃朝鲜,大部份融入鲜卑族,另有一部份则融入勿吉。这时的勿吉仍臣服于北魏。
到了隋代,又改称靺鞨,实则与勿吉系译音不同。因勿吉频繁地接触中原文化,或因汉语中勿吉为不祥之音,改为靺鞨,是有可能的。日本那珂博士说:“其实由汉时已称靺鞨矣,南北朝所谓勿吉者,亦 靺鞨音转之 讹,盖古 代肃慎之后,即名靺鞨也。” (22)这时的靺鞨仍向隋朝进贡,被隋朝视为父子之国。隋文帝曾对靺鞨的使臣说: “朕视尔等如子,尔等宜敬朕如父。"(23)靺鞨又发展成粟末、白山、伯咄、安车骨、拂涅、号室、黑水等七大部。由于高丽打败了隋朝,自立图强,靺鞨也曾服属于高丽,从《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中,有时也把靺鞨叫作肃慎,例如国祖王六十九年冬十月,“肃慎来献紫狐裘及白鹰白马”。西川王十一年冬十月,“肃慎来侵,屠害边民”。可知靺鞨人时附高丽,时附新兴的唐朝。到唐太宗和高宗两代平定高丽之后,靺鞨族才全部置于唐朝统治之下。武后为了巩固周的政权,对边疆的经营和控制显然放松了,加之在靺鞨西部的契丹族和奚族兴起,常常侵扰唐朝北部的疆土,以致鞭长莫及,靺鞨族中居住于粟末永(今松花江)上游的粟末部强大起来,以长白山为根据地,向北发展到辉发河一带,故《古林通志》卷二十奥地志认为辉发河支流苏密河,即粟末之转音。不久并吞靺鞨及其他的六部,圣历三年酋长大祚荣自称为震国王,大败唐军于天门岭。唐睿宗先夫元年,又接受唐朝的封号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忽汗即不咸之转育。大祚荣已把今黑龙江省牡丹江东岸宁安县的东京城建为国都东京,至今遗址犹存。且叫这个地方为忽汗州,显系由不咸山北迁而来的地名。附近的湖泊就叫忽汗海,即今的镜泊湖;有忽汗水注入,即今牡丹江上源的呼尔哈河,或叫虎儿河,均为译音之转。《东三省古迹遗闻》引崔凤五云:“唐忽汗河,即今之牡丹江,金称瑚尔喀,清作呼尔喀。源出敦化县南,北流至依兰而入松花江,唐置忽汗州于河上,即现有之鄂多理城,渤海国故都,亦在于此。”《新唐书》所载的大祚荣立国之前,曾率众保抱娄故地的东牟山,这个地名显系山东的东牟山移来。牟人即根牟国,为商周时期居住于山东的东夷族的一支。而渤海的得名于渤湃,亦因商代居住于山东博兴县一带的蒲姑国,又叫薄姑、勃姑,亦即布谷鸟,用为国号。系东爽集团鸟夷的一个强大的部落,位于今渤海之南岸,所以叫这个海为渤海,即系勃姑国之海的意思。亦如周代时,今湖北有动子国,南面的一个大湖沼便叫云梦一样。所以唐封粟末人为渤海国王,是因为他们与勃姑都属东夷族鸟夷的一支,由山东北迁至东北,其封号立名是有充分的理论根据的。
以后渤海国…直与唐保持着朝贡和密切交往的关系,吸收了中原文化和唐朝的服饰风俗和规章制度,为祖国东北地区开放出灿烂的花朵。强盛时它的疆域,东临日本海,北至黑龙江以北,西接东辽河,南达今辽宁的大蒲石河。(24)到五代初年,渤海被契丹所灭。但居于黑龙江下游的黑水靺鞨后来又兴起,改称女真,灭亡辽国。另一支后来叫满洲族的又灭趣明朝建立了清朝,他们的后人绝大多数已融入汉族,其余的人,也都是今天中华民族的重要成员。
注:
〔1〕《殷虚书契后编》下·四。
〔2〕 《殷虚书契前编》七·四〇。
(3)(10〕吴泽:《中国历史大系:古代史》第36页。
(4〕苏联·沙弗库诺夫:《渤海国及其在滨海区的文化遗存》第一章,列宁格勒1968年。
〔5〕(11〕(15〕奚柳芳:《肃慎东迁考》,载《吉林师大学报》1980年第 2 期。〔6〕〔18〕薛虹:《谢慎的地理位置及其同挹娄的关系》,载《吉林师大学报1980年第 2 期。
〔7〕《书序》、《史记·周本纪》
〔8〕《股虚书契前编》六·三。
(9)《殷虚书契后编》下·三七·二
〔12〕《国语·鲁语下》。
〔13〕《后汉书·东夷传》
〔14〕 《左传》昭公九年。
〔16〕 《商周考古》.
(17)佟柱臣:《我国历史上对黑龙江流域的管辖和其他》,载《文物》1976年:馆 7 期。
〔19〕 佟柱臣:《吉林的新石器文化》,载《考古通讯》1955年第2期。黑龙江省博勿俗:《东康原始社会遗址发掘报告》,载《考古》1975年第3期。吉林大学历更系文物陈列室:《.吉林西团山子石棺荔发掘记》,我《考古》1960年第 4 期。(20)《满族简史》第 5 页。
(21〕杜伯:《通典》卷一可八十六边方二。
[22〕《 占之满洲》,载《地学杂志》第205号。
[23〕《隋书》卷八十一靺鞨传。
(24〕日本·津田左右吉:《渤海史考》附录《渤海强城考》


IP属地:河南1楼2023-10-26 17:50回复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10-26 17: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