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交流吧 关注:1,252贴子:226,654
  • 9回复贴,共1

三江民族志叙述的主要民族姓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三江侗族自治县姓氏:
一,侗族姓氏:
民国《三江县志》称:“侗族人口甚蕃,以吴,杨两姓为最大。”此外还有石,龙,梅,汪,韦,欧,覃,梁,潘,粟,陈,谢,谭,莫,张,陆,蒙,李,傅,蓝,向,秦,王,罗,曹,侯,贺,雷,薛,尤,唐等姓氏。各姓氏祖先何时从何地进三江,地方志书无详细记载,据一些家谱及民间流传有几种说法:(1)林溪乡皇朝,亮寨,合华一带的吴姓说,他们的祖先原居住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因犯王法,在很早以前逃到古州境内的远口(今属贵州天柱),当时有鲁,德,明,雄四公。雄公一支后来分到三江的林溪,皇朝,亮寨,合华,平铺,吉昌等地。


IP属地:江西1楼2023-08-03 18:02回复
    (2)林溪乡冠洞,良口乡和里,南寨,独垌乡独垌,八江乡八江等村的杨氏,都说在很早以前,从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逃难出来,但迁徙路线不尽相同。冠洞杨家说先到湖南的靖州,再到古州八匡冲(今属榕江县),后来搬至牌比,又分三支迁徙:一支到三江的弄底,一支到林溪的冠洞一带,另一支到龙胜的西腰;和里,南寨,杨姓说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逃到湖南,再迁徙到三江和里的杨洞山,后来定居和里,之后又分一支到八江的平善,另一支到帮阳(今属融水苗族自治县),这一支与苗族杂居已变成苗族,解放前仍一起扫墓,互相称兄道弟。八江杨氏说从江西出来先到湖南通道的双江,后搬至广西平乐,住几代再迁徙庆远,而后来到三江的白言,最后定居八江;独垌杨氏说其祖先因战乱,灾荒由江西逃到湖南通道的芙蓉,金甸,住了相当一段时间又搬到程阳,再迁到马胖,八江,最后定居独垌,牙寨,盘具。


    IP属地:江西2楼2023-08-03 18:54
    回复
      2025-08-30 21:18:5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3)林溪的冠洞石姓说其祖先从江西吉安府泰和县迁到“故助莽吞”(侗语音译,里古州),再至黎平的潭溪,尔后分至三江林溪的满荡(今林溪乡粮所后面山场),住若干代再迁冠洞,华夏。祖宗节是农历十月十二日,祭祖需要冻鱼(侗语称“巴董”)。
      (4)良口乡上寨梁氏传说其祖先从广东三水县迁来,到此定居已有几百年时间;良口下寨莫家也说其祖先由广东南海县迁来,另一公头则迁到八江的三团寨,迁徙原因,时间不详。


      IP属地:江西3楼2023-08-03 19:16
      回复
        二,汉族姓氏:
        三江境内的汉族,由于原来的住地和语言的不同可分为三个部分。民国《三江县志》称之为六甲人,麻界人和普通汉人。主要分布于古宜,周坪,程村,丹州,老堡,斗江,高基等乡镇沿河一带。
        六甲人自称“客人”:居住在浔江沿岸较为平坦的地方,即古宜附近47个村寨。明清时期,怀远县以下置镇,甲,冬,垌四种行政单位,对居住在三垌(永吉上,中,下三垌),六甲(曹荣,程村,黄土,古宜,寨准,文村六甲)等地的汉人称之为六甲人。传说其祖籍福建,有曹,荣,龙,李,潘,杨,欧,马,蓝,侯,龚,谢十二姓,因受到金兀术侵扰,在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从福建省汀州府逃难至广东嘉应州,然后到达柳州,最后迁至古宜。再分到大竹大洲,西游,光辉,文村,寨准,黄排,周坪,洲北,程村,泗里,大树,泗联,马坪,古皂等地。另一传说是黄巢起义被镇压以后,十二大姓由福建汀州上杭县逃难到嘉应州,停居一个时期,再经柳州至融水又留居一段时间后来才沿河上到古宜。


        IP属地:江西4楼2023-08-03 20:07
        回复
          程村乡富文坪曹氏说其祖先是朝廷的地方官吏,在34代前,由安徽到柳州任职,明代中叶才至三江定居;夏村唐氏族谱称其祖先是山西晋阳人氏,五代时来到湖南零陵,后又到福建,明代迁到三江定居;草头坪杨氏说他们在清代中叶,由湖南通道的县溪迁来三江居住;斗江梁氏族谱称其祖先于明末由湖南靖州会同搬到庆远河池州怀远镇,住一段时间后才搬至古宜斗江居住,至今已有四百年之久。
          麻界人:明末清初自广东嘉应州或福建,江西等地迁来,统称客家人或麻界人。这部分人,善经商,散居各集镇间,以富禄镇较为集中,其诸姓以朱,赖二姓为最,其他为袁,李,温,罗,谭,邱,郑,丁,俞,伍,向,夏,许,桂,邓,蒋等姓。


          IP属地:江西5楼2023-08-03 20:31
          回复
            普通汉人:指宋代以来继六甲的十二姓之后,由福建迁来的杨姓,明末由湖南靖州会同迁来的梁姓和其他先后从江西,福建,湖南省迁来者。有些汉族是古代县治厢民(县城居民)的后裔,他们散居于县城古宜镇和老堡,丹洲,斗江一带居多。其姓氏有何,刘,罗,张,吴,路,周,居,孙,郭,王,黄,唐,掏,尹,韦,莫,骆,李,梁,陈,杨,熊,卢,秦,胡,徐,方,汤,陆,廖,易,关,薛,雷,阳等等。


            IP属地:江西6楼2023-08-03 21:05
            回复
              三,苗族姓氏:
              三江苗族有两个支系,一支自称“孟”,俗称“老苗”,另一支俗称“草苗”。主要姓氏有滚,贾,吴,杨,龙,胡,伍,罗,蓝,王,阳等。自称为“孟”的苗族,他们的祖先在很早以前由贵州黔东南迁来三江。
              四,壮族姓氏:
              壮族姓氏有韦,覃,梁,伍,潘,骆等,其中以韦,覃,梁姓居多。


              IP属地:江西7楼2023-08-03 21:29
              收起回复
                五,瑶族姓氏:
                瑶族自称有20多种,以称“棉”(育棉),“门”(吉门)者最多,三江境内瑶族有盘瑶和红瑶两个支系。“盘瑶”因崇拜盘瓠而得名,因妇女在头上顶板为饰又称“板瑶”,或因居住无常而时有搬迁,又称“过山瑶”。这一支有十二姓(赵,郑,冯,雷,胡,盘,沈,鲍,黄,李,邓,周),俗称“十二姓瑶”。传说其祖先由广东南海一带迁来,自称“育棉”(尤勉),主要分布于高基瑶族乡和丹洲乡。与瑶族祖先留传下来的《过山榜》,《立置十二姓瑶民过山榜文书存照》记载的盘才富,沈贤成,包(鲍)进承,黄文进,李思安,邓连安,周文旺,赵才昌,吴(胡)通广,雷万朝,郑富有,冯德忠等姓是一致的。


                IP属地:江西8楼2023-08-04 17:11
                回复
                  2025-08-30 21:12:5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盘瑶在三江瑶族中若占二分之一,他们最迟于宋代就定居融州(今融水,三江一带),其住地自然条件比红瑶略为优越,生活条件也优于红瑶,与汉,壮等民族交往比较频繁。另一支叫“红瑶”(花瑶或背篓瑶),因服饰多红色花纹而得名,他们有八大姓氏(陈,刘,凤,宛,卜,戴,蓝,沈),俗称为“八姓瑶”,实际也有十二姓(增加康,王,文,李四姓)。传说其祖先由湖南溆浦一带迁来,自称“巴哼”,主要分布于老堡,同乐,良口,洋溪等乡,住地自然条件差,生活贫困。


                  IP属地:江西9楼2023-08-04 17: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