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吧 关注:166,735贴子:3,552,781
  • 7回复贴,共1

明中期乳虎游春瓷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最近收藏了两件虎纹残片,均为碗底。虽无款,但为典型明代成化—弘治年间风格。
明代瓷上老虎纹饰,几乎都是以“乳虎”或“幼虎”形象出现。张浦生在《青花瓷器鉴定》一书里,将此种纹饰称为“乳虎游春”,由是固定下来。
明代瓷上“乳虎纹”始于宣德,流行于“空白期”,盛行于弘治、正德间。为什么明代瓷器上大量出现“乳虎”纹饰?这种文化现象应有其历史、社会、文化背景渊源。据明史记载,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曾自喻为虎,把他的三个儿子和孙子(宣德皇帝)比喻为虎子和虎孙。永乐皇帝为立皇太子事犹豫不决,曾亲自画了一幅《虎彪图》,画有一只老虎和三只幼虎。永乐时期大才子解缙题画云:“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
永乐皇帝已将自己比称为“老虎”了,其后面的子孙们也只好是“小虎”“幼虎”“乳虎”了。永乐皇帝很喜欢自己的小孙子朱瞻基(宣德皇帝),因宣德皇帝属虎,又称为“小老虎”。这也可能是明代永乐以后瓷器上多为“乳虎”的原因之一吧。
这种虎形画法在整个明代中期基本上一致,秉承“粗大明”风格,笔法较粗,都是憨态可掬,乖巧、稚拙,类似猫的形象。眼睛大而萌,口角上扬,呈笑容状;身上点有斑点纹和条纹,交叉出现;尾直立,略向后卷;侧身,头部右向转;身前身后往往绘有蕉叶纹、草纹。
当然对这种虎的形象也有不同的解读。有人说,这种画法就是猫。但是古人画猫时,常常会在旁边绘蝶,“猫蝶”谐音“耄耋”,有祝长寿意。曹操《对酒歌》里就有“人耄耋,皆得以寿终”的说法。由于明代成化、弘治时期很多的青花碗内虎边没画蝴蝶,所以今人都以为就是老虎。
在中国民俗文化里,老虎既是神兽,也是义兽,画为“乳虎”,反映了当时民众质朴的思想情感和天真的民俗风情,体现了当时民间艺人通俗可爱、朴实无华的美学品格。这应该也是“乳虎”形象流行的原因之一。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6-27 04:10回复
    👍不错的标本


    IP属地:荷兰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3-06-28 13:05
    回复
      发几件明中早期虎纹瓷器,来让我们学习学习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6-28 15:40
      收起回复
        今日早市又进一件。大家共鉴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07-01 09:29
        回复
          弘治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07-01 11:31
          回复
            前几天在一朋友处拿了一支稍完整的乳虎纹饰碗,感觉还行






            IP属地:山东7楼2024-05-14 17:5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