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屐是华夏传统的两齿木底鞋,是汉人在隋唐以前,特别是汉朝时期的普遍服饰,一直没有中断过,目前木屐在潮汕地区仍非常普及,据说木屐有男方女圆的区别。据文献记载,中国人穿木屐的历史至少有三千多年。浙江宁波慈湖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发现过两件残存的木屐,据研究这两件木屐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属良渚文化遗物。《庄子》、《后汉书》、《晋书》、《南史》、《齐民要术》、《醒世姻缘传》、《广东新语》(清)等书(只列举了知名度较高的)都有记载,而诗歌、绘画中更是常有提及和表现。
木屐开始广泛普及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到了汉代男女以穿着木屐为尚(洛阳女子以其为陪嫁),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木屐的盛行时期(从户外用鞋发展为居家用鞋,还出现了活络齿屐既"谢公屐")。而到了唐朝时由日本来中国的留学生将木屐带回到日本并流传延续至今(在江南日盛)。宋代以后木屐多用作雨鞋,明时将木屐称之为“泥屐”,但南方比较炎热,不论晴天还是雨天,平时家居都仍以穿屐为尚。清男女日常家居所穿之屐多无屐齿,以广东潮州一带出产者为上品(比较惊人的是此时居然出现了缠足专用木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