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关注这条路很久了,开通后就一直想体验但未能如愿。之前就关注到限速40的规定,说实话我还是赞成和理解更多一点,毕竟安全第一,看图片坡陡弯急,同时也相信有关部门的专业度。
直到我亲自体验了绵茂公路,觉得这个限速问题真的值得探讨一下。
先介绍一下我体验的时间和路况,去程2023.7.8和回程2023.7.9。酷暑之时,室外30度+,长隧道内20度出头,车流量比较小,因此讨论仅针对上述路况。
先上结论吧,限速40真的是太太太低了,是对道路资源的巨大浪费。
1.先说坡度和弯道吧。全程坡度真的不急,甚至比不上很多高速公路。隧道不难发现有很多固定转弯半径的展线,因此绝大多数路段坡度控制的很合适,就是那种上坡油门相比于平地无需补偿太多,下坡也不费刹车的程度。弯道亦然,展线就是兼顾了坡度与弯道。全程印象最深的陡坡和急弯就在夹皮沟大桥附近的那个u形露天路段。这种地方限速40,30或更低,完全合理。
2.绵茂公路可以理解为绵茂隧道。绝大部分路段都在隧道内。前面说过了,隧道坡度和弯度都控制的很好,本来在隧道驾驶光线噪音等原因就容易疲倦,低限速增加了通过时间,是否会增加事故可能性呢?
3.之前看台式smart说篮家岩隧道八公里出事了都得堵里面。实际的情况是,篮家岩隧道确实是所有隧道里最独特的一个,它拥有一个超级大直道,视野无敌,有平行的救援/设备隧道,密集的安全疏散通道(所有隧道都有)。当然撤离确实有一定难度,特别在车流量大的时候,但这里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在视野如此好的隧道,限速40相比于更高的限速(比如60),发生事故的概率是否会显著提高。二是高速公路限速80的单向两车道长隧道大流量时发生事故时的处置预案,是否可以给绵茂公路一点借鉴。
4.关于实际情况。直白说就是大家都想跑快,在车流量不大的情况下,在隧道跨实线逆行超车的情况都是司空见惯的,甚至还遇到几个测速监控眼皮底下跨实线逆行超速+超车的。这条路还有很多摩托车,这种限速无形中带来更多的违规超车,事故概率无疑会增大。
5.降低体验。作为连接阿坝和德阳的脐带,输送养分的速度有点拉胯。路上遇到很多外市甚至外省的车,本来大家舟车劳顿,限速40给很多遵章守纪的司机(包括我)带来的,是疲倦和压抑。
直到我亲自体验了绵茂公路,觉得这个限速问题真的值得探讨一下。
先介绍一下我体验的时间和路况,去程2023.7.8和回程2023.7.9。酷暑之时,室外30度+,长隧道内20度出头,车流量比较小,因此讨论仅针对上述路况。
先上结论吧,限速40真的是太太太低了,是对道路资源的巨大浪费。
1.先说坡度和弯道吧。全程坡度真的不急,甚至比不上很多高速公路。隧道不难发现有很多固定转弯半径的展线,因此绝大多数路段坡度控制的很合适,就是那种上坡油门相比于平地无需补偿太多,下坡也不费刹车的程度。弯道亦然,展线就是兼顾了坡度与弯道。全程印象最深的陡坡和急弯就在夹皮沟大桥附近的那个u形露天路段。这种地方限速40,30或更低,完全合理。
2.绵茂公路可以理解为绵茂隧道。绝大部分路段都在隧道内。前面说过了,隧道坡度和弯度都控制的很好,本来在隧道驾驶光线噪音等原因就容易疲倦,低限速增加了通过时间,是否会增加事故可能性呢?
3.之前看台式smart说篮家岩隧道八公里出事了都得堵里面。实际的情况是,篮家岩隧道确实是所有隧道里最独特的一个,它拥有一个超级大直道,视野无敌,有平行的救援/设备隧道,密集的安全疏散通道(所有隧道都有)。当然撤离确实有一定难度,特别在车流量大的时候,但这里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在视野如此好的隧道,限速40相比于更高的限速(比如60),发生事故的概率是否会显著提高。二是高速公路限速80的单向两车道长隧道大流量时发生事故时的处置预案,是否可以给绵茂公路一点借鉴。
4.关于实际情况。直白说就是大家都想跑快,在车流量不大的情况下,在隧道跨实线逆行超车的情况都是司空见惯的,甚至还遇到几个测速监控眼皮底下跨实线逆行超速+超车的。这条路还有很多摩托车,这种限速无形中带来更多的违规超车,事故概率无疑会增大。
5.降低体验。作为连接阿坝和德阳的脐带,输送养分的速度有点拉胯。路上遇到很多外市甚至外省的车,本来大家舟车劳顿,限速40给很多遵章守纪的司机(包括我)带来的,是疲倦和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