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在一个帖里说过,我感觉托纳利是一个“非典型足球运动员”。
大家喜欢给球员定义一个固有的角色,或者贴个标签,比如领袖、核心、工兵、边角料啥的。我记得托纳利在不同场合说过好几次,他说他并没有一个固定的位置和角色,他也不喜欢只踢一个位置,他会听从教练的一切安排。
给我感觉像中国文化中“君子不器”那个理念,“君子不器”讲求的是人们不该如器皿一样,杯具只能喝水,酒具只能饮酒,餐具只能就餐这样循规蹈矩,发展局限。它所要求的是人要多方面的发展,学有所长。人一旦只囿于一技之长,成为追求功利的某种器物,就如同“死物”一般毁于一旦。而真正的君子应该在道德、学问等多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用现代语言来概括“君子不器”就是说人不要给自己贴标签,不要自我设限。
所以我其实是不同意说托纳利适应能力不足这种观点的,能承担不同位置和角色,能把多项能力掌握到合格线以上水平,学什么都能学会,这是学习适应能力强的表现才对,据我观察踢过不同位置的人往往更加精准懂球,因为你自己踢过这个位置,跟你看别人踢或者听别人说,你对这个位置的理解和认知肯定是不一样的,精准懂球的人遇到问题更能知道通过什么办法来解决,也更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当然精准懂球也要取决于智力和理解能力这些,而不仅仅是有丰富的踢球经验就够了。
还有说托纳利什么都会,什么都不精的观点,我觉得这是目前的现实状况,但各行各业优秀的人往往都是“广撒网再重点培养”这种发展模式啊,年轻的时候喜欢多尝试增加广度,找到自己最喜欢或最擅长的方向去重点培养增加深度,最后达到比较高的高度。谷爱凌之前涉猎过越野、跑步、篮球、足球、滑雪多项运动项目,最后选择了在滑雪项目深入发展。包括有些强队国脚级的球员,小时候既踢足球又打网球,可能到了15岁才专注于足球。
托纳利5岁开始踢球,7岁进入正规足球学校学习,9岁加入皮亚琴察俱乐部青训开始走职业足球运动员道路,先是踢前锋位置,后来改踢中场,踢中场后他也踢过中场各个细分位置,他现在23岁,踢了18年球,足球运动员的黄金年龄是26-32岁这七年,他只要在26岁前找到自己未来重点培养的方向就可以了,没必要那么早定型,除非你干不了别的只能干这个,没有选择的人只能把自己目前的选择变成自己最好的选择深耕这个方面。各行各业但凡选择比较多的人,都不会很早就定型精通某个细分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