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克上,高能后浪——兴戈EA1000主观体验报告
大概是五年前的时候,我有了工作后的第一个徒弟。准确的说,是新同事,因为刚毕业没有经验,领导就安排我来带他。起初只是公事公办的辅导,随着彼此互相了解,感情加深,我对这个积极上进的小伙子愈发的欣赏,颇有点看到自己年轻时候影子的感觉。他学习能力很强,彼时的我也有好为人师的一面,很快他就获得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成为了团队业绩的佼佼者。
后来我换了新公司,再见到他是前不久的事情。他热情的感谢了我当年对他的照顾和指导,我客气的说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攀谈后发现,这哥们近几年发展很顺利,也非常拼命,还遇到了贵人相助,职位现在比我还高。由衷为他高兴的同时,我亦很遗憾自己初出茅庐时怎么就没遇到好的师父,否则也不至于走了这么多弯路。
而这,就是我在深入体验兴戈EA1000一周后的真实感受。

在兴戈诸多产品线里面,EA系列无论是颜值做工,还是声音理念,都是我最为认可的。这个系列出新品的顺序也很有意思,先是推出旗舰级的EA2000,用我们东北话叫“立棍”;然后再推出入门级的EA500,承担走量盈利的任务;最后搞个中端型号EA1000,弥补千元级价位的空白。不过这次还真有点不太一样,因为虽然EA1000无论是定价还是产品定位,都是EA2000的弟弟,但是如同开头的故事一样,起点更高、更加努力的EA1000,呈现出明显追赶、甚至超越EA2000的趋势——至少从个人喜好方面来说,我是站EA1000的。
EA1000的声音表现如何?与EA2000有何区别?相信看完这篇文章,你一定会有答案。

OK,老规矩,先来简单开个箱。
EA1000的包装延续了兴戈家族式的精美风格,应该说在包装这块,兴戈已经是国内品牌的天花板级别了,有着独特的精致感。最外层封套的正面是费马大定理的Logo,背面则是三种导管的频响曲线和基础参数。
抽出封套,内部的扉页详细介绍了EA1000代号费马的由来,狠狠的致敬了一波。配件部分分为三个纸盒,包括标配的银色方形皮质收纳包,耳塞套S/M/L各两对,两个替换导管,耳机线,以及若干备用硅胶环。

标配的线材是Litz结构高纯度无氧铜镀银的材质,里面加入了bling bling的亮片,与耳机本体的风格十分契合。美中不足的是只有3.5mm单端版本可选,兴戈透露国庆后会有4.4mm的升级线单独售卖。就我的体验而言,EA1000并不算难推,单端其实也完全够用,搭配兴戈自家的DEW4就很合适。
乍一看可能会觉得EA1000与EA2000长的一样,实际上还是有很多改进和优化的。比如插针从MMCX变为0.78双针;比如耳壳体积缩小了一圈,佩戴舒适度更好。与我猜想的差不多,兴戈之所以没有更换面板来强行区分,更多的是出于自信和对审美的高要求,毕竟这套高透水晶面板+合金金属CNC电镀工艺已经非常成熟,市场反馈亦是很好(划痕还是避免不了的)。继续沿用一来能吸引潜在的陌生用户,不至于瞎改颜值翻车,二来还能省一些成本,强化品牌审美、俘获喜爱EA2000设计的用户,何乐而不为。

配置方面,EA1000为10mm全频动圈单元+6mm轻型复合振膜被动单元的结构。兴戈还很凡尔赛的表示,EA1000所搭载的多层基膜溅射SDPGD™紫金振膜是历经三年研发的成果,同时这只是他们储备的众多新型高端振膜之一,未来都会陆续亮相,所以真超旗舰什么时候抬上来??
至于调音系统、有限元仿真技术等等我就不再赘述了,直接来看声音部分。

曲线,又见曲线
关注兴戈的朋友都发现了,近些年兴戈产品提及最多的就是曲线。以我目前的阅历而言,我对曲线的态度是比较中立的,我并不认为曲线就代表着标准,一方面曲线相同不代表声音相同,另一方面如果每个品牌都按照曲线来调音,那耳机圈子就太无趣了。同时你也无法否定曲线存在的意义,因为对于绝大多数萌新来说,曲线意味着稳妥,可能少了些个性,没那么有特点,但是对于建立听音观有着非常大的意义,更能帮助你清楚你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声音。
回到EA1000,标配的银色钢管&红色硅胶圈遵循的是H-2019曲线。大的框架上,这个导管声音的音色比较中性,更注重准确性和定位感,是一个非常适合评测前端设备的参考级调音。三频能量分布均衡,没有明显的偏倚:低频量感适中,层次清晰,辅以澎湃的力道、适中略强的混响、宽松舒适的回弹,一言以蔽之,EA1000的低频属于那种听起来很猛,同时又收的住类型,质量很高,氛围感亦是很强。

大概是五年前的时候,我有了工作后的第一个徒弟。准确的说,是新同事,因为刚毕业没有经验,领导就安排我来带他。起初只是公事公办的辅导,随着彼此互相了解,感情加深,我对这个积极上进的小伙子愈发的欣赏,颇有点看到自己年轻时候影子的感觉。他学习能力很强,彼时的我也有好为人师的一面,很快他就获得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成为了团队业绩的佼佼者。
后来我换了新公司,再见到他是前不久的事情。他热情的感谢了我当年对他的照顾和指导,我客气的说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攀谈后发现,这哥们近几年发展很顺利,也非常拼命,还遇到了贵人相助,职位现在比我还高。由衷为他高兴的同时,我亦很遗憾自己初出茅庐时怎么就没遇到好的师父,否则也不至于走了这么多弯路。
而这,就是我在深入体验兴戈EA1000一周后的真实感受。

在兴戈诸多产品线里面,EA系列无论是颜值做工,还是声音理念,都是我最为认可的。这个系列出新品的顺序也很有意思,先是推出旗舰级的EA2000,用我们东北话叫“立棍”;然后再推出入门级的EA500,承担走量盈利的任务;最后搞个中端型号EA1000,弥补千元级价位的空白。不过这次还真有点不太一样,因为虽然EA1000无论是定价还是产品定位,都是EA2000的弟弟,但是如同开头的故事一样,起点更高、更加努力的EA1000,呈现出明显追赶、甚至超越EA2000的趋势——至少从个人喜好方面来说,我是站EA1000的。
EA1000的声音表现如何?与EA2000有何区别?相信看完这篇文章,你一定会有答案。

OK,老规矩,先来简单开个箱。
EA1000的包装延续了兴戈家族式的精美风格,应该说在包装这块,兴戈已经是国内品牌的天花板级别了,有着独特的精致感。最外层封套的正面是费马大定理的Logo,背面则是三种导管的频响曲线和基础参数。
抽出封套,内部的扉页详细介绍了EA1000代号费马的由来,狠狠的致敬了一波。配件部分分为三个纸盒,包括标配的银色方形皮质收纳包,耳塞套S/M/L各两对,两个替换导管,耳机线,以及若干备用硅胶环。

标配的线材是Litz结构高纯度无氧铜镀银的材质,里面加入了bling bling的亮片,与耳机本体的风格十分契合。美中不足的是只有3.5mm单端版本可选,兴戈透露国庆后会有4.4mm的升级线单独售卖。就我的体验而言,EA1000并不算难推,单端其实也完全够用,搭配兴戈自家的DEW4就很合适。
乍一看可能会觉得EA1000与EA2000长的一样,实际上还是有很多改进和优化的。比如插针从MMCX变为0.78双针;比如耳壳体积缩小了一圈,佩戴舒适度更好。与我猜想的差不多,兴戈之所以没有更换面板来强行区分,更多的是出于自信和对审美的高要求,毕竟这套高透水晶面板+合金金属CNC电镀工艺已经非常成熟,市场反馈亦是很好(划痕还是避免不了的)。继续沿用一来能吸引潜在的陌生用户,不至于瞎改颜值翻车,二来还能省一些成本,强化品牌审美、俘获喜爱EA2000设计的用户,何乐而不为。

配置方面,EA1000为10mm全频动圈单元+6mm轻型复合振膜被动单元的结构。兴戈还很凡尔赛的表示,EA1000所搭载的多层基膜溅射SDPGD™紫金振膜是历经三年研发的成果,同时这只是他们储备的众多新型高端振膜之一,未来都会陆续亮相,所以真超旗舰什么时候抬上来??
至于调音系统、有限元仿真技术等等我就不再赘述了,直接来看声音部分。

曲线,又见曲线
关注兴戈的朋友都发现了,近些年兴戈产品提及最多的就是曲线。以我目前的阅历而言,我对曲线的态度是比较中立的,我并不认为曲线就代表着标准,一方面曲线相同不代表声音相同,另一方面如果每个品牌都按照曲线来调音,那耳机圈子就太无趣了。同时你也无法否定曲线存在的意义,因为对于绝大多数萌新来说,曲线意味着稳妥,可能少了些个性,没那么有特点,但是对于建立听音观有着非常大的意义,更能帮助你清楚你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声音。
回到EA1000,标配的银色钢管&红色硅胶圈遵循的是H-2019曲线。大的框架上,这个导管声音的音色比较中性,更注重准确性和定位感,是一个非常适合评测前端设备的参考级调音。三频能量分布均衡,没有明显的偏倚:低频量感适中,层次清晰,辅以澎湃的力道、适中略强的混响、宽松舒适的回弹,一言以蔽之,EA1000的低频属于那种听起来很猛,同时又收的住类型,质量很高,氛围感亦是很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