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测文章还没有写完……
先截一部分贴出来,算是预览版本?

在3a6000流片之后,龙芯中科公开过两次SPEC CPU 2006测试成绩。第一次单核整数和浮点得分分别是40和55,第二次是在加强了GCC编译器对自主指令集Loongarch的优化之后,由工信部旗下赛西实验室测试的成绩,单核整数和浮点分别是43.1和54.6。
因为最新版本的龙芯GCC编译器暂时还没有到发布阶段,所有我能使用的编译器只是现有的老版本,那么我目前的目标就是复现龙芯第一次公布的成绩。等3A6000正式上市销售了,操作系统和编译器应该也升级到了更优化的版本,那时我再去尝试复现更高的43.1的单核整数成绩。
为了探索龙芯3A5000的性能水平,我在拿到测试机之前,就已经开始了漫长的测试过程。我把Intel的i3-10100F和i3-13100F,以及AMD的R5-5600G锁定到不同的频率进行了测试,从1.0GHz到4.0GHz,每隔500MHz运行一次SPEC CPU 2006,得到了它们的单核整数和浮点成绩与CPU频率的对应关系。
因为3A5000和3A6000的频率都是固定的2.5GHz,所以我把它们的测试成绩标在2.5GHz的轴上,就既能看到三款进口CPU与它们在相同频率时的性能对比,也能看到它们与这三款进口CPU的性能差距。所有CPU都是使用SPEC CPU 2006的base模式进行测试,编译器都是系统自带的GCC8.3版本。

先看整数测试的成绩,我没有使用什么激进的优化,测得3A6000的成绩是40.1,与龙芯公布的用旧版GCC编译器测得的成绩吻合。等龙芯发布新版操作系统和编译器之后,再测试就肯定能得到更好的成绩。
龙芯的编译器优化方向与ICC、AOCC等完全不同,因为龙芯电脑上所有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都是使用的龙芯提供的编译器来编译,所以就不能像ICC、AOCC那样为了提高局部的优化水平,而牺牲了全局的计算精度和兼容性,最终沦为了跑分专用编译器。没有任何商业版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使用ICC和AOCC,因为当必须保证程序的正确性时,ICC和AOCC的优化水平就会与GCC、LLVM、MSVC等广泛应用的编译器趋于一致。等龙芯的新版编译器发布之后,如果把应用软件用新版本编译器重新编译一遍,那么就应该能得到平均5%左右的性能提升。
i3-13100F在2.5GHz时的成绩是40分,我测得3A6000的40.1分已经比它高了,但它的单核最高频率可以比较容易地长期稳定在4.2GHz,因此3A6000与i3-13100F实际的性能差距还比较大。不过10代i3在通常情况下能长时间保持的频率要低很多,在使用原装风扇时测试SPEC CPU 2006,i3-10100F的单核频率只能维持在3.6GHz左右,得分42.5。

我在测试i3-10100F时没有使用机箱,如果把主板装进机箱,能保持的频率就更低。要是没有额外的机箱风扇,就算6热管的风冷也不能确保i3-10100F能长时间维持4.0GHz的频率。因此我虽然把i3-10100F锁定到4.0GHz完成了测试,但因为大多数10代i3的电脑不可能配套强大的散热系统,所以测试成绩不会比3A6000更高。10代酷睿i3的最高型号是i3-10105(F),主频和睿频都只比i3-10100(F)高0.1GHz,基本上算是可以忽略的提高。因此固定频率2.5GHz的龙芯3A6000在SPEC CPU 2006的整数通用性能测试中,已经超过了大多数使用10代i3处理器的电脑。


先截一部分贴出来,算是预览版本?

在3a6000流片之后,龙芯中科公开过两次SPEC CPU 2006测试成绩。第一次单核整数和浮点得分分别是40和55,第二次是在加强了GCC编译器对自主指令集Loongarch的优化之后,由工信部旗下赛西实验室测试的成绩,单核整数和浮点分别是43.1和54.6。
因为最新版本的龙芯GCC编译器暂时还没有到发布阶段,所有我能使用的编译器只是现有的老版本,那么我目前的目标就是复现龙芯第一次公布的成绩。等3A6000正式上市销售了,操作系统和编译器应该也升级到了更优化的版本,那时我再去尝试复现更高的43.1的单核整数成绩。
为了探索龙芯3A5000的性能水平,我在拿到测试机之前,就已经开始了漫长的测试过程。我把Intel的i3-10100F和i3-13100F,以及AMD的R5-5600G锁定到不同的频率进行了测试,从1.0GHz到4.0GHz,每隔500MHz运行一次SPEC CPU 2006,得到了它们的单核整数和浮点成绩与CPU频率的对应关系。
因为3A5000和3A6000的频率都是固定的2.5GHz,所以我把它们的测试成绩标在2.5GHz的轴上,就既能看到三款进口CPU与它们在相同频率时的性能对比,也能看到它们与这三款进口CPU的性能差距。所有CPU都是使用SPEC CPU 2006的base模式进行测试,编译器都是系统自带的GCC8.3版本。

先看整数测试的成绩,我没有使用什么激进的优化,测得3A6000的成绩是40.1,与龙芯公布的用旧版GCC编译器测得的成绩吻合。等龙芯发布新版操作系统和编译器之后,再测试就肯定能得到更好的成绩。
龙芯的编译器优化方向与ICC、AOCC等完全不同,因为龙芯电脑上所有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都是使用的龙芯提供的编译器来编译,所以就不能像ICC、AOCC那样为了提高局部的优化水平,而牺牲了全局的计算精度和兼容性,最终沦为了跑分专用编译器。没有任何商业版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使用ICC和AOCC,因为当必须保证程序的正确性时,ICC和AOCC的优化水平就会与GCC、LLVM、MSVC等广泛应用的编译器趋于一致。等龙芯的新版编译器发布之后,如果把应用软件用新版本编译器重新编译一遍,那么就应该能得到平均5%左右的性能提升。
i3-13100F在2.5GHz时的成绩是40分,我测得3A6000的40.1分已经比它高了,但它的单核最高频率可以比较容易地长期稳定在4.2GHz,因此3A6000与i3-13100F实际的性能差距还比较大。不过10代i3在通常情况下能长时间保持的频率要低很多,在使用原装风扇时测试SPEC CPU 2006,i3-10100F的单核频率只能维持在3.6GHz左右,得分42.5。

我在测试i3-10100F时没有使用机箱,如果把主板装进机箱,能保持的频率就更低。要是没有额外的机箱风扇,就算6热管的风冷也不能确保i3-10100F能长时间维持4.0GHz的频率。因此我虽然把i3-10100F锁定到4.0GHz完成了测试,但因为大多数10代i3的电脑不可能配套强大的散热系统,所以测试成绩不会比3A6000更高。10代酷睿i3的最高型号是i3-10105(F),主频和睿频都只比i3-10100(F)高0.1GHz,基本上算是可以忽略的提高。因此固定频率2.5GHz的龙芯3A6000在SPEC CPU 2006的整数通用性能测试中,已经超过了大多数使用10代i3处理器的电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