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代确实比上一代难多了,尤其是研发,去年滑块拉满可以带来额外的性能提升,今年改成按滑块比重进行性能分配了,也就是说全都拉满和全都拉到最低是一样的性能提升。这就意味着要么均衡但小幅度地升级,要么偏科但在某一方面大幅度地升级。
不过玩了两天,还是给我总结出一点心得,用阿罗从摩纳哥站开始就能稳定双车Q2了,在巴塞罗那还雨战捡了个大皮夹带回3分
。关键点就在于不同部件里的同一滑块对性能产生的影响是有高有低的。我们以侧箱和底盘为例,如果我们直接用默认的均衡开发:


那么这两个部件的升级加起来是
0.13,
0.002,
0.002,
0.005,
0.011,
2.27%
的性能提升,但是当你拖动滑块,你会发现在侧箱里,一格引擎冷却对应的是约1.5%的增减,但在底盘里,一格引擎冷却对应的是约1%的增减。根据这个发现,我们对设计重点进行如下更改:


性能提升变成了:
0.13 -> 0.44,
0.002 -> 0.002,
0.002 -> -0.004,
0.005 -> 0.013,
0.011 -> 0.042
2.27% -> 2.18%
可以看到,我们用0.006的低速下压力和微不足道的引擎冷却换来了其他方面的巨大提升!当然,有的人可能会问低速下压力怎么办,那当然是在别的部件那里找回来啦
比如前翼一格0.004,车底一格0.005,你在侧箱里拖一格0.002都不到,没必要在这追求正升级。
总之,通过对各个部件优势领域的微调,进行一些就部件个体而言不那么均衡的开发,反而能更好地均衡提升赛车的性能。如果有人有更好的开发策略,可以一起讨论讨论。
不过玩了两天,还是给我总结出一点心得,用阿罗从摩纳哥站开始就能稳定双车Q2了,在巴塞罗那还雨战捡了个大皮夹带回3分



那么这两个部件的升级加起来是
0.13,
0.002,
0.002,
0.005,
0.011,
2.27%
的性能提升,但是当你拖动滑块,你会发现在侧箱里,一格引擎冷却对应的是约1.5%的增减,但在底盘里,一格引擎冷却对应的是约1%的增减。根据这个发现,我们对设计重点进行如下更改:


性能提升变成了:
0.13 -> 0.44,
0.002 -> 0.002,
0.002 -> -0.004,
0.005 -> 0.013,
0.011 -> 0.042
2.27% -> 2.18%
可以看到,我们用0.006的低速下压力和微不足道的引擎冷却换来了其他方面的巨大提升!当然,有的人可能会问低速下压力怎么办,那当然是在别的部件那里找回来啦

总之,通过对各个部件优势领域的微调,进行一些就部件个体而言不那么均衡的开发,反而能更好地均衡提升赛车的性能。如果有人有更好的开发策略,可以一起讨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