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58年中国军队员额缩减到237万人,1962年之后,由于东南沿海危机,中印武装冲突,越南战争升级,中苏分裂爆发武装冲突等。1962年中央决定整军备战。到1965年军队员额就到了500万人了,我参阅了几个主要大省的那几年征兵数量的资料,发现每年的征兵数量都比以前多了数倍。1971年军队人数超过1951年朝鲜战争时期的最高限额611万人,到了1974年更是高达了将近667万人,跟美苏两军加起来的人数相仿。
不过中国军队虽然规模庞大,人数众多,但是却机构臃肿,效率低下,战斗部队与保障部队、机关直属单位比例失调。严重的头重脚轻,大头小身子。有的团一级班子就有50多人,普遍的各级班子都在30多人以上(现在一般是7-9人)。1972年9月统计全军军以下战斗部队近占全军总人数的51.4%,其中能实施机动作战的步兵、炮兵、坦克部队才占全军总人数的32.8%,各种徒手保障部队(工程兵,铁道兵)占全军总人数的27.2%,各种机关和直属单位及学校、仓库、医院、科研单位占全军总人数的21.4%。这种现象带来的后果是,编制扩大了人员增加了,军队的战斗力并没有相应的提高,相反,交叉重叠的机构、多层次的指挥系统、庞杂的后勤保障体系反而会造成指挥不灵、调度失当、机动不便的弊病。
中国军队的装备更是落后,基本都是30-50年代初期的装备,大量落后的装备不能淘汰,而且军队编制盲目增加,可是装备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超出自身能力的大量无偿援外,许多部队组建多年还是徒手。全军的坦克火炮飞机即使是按照最低配备标准也都相差很多,大多数部队都缺编装备,而且装备生产质量很差,保养维修不良,就是装备的,也大量的失修,基本上没有什么效用。陆军还是步兵战术当家,强调200米的功夫,射击投弹刺杀土工作业。团以下部队大量使用骡马。连海空军都片面强调空中海上拚刺刀战术。而且普遍没有什么训练,技能都很差。所以说,1979年2月,中国对越南作战,三北地区进入战时状态。驻在长春的第16军移防到内蒙的阿尔山地区防守,士兵们背着56式半自动步枪,穿着臃肿的棉袄棉裤棉鞋,戴着棉帽子,牵着骡马(驮着轻型火炮和机枪等),背着铁锅,慢慢地向火车站移动,乘坐闷罐车,马路上市民和士兵的眼中都流露着无奈甚至是恐惧。
1953年的时候中国陆军陆军军部就不到40个了,编号是到了第69军,不过中间还有几个序号从来也没有用过,比如51-59中间的几个,军部数量1952-1985之间变化不很大,也就是30-35个的变化.
1965年之前中国主要的作战区域和防守区域是华东和华南,虽然东北和华北也有大量的陆军军,不过基本都是简编部队,作为预备队使用的。整个兰州军区连一个军部都没有,只有两个独立步兵师,直到第21军由晋入陕,第29师从湖北移防重建第19军,第47军70年代从湖南移防陕西,才有了3个野战军军部。新疆军区的情况也差不多,1965年之前只有2个师(?),后来大批新组建的部队从华北入疆。武汉军区虽然是军委的预备队,可是1969年之前只有一个第1 军和炮兵第2师是机动力量,第15军也划归了空军建制。这些军区的充实主要是在1969年之后。
60-80年代,陆军军最多的时候大约36个,后来大约1973年(?)新建的第17军撤销,就一直保持在35个左右,直到1985年。还有很多军级的守备区,警备区,要塞区。军区有的也有独立步兵师,省军区还有独立师,守备师,边防师等名号.1958年以后的陆军军通常在30个左右,1969年重建了3 个军部,那时候新的军部也就是重建的第11军,第43军,第19军,第29军,第17军,这几个.
不过中国军队虽然规模庞大,人数众多,但是却机构臃肿,效率低下,战斗部队与保障部队、机关直属单位比例失调。严重的头重脚轻,大头小身子。有的团一级班子就有50多人,普遍的各级班子都在30多人以上(现在一般是7-9人)。1972年9月统计全军军以下战斗部队近占全军总人数的51.4%,其中能实施机动作战的步兵、炮兵、坦克部队才占全军总人数的32.8%,各种徒手保障部队(工程兵,铁道兵)占全军总人数的27.2%,各种机关和直属单位及学校、仓库、医院、科研单位占全军总人数的21.4%。这种现象带来的后果是,编制扩大了人员增加了,军队的战斗力并没有相应的提高,相反,交叉重叠的机构、多层次的指挥系统、庞杂的后勤保障体系反而会造成指挥不灵、调度失当、机动不便的弊病。
中国军队的装备更是落后,基本都是30-50年代初期的装备,大量落后的装备不能淘汰,而且军队编制盲目增加,可是装备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超出自身能力的大量无偿援外,许多部队组建多年还是徒手。全军的坦克火炮飞机即使是按照最低配备标准也都相差很多,大多数部队都缺编装备,而且装备生产质量很差,保养维修不良,就是装备的,也大量的失修,基本上没有什么效用。陆军还是步兵战术当家,强调200米的功夫,射击投弹刺杀土工作业。团以下部队大量使用骡马。连海空军都片面强调空中海上拚刺刀战术。而且普遍没有什么训练,技能都很差。所以说,1979年2月,中国对越南作战,三北地区进入战时状态。驻在长春的第16军移防到内蒙的阿尔山地区防守,士兵们背着56式半自动步枪,穿着臃肿的棉袄棉裤棉鞋,戴着棉帽子,牵着骡马(驮着轻型火炮和机枪等),背着铁锅,慢慢地向火车站移动,乘坐闷罐车,马路上市民和士兵的眼中都流露着无奈甚至是恐惧。
1953年的时候中国陆军陆军军部就不到40个了,编号是到了第69军,不过中间还有几个序号从来也没有用过,比如51-59中间的几个,军部数量1952-1985之间变化不很大,也就是30-35个的变化.
1965年之前中国主要的作战区域和防守区域是华东和华南,虽然东北和华北也有大量的陆军军,不过基本都是简编部队,作为预备队使用的。整个兰州军区连一个军部都没有,只有两个独立步兵师,直到第21军由晋入陕,第29师从湖北移防重建第19军,第47军70年代从湖南移防陕西,才有了3个野战军军部。新疆军区的情况也差不多,1965年之前只有2个师(?),后来大批新组建的部队从华北入疆。武汉军区虽然是军委的预备队,可是1969年之前只有一个第1 军和炮兵第2师是机动力量,第15军也划归了空军建制。这些军区的充实主要是在1969年之后。
60-80年代,陆军军最多的时候大约36个,后来大约1973年(?)新建的第17军撤销,就一直保持在35个左右,直到1985年。还有很多军级的守备区,警备区,要塞区。军区有的也有独立步兵师,省军区还有独立师,守备师,边防师等名号.1958年以后的陆军军通常在30个左右,1969年重建了3 个军部,那时候新的军部也就是重建的第11军,第43军,第19军,第29军,第17军,这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