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未来1999吧 关注:177,985贴子:4,092,201
  • 7回复贴,共1

1.4版本剧情中的古希腊哲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4版本名为“洞穴的囚徒”,在相约1999中也承认了是来源于柏拉图的理论,这一隐喻中的“洞穴”是否有可能指pv中的“岛上组织”,“囚徒们”是否会被带出“洞穴”,暂且按下不表。
再来谈谈那个岛上崇尚数的团体,毫无疑问结合古希腊哲学历史,这里指的是毕达哥拉斯学派,结合历史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神秘主义、封闭的特性,不难理解为何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神秘组织,历史上毕达哥拉斯学派在南意大利,不知1999中是否如此。
关于PV
pv中有一句话“闭上眼睛,真理才得以显现”,亚里士多德曾评价毕达哥拉斯学派:“不从感觉经验上引出始基,他们提出的始基和原因是用来引导他们到达一种更高级的实在。”但局限性也就在于没有彻底将数这一抽象彻底,此处不展开。
在投票处决十四行诗这段,很明显是陶片放逐法。有趣的是,历史上毕达哥拉斯学派中虽认为数是真理,但只承认整数或其之比,学派中的西帕索斯就因发现无理数而被处死,即第一次数学危机。
6的台词中有一句“自然音阶在量化中抵至和谐”,历史上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现音阶之中存在数的比例,由此确定了数为世界本质,毕达哥拉斯学派中的和谐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他们的伦理学姿态就是与宇宙和谐一体,他们认为宇宙是秩序和混乱不断斗争,而最终和谐取得胜利。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3-10-14 13:03回复
    你字多,先占坑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10-14 13:44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洞穴的囚徒》剧情内关于这些内容的解析(不含《星》)
      刨除剧情中与“阿派朗学派”无关的内容,但从1.4版本所涉及的哲学内容入手,分析其中的古希腊哲学,《洞穴的囚徒》篇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3-10-19 23:43
      回复
        主角团第一次进“ 与世隔绝”的小岛之中,维尔汀询问37有关“暴雨”,37却回答曰“流溢”。流溢出自新柏拉图主义的流溢说,物质世界由灵魂流溢,灵魂由理性流溢,理性则由太一,即神流溢。先来讲讲为何“暴雨”被称作流溢。
        在暴雨之中,时间被回溯,物质现实瓦解,37自己曾作出过说明“灵性的潮水正在倾泻、汇聚。它们将带来一场海啸,粉碎充满黑暗的物质世界。”这段富有张力的叙述阐释了由神流溢到物质世界的东西使物质世界被“重塑”,也就是回溯,亦或者到过去,亦或者到未来。且这说明剧情中的阿派朗学派的理念却是来源于流溢说。
        (当我们结合洞穴的囚徒这一标题所代表的柏拉图的隐喻之中,我们会惊奇地发现,这是对应的。洞穴中的人(物质世界中的人)被火光(流溢)照射出的影子(现实)所迷惑,被认为是世界的全部,但是当暴雨(流溢)出现时,洞穴中的囚徒惊骇地发现了本质,阿派朗学派认为是数。)
        但更主要的,从对于数的痴迷来看,明显是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一个隐喻,包括对于虚数和无理数的不可理解(第一次数学危机,剧情中也有提及)。
        但是从阿派朗学派的名字中的阿派朗(古希腊语中的无定形)又发现其来源于阿那克西曼的提出的世界本源是无定形的说法,其是为了修正其老师泰勒斯提出的世界本源是水的学说。
        由此可见,1.4中的阿派朗学派本质上是一个揉杂了古希腊几个不同思想的缝合物,没有单一来源。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3-10-20 00:01
        回复
          在第七节中出现了世界名画,这一切的起因仅仅因为星梯尝试使用“豆子”(甚至是咖啡豆),随后苏菲亚又陈述了阿派朗学派的禁令,这些古老神秘而又奇怪的禁令历史上真的存在吗?答案是肯定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曾有这种规定。
          “一、禁食用豆子
          二、东西落下了,不要捡起来
          三、不要去碰白公鸡
          四、不要掰开面包
          五、不要迈过门闩
          六、不要用铁拨火
          七、不要吃整个的面包
          八、不要掐花玩
          九、不要坐在斗上
          十、不要吃心
          十一、不要在大路上行走
          十二、房间里不许有燕子
          十三、锅从火上拿下来时,不要将锅的印记留在灰上,还要把它抹掉
          十四、不要在光亮旁照镜子
          十五、等你脱下睡衣时,要把它卷起,把身上的印记抹平
          …………”
          这些看似无厘头的规则实际上反映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伦理姿态,不去追求“现实的碎屑”,而是与宇宙达成和谐的统一……
          苏菲亚曾在《旧诫言》中做过一段论述,其中将洞穴隐喻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理念揉搓到一起(前文中提到过阿派朗学派主体也是由这两者的思想融合出的),即数作为世界本质将会救赎人,使其逃离现实世界的洞穴,见到真正的理念世界。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3-10-20 18:54
          回复
            剧情的高潮部分在于传道者之厅中的阿尔卡纳与辩论,我将把这两部分串联起来讨论起中出现的哲学,并对一些细碎的细节进行说明。
            Part.1
            开场时的前言中,210曾说在追求灵知的征途上出现了三次危机,此处指历史上的三次数学危机:无理数、微积分、罗素悖论。
            或许有人会说,你不是说是哲学科普吗?怎么开始说数学了!然而,事实上古希腊数学正是从数学中分出的,实质上所有的学科都是苏格拉底从哲学中分出的,其都是对智慧的追求。如果我们从哲学的视角看待数学危机似乎会认为很可笑,但实际上他们的结果都是惊骇的,人类的符号体系出现了裂痕,即使其是否微小,但它的存在已然证明了人类的失败,语言的无能。
            apple某在星梯二次入狱时曾对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历史进行了一些说明,其中就包括我之前所提及的禁令和理念。
            传教者之厅石碑上的“警告”也来源于现实中毕达哥拉斯学派。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3-10-20 19:46
            回复
              Part.2
              讨论辩论会的具体内容之前,先分析其所对应之物。很明显,公民大会对应现实中历史上的古希腊所采取的民主制度,对十四行诗的邢判或许是制作组对于苏格拉底被民主的智者派处死的惋惜与对所谓民主的讽刺。值得注意的是,游戏中民主的方式正是现实中害死苏格拉底的智者派所采取的手段——辩论。
              对于辩论中内容的分析将会十分密集,请各位做好准备。
              开始时,十四行诗想要运用现代人演讲与辩论的方式开场,但却遭到快速地反驳,反对派运用传道者之厅的规则对十四行诗存在本身进行反驳,你没有数字!你本身就是虚假,所有论据全部不成立!所以对十四行诗赋予极刑是合理的。
              37予以反对,她从集合论的角度进行了逻辑学上的诡辩,对极刑本身定义的诡辩。既然上一个被处以极刑的人是偷吃豆子而被扔入海中,算作死刑。但十四行诗打破缄默也被判处死刑,吃豆子作为绝对邪恶之事的地位被动摇乃至取代,故十四行诗死刑不合理。
              210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认为扔入戈尔贡洋流与死刑并不能相提并论,由于扔入戈尔贡洋流将陷入未知与虚无,而未知与虚无作为最可怖之物而存在是公理,故运用三段论,前者比后者更加可怖。
              37认为210没有从结果出发看待,认为其本质上具有一致性。
              210认为不可通约,过程上的差异本身就是差异。
              让我们稍作休息吧,相信大家对这种摸不着头脑的辩论感到疑惑,事实上智者学派的诡辩就是如此,辩题本身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抓住对手的失误,从而使自己获胜。从现实的角度考量,我有理由认为制作组同时对于辩论赛(古希腊意义上与现代意义上的)发出了最致命的一声讥讽,道出了其本质:符号学游戏罢了!
              关于司辰后续的反驳在此不会过多论述,无非是善用游戏规则罢了。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3-10-20 20:08
              回复
                落幕前
                210曾做过一段论述,其中用连用哲学“典故”。“我可以用逻辑上证明你下一秒会不复存在。”指对经验主义的批判。“也可以证明世界上除我之外并无他人”指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其他的一切都值得怀疑。“阿基里斯从来跑不过乌龟”,“飞行中的箭矢从不移动”,这两个都指芝诺悖论。
                正如他对自己的评价一般,修辞学家,对于0~9进行了一番精彩的修辞,在此不论述。
                6重提洞穴理论。
                苏菲亚的哭泣与37的不解使得其伦理学姿态的漏洞得以揭示,流溢展示了一种可能性,展示了一个通道,但与世界和谐的统一是可能的吗?是“好”的吗?拉康的答案是不可能,关于统一与和谐和所谓“1”只不过是一种幻想,本质不可能,匮乏永远存在………
                苏菲亚在剧情中第二次提及洞穴隐喻与第一次完全不同,第一次他作为一个旁白而存在,第二次打给出了自己的解读,与上文中被撕裂出的那个创口一样,是一个疑问,对洞穴外的疑问。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3-10-20 21: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