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c是明码标价,所见即所得,玩家在购买游戏本体时就可以看到有多少dlc需要买,还能看到dlc的销量,评价。对游戏本体和dlc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消费成本预估,和游玩感受预估。
内购就不一样了,它绕过了评价和外部定价系统,隐藏在游戏中,等你深度游玩发现需要内购时,价格很贵但你已经有沉没成本不得不买,或者因为看不到内购物评价不知道值不值。甚至有些内购还有“开箱”属性,这就更是坑上坑。它固然在网游手游界让厂商大赚,但连普遍大量使用内购的玩家都觉得这很坑。
steam三大差评如潮,守望先锋2,NBA2k,三国杀都有大量内购。单机游戏厂商还没普遍使用内购系统,算是一块净土了,我们玩家不抵制也就算了,还帮忙洗白让别的玩家理解?因为厂商成本增加需要涨价?那就直接涨定价啊,好的游戏贵个几十一百依然会脱颖而出,而且首发涨又不是以后不能打折,迟早白菜价。再对比网游,人家一款长期运营的可能玩上十年,内购买了有效使用期长,有的甚至还能交易出去回本。你一个单机两三年后甚至一年就出新作了,你内购又得重新买,你这坑钱频率可高的多吧。以前dlc没普及时,大家也觉得dlc可以按需购买,但后来很多普通玩家都是全买,没少花钱。内购要是普及了,坑的玩家底裤都没了

内购就不一样了,它绕过了评价和外部定价系统,隐藏在游戏中,等你深度游玩发现需要内购时,价格很贵但你已经有沉没成本不得不买,或者因为看不到内购物评价不知道值不值。甚至有些内购还有“开箱”属性,这就更是坑上坑。它固然在网游手游界让厂商大赚,但连普遍大量使用内购的玩家都觉得这很坑。
steam三大差评如潮,守望先锋2,NBA2k,三国杀都有大量内购。单机游戏厂商还没普遍使用内购系统,算是一块净土了,我们玩家不抵制也就算了,还帮忙洗白让别的玩家理解?因为厂商成本增加需要涨价?那就直接涨定价啊,好的游戏贵个几十一百依然会脱颖而出,而且首发涨又不是以后不能打折,迟早白菜价。再对比网游,人家一款长期运营的可能玩上十年,内购买了有效使用期长,有的甚至还能交易出去回本。你一个单机两三年后甚至一年就出新作了,你内购又得重新买,你这坑钱频率可高的多吧。以前dlc没普及时,大家也觉得dlc可以按需购买,但后来很多普通玩家都是全买,没少花钱。内购要是普及了,坑的玩家底裤都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