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汉中本土商业零售业态:看似以大型连锁超市,生鲜果蔬,农贸市场,三种业态三足鼎立。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大型连锁超市因为高昂的费用,连年业绩下滑,除桃心岛性质特殊,每年都有大量业务兜底外,其余商超基本没有往昔人头攒动的景象,上半年整体下滑近20%
生鲜果蔬中型店铺在120平米以上的,因为大型线上供应链解决了产品坏损率的痛点,目前中高水果利润率都在25%,在配合大量高毛利网红休食和奶制品,还都活的不错,但是对运营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
一些居民区的农贸市场受当季时令影响很大,基本购买受众还是属于移动互联网的边缘者:60-75岁的离退休人员,对于网络购物,尤其是生鲜百货,还是比较疏离。每日的日常,习惯活动完再去菜市场采买。但是,一旦价格最敏感的生鲜百货零售低于农贸市场15-20%,并且足够新鲜,对传统业态将是降维打击。
试想这样的汉中居民老两口这样的日常:每天早上运动完,去楼下生鲜看看有没有啥特价菜有合适的买点绿叶菜,然后再去不远处的超市看看今天有没有什么活动,薅了一斤鸡蛋还觉得5.5才限购一斤,不过瘾真没意思.最后决定还是去农贸市场买一份称斤斤面皮再称两斤五花肉回家。
是的消费被不同的场景摊薄了:而其实每个商业机构都利润不高,因为老百姓会用脚来投票,只会精打细算那最优惠的部分来买。
5年前一对退休老夫妻月收入两人大概5000多,用大概1500-1800元来吃喝拉撒(不算买保健品和吃药):其中600-1000是在超市;300-500在农贸市场;楼下生鲜200-300。(网购?那是什么东西?)
而今天这老两口工资大概6000, 月花费如下:超市消费500-800;农贸市场200-300;生鲜300-500电商平台200-300;是的,总体消费还基本那么多,扣除通货膨胀,超市和农贸市场的营业额被大幅度的挤压了,农贸市场还不是太明显,尤其是大型超市,因为有部分老人愿意尝试在网上购买生鲜百货了。
汉台区人口78万(连外来人口),而60岁以上人口占比27%,仅汉台区就有21万老年人,远远高于西安和全省19.3%的比例人口。
但是换句话说,汉台区有21万人,他们基本上都有月稳定收入,他们的要吃喝拉撒,最基本的需求也是无比巨大的稳定市场。
在整体大环境,未来的生意一定是:高频,刚需,和抵毛利。(前提是轻资产投入)考验的就是供应链与运营能力,如果解决以上几点那么一定大有可为。
试想有某种模式:彻底锁定客户,让他不会在游离选择的消费。最大的让利给客户,并极大提升客单价。还基本不用囤货(节约成本),并且解决客户(尤其是老年客户)网络购物“货不对版”的痛点,让他们放心购物。单店能覆盖周边1.5-1公里社区,5-7天既锁定20000-3000人群生活消费。
有没有兴趣了解一下呢?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大型连锁超市因为高昂的费用,连年业绩下滑,除桃心岛性质特殊,每年都有大量业务兜底外,其余商超基本没有往昔人头攒动的景象,上半年整体下滑近20%
生鲜果蔬中型店铺在120平米以上的,因为大型线上供应链解决了产品坏损率的痛点,目前中高水果利润率都在25%,在配合大量高毛利网红休食和奶制品,还都活的不错,但是对运营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
一些居民区的农贸市场受当季时令影响很大,基本购买受众还是属于移动互联网的边缘者:60-75岁的离退休人员,对于网络购物,尤其是生鲜百货,还是比较疏离。每日的日常,习惯活动完再去菜市场采买。但是,一旦价格最敏感的生鲜百货零售低于农贸市场15-20%,并且足够新鲜,对传统业态将是降维打击。
试想这样的汉中居民老两口这样的日常:每天早上运动完,去楼下生鲜看看有没有啥特价菜有合适的买点绿叶菜,然后再去不远处的超市看看今天有没有什么活动,薅了一斤鸡蛋还觉得5.5才限购一斤,不过瘾真没意思.最后决定还是去农贸市场买一份称斤斤面皮再称两斤五花肉回家。
是的消费被不同的场景摊薄了:而其实每个商业机构都利润不高,因为老百姓会用脚来投票,只会精打细算那最优惠的部分来买。
5年前一对退休老夫妻月收入两人大概5000多,用大概1500-1800元来吃喝拉撒(不算买保健品和吃药):其中600-1000是在超市;300-500在农贸市场;楼下生鲜200-300。(网购?那是什么东西?)
而今天这老两口工资大概6000, 月花费如下:超市消费500-800;农贸市场200-300;生鲜300-500电商平台200-300;是的,总体消费还基本那么多,扣除通货膨胀,超市和农贸市场的营业额被大幅度的挤压了,农贸市场还不是太明显,尤其是大型超市,因为有部分老人愿意尝试在网上购买生鲜百货了。
汉台区人口78万(连外来人口),而60岁以上人口占比27%,仅汉台区就有21万老年人,远远高于西安和全省19.3%的比例人口。
但是换句话说,汉台区有21万人,他们基本上都有月稳定收入,他们的要吃喝拉撒,最基本的需求也是无比巨大的稳定市场。
在整体大环境,未来的生意一定是:高频,刚需,和抵毛利。(前提是轻资产投入)考验的就是供应链与运营能力,如果解决以上几点那么一定大有可为。
试想有某种模式:彻底锁定客户,让他不会在游离选择的消费。最大的让利给客户,并极大提升客单价。还基本不用囤货(节约成本),并且解决客户(尤其是老年客户)网络购物“货不对版”的痛点,让他们放心购物。单店能覆盖周边1.5-1公里社区,5-7天既锁定20000-3000人群生活消费。
有没有兴趣了解一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