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此为逆也。
39.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的“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自汗出和无汗为中风、伤寒所以脉证互异的基本原因,若中风证不汗出,即变作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的伤寒证。无论是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还是39条伤寒,脉浮缓都应是太阳伤寒证。不管是错简还是中风证转伤寒证都表现为不汗出,从大青龙汤剂中也可以看到没有用桂枝,以药释证可以确定为太阳伤寒证。大青龙汤为麻黄汤与越婢汤的合方,为发汗除热之峻剂,以解麻黄汤所不达之功效。
【大青龙汤方】
麻黄(去节)六两,桂枝(去皮)二两,甘草(炙)二两,杏仁(去皮尖)四十枚,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枚,石膏(碎)如鸡子大。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4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的“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是对本条外寒内饮小青龙汤证病机的概括。伤寒心下有水气,虽发汗但表不解,水被激动,故干呕。表未解则仍发热而咳;水停不化故渴;水气冲逆故食则噎;气蓄不行故小便不利、少腹满;外邪内饮上干于肺故喘。综上诸证,咳、喘、渴、噎为上焦证候;干呕为中焦证候;小便不利、少腹满、下利为下焦证候,证候虽多,关键为“水气”所致。
心下有水饮,外有表寒,治以小青龙汤外散在表之寒邪,内消心下之水饮,此乃发汗消饮,表里两治之法。
【小青龙汤方】
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洗)半升。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越婢汤: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五枚。
麻黄汤: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上述证候均为太阳阳明并病,为阳证。大青龙汤为发汗利水之重剂不能用于阴证。
39.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的“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自汗出和无汗为中风、伤寒所以脉证互异的基本原因,若中风证不汗出,即变作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的伤寒证。无论是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还是39条伤寒,脉浮缓都应是太阳伤寒证。不管是错简还是中风证转伤寒证都表现为不汗出,从大青龙汤剂中也可以看到没有用桂枝,以药释证可以确定为太阳伤寒证。大青龙汤为麻黄汤与越婢汤的合方,为发汗除热之峻剂,以解麻黄汤所不达之功效。
【大青龙汤方】
麻黄(去节)六两,桂枝(去皮)二两,甘草(炙)二两,杏仁(去皮尖)四十枚,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枚,石膏(碎)如鸡子大。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4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的“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是对本条外寒内饮小青龙汤证病机的概括。伤寒心下有水气,虽发汗但表不解,水被激动,故干呕。表未解则仍发热而咳;水停不化故渴;水气冲逆故食则噎;气蓄不行故小便不利、少腹满;外邪内饮上干于肺故喘。综上诸证,咳、喘、渴、噎为上焦证候;干呕为中焦证候;小便不利、少腹满、下利为下焦证候,证候虽多,关键为“水气”所致。
心下有水饮,外有表寒,治以小青龙汤外散在表之寒邪,内消心下之水饮,此乃发汗消饮,表里两治之法。
【小青龙汤方】
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洗)半升。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越婢汤: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五枚。
麻黄汤: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上述证候均为太阳阳明并病,为阳证。大青龙汤为发汗利水之重剂不能用于阴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