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卡 DNA Hybrid
斯蒂卡的套胶近些年在套胶上应该算是很成功的,dna赤龙,dna白金,都算是不错的产品,但是国内的其实并不完整,但国内价格便宜啊。
要区分产品线,国内的基本都是阉割版或者调整板,dna赤龙其实本身的海绵厚度为2.3,但到了国内只有2.15,dna白金国内只有m和h硬度,
厚度2.1就是最厚的了,但实际上白金系列有 s m h xh 四个硬度,厚度有2.1和2.3。
dna hybrid 混动 目前的硬度三种 M=47.5 H=50 XH=52.5,厚度目前只有2.2,至于国内斯蒂卡会不会又定制一个特殊的版本以区分产品,并压低售价这个只能等了。
目前dna混动的价格是德套的天花板。
个人试用了M和H,m用做了直拍反手,h用在正手,打了快两周了,可以初步说说感受了,当然因为水平有限可能存在不准确。
个人觉得这个系列套胶非常好,拿h和自家dna赤龙对比一下,首先硬度混动h50度赤龙55度,但实际手上的感觉硬度还是混动h更韧一点,赤龙属于脆弹型的,从官方硬度定位他俩都属于h范畴(具体看封皮参数可知)海绵都是细小气孔海绵,dna混动的海绵重量控制的很好,整张套胶重量 m 67g、h 69g、xh 72g、当然可能会有些浮动,但从我过手的这些来看dna系列重量的一致性控制的很好,波动非常小,从而也证明了它对硬度公差要求的更加严格。速度混动h比赤龙快很多,旋转赤龙略大于混动但相差不大,可能你要上仪器才能区分出来。控制赤龙要比混动h稍好,毕竟赤龙又脆又易透。
m降低了硬度,降低了速度,同时带来了更好的控制,而且重量控制的非常好,海绵有韧性,我愿把它称为直板横打的顶级均衡选择,重量、速度、旋转、控制、手感都完美契合。同样硬度的mk海绵支撑性就要差一些,其实mk的海绵和victas v11e是同一款,当然mk的价格也便宜,性价比很高,mk虽然也是混动,但是因为海绵的关系,它主要还是撞击后的速度,和控制。所以mk不要把他当成粘套硬摩擦,你需要撞击。
至于xh现在还没有试打,毕竟价格有点高都打一遍的成本有点过高了,但从整个系列的表现上来看差不了,重量也比同类别的多尼克a1要轻很多,
dna混动的胶面特别耐打,现在来说德套微粘里边最耐打的和挺拔的mk相仿,终于能省钱了,这也算变向提升性价比了吧。
最后:虽然有些贵但是确实是个非常好的套胶


斯蒂卡的套胶近些年在套胶上应该算是很成功的,dna赤龙,dna白金,都算是不错的产品,但是国内的其实并不完整,但国内价格便宜啊。
要区分产品线,国内的基本都是阉割版或者调整板,dna赤龙其实本身的海绵厚度为2.3,但到了国内只有2.15,dna白金国内只有m和h硬度,
厚度2.1就是最厚的了,但实际上白金系列有 s m h xh 四个硬度,厚度有2.1和2.3。
dna hybrid 混动 目前的硬度三种 M=47.5 H=50 XH=52.5,厚度目前只有2.2,至于国内斯蒂卡会不会又定制一个特殊的版本以区分产品,并压低售价这个只能等了。
目前dna混动的价格是德套的天花板。
个人试用了M和H,m用做了直拍反手,h用在正手,打了快两周了,可以初步说说感受了,当然因为水平有限可能存在不准确。
个人觉得这个系列套胶非常好,拿h和自家dna赤龙对比一下,首先硬度混动h50度赤龙55度,但实际手上的感觉硬度还是混动h更韧一点,赤龙属于脆弹型的,从官方硬度定位他俩都属于h范畴(具体看封皮参数可知)海绵都是细小气孔海绵,dna混动的海绵重量控制的很好,整张套胶重量 m 67g、h 69g、xh 72g、当然可能会有些浮动,但从我过手的这些来看dna系列重量的一致性控制的很好,波动非常小,从而也证明了它对硬度公差要求的更加严格。速度混动h比赤龙快很多,旋转赤龙略大于混动但相差不大,可能你要上仪器才能区分出来。控制赤龙要比混动h稍好,毕竟赤龙又脆又易透。
m降低了硬度,降低了速度,同时带来了更好的控制,而且重量控制的非常好,海绵有韧性,我愿把它称为直板横打的顶级均衡选择,重量、速度、旋转、控制、手感都完美契合。同样硬度的mk海绵支撑性就要差一些,其实mk的海绵和victas v11e是同一款,当然mk的价格也便宜,性价比很高,mk虽然也是混动,但是因为海绵的关系,它主要还是撞击后的速度,和控制。所以mk不要把他当成粘套硬摩擦,你需要撞击。
至于xh现在还没有试打,毕竟价格有点高都打一遍的成本有点过高了,但从整个系列的表现上来看差不了,重量也比同类别的多尼克a1要轻很多,
dna混动的胶面特别耐打,现在来说德套微粘里边最耐打的和挺拔的mk相仿,终于能省钱了,这也算变向提升性价比了吧。
最后:虽然有些贵但是确实是个非常好的套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