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电影和原著一起,个人意见,欢迎讨论,不喜勿喷。
先来结论,排名从高到低。
1.魔法石
2.凤凰社
3.阿兹卡班的囚徒
4.火焰杯
5.死亡圣器
6.混血王子
7.密室
还是排名只代表个人观点,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有意见分歧都很正常,毕竟大家都是真的喜欢这个魔法世界,欢迎理性讨论,请勿谩骂。
1.魔法石
无论是作文还是小说,无论是散文还是诗歌,一段文字的开头是最为重要的,这会让读者选择继续读下去还是换一本书,魔法石作为哈利波特系列的开头无疑是极其成功的,将现实和魔法世界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每一个看过魔法石的孩子都会幻想11岁能不能收到魔法学校的入学书,拿着家里的筷子指来指去,因为对于德思礼一家的描写无论是国内外都能产生共鸣,会产生一种omg,这不会是真的故事吧的感受,能穿墙的车站,骑着能飞天的扫把,无疑把读者和观众的情绪完全调动了起来,所以尽管当时的特效在现在看起来并不太行,小说剧情也有一种英式你给A他给B,搜集到C情报之后打败D拿到E的童话感,但是第一部的地位在系列中绝对是里程碑式的。
2.凤凰社
剧情设计的其实很巧妙,如果说其他系列都是RPG游戏的话那这一部绝对是SC或者帝国这样的RTS游戏,和前几部反派不同,这一部的反派是双线程,明面上是魔法部和乌姆里奇的压迫,背地里通过哈利的感官互通来带出食死徒和伏地魔的阴谋,可以说一开始就是腹背皆敌,一方面伏地魔复活黑势力卷土重来,另一方面魔法部为了维护表面的虚假繁荣和公信力拒绝相信,并从权力上压迫知情者,最大的底牌邓布利多被魔法部逼走,哈利被迫组建D.A成为第三方势力,其中魔法部的情节全程高能,无论是预言房追逐还是黑白巫师对决,到后面的小天狼星死亡和伏地魔借哈利之手和邓布利多对决,完全掀起了前期平静之下暗流涌动的海面,哈利也完成了从一名学生到一个领导者的蜕变,虽然小天狼星的死让当时的我很愤怒,但是现在来看,遗憾或许也是一种美好,活着是童话,死了是现实。
3.阿兹卡班的囚徒
电影确实拔高了小说的上限,小演员们的颜值巅峰是一方面,中前期小天狼星的出场也带着浓浓的压迫感,比小说带来的压抑感更重,关于时间穿越的点也很有趣,虽然和现代物理学所谓的时间旅行概念南辕北辙,但是这是魔法世界!我才不管现实!能穿越到过去救回自己真的超酷的好吗!情节来看的话是个比较标准的反转,但是也没有很出人意料,因为前面很多次小天狼星有机会却没有出手干掉哈利,就很容易让人联想是不是有什么隐情,不够跌宕起伏但是还是在及格线之上。这一部其实我认为刻画的最好的不是小天狼星和卢平,反而是斯内普在这一部人设建立的非常好,对于昔日F4的恶意,以及我从没有把他看成反派的理由:在不知道小天狼星是无辜的前提下,他挡在了学生的前面,能从阿兹卡班逃出来足以说明小天狼星的能力,他可以说是冒着必死的风险捍卫了自己作为霍格沃茨教师的底线。
4.火焰杯
这一部开始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牺牲者,密室蛇怪出手这么多次都只是石化,也代表魔法系列从合家欢的童话故事向成熟的靠拢,照理来说排名应该更高一点,但是太过于剧情化让我有种被安排的明明白白的感觉,如果说其他哈利波特系列像剧本杀一样可以从前文的伏笔找到一些对照,但是这一部的暗线走的太过刻意,比如最简单的,邓布利多为什么看不穿复方汤剂?让小克劳奇在学校里风生水起;为什么三强杯的保护结界还不如一个监控?这一部对我来说是对邓布利多的一个削弱,如果邓布利多没有注意到有人搞事那么他是失败的,如果邓布利多注意到有人搞事准备将计就计摸出大鱼,伏地魔复活,他还是失败的,整部火焰杯的感觉给我一种北欧式神话的感觉,就是结局其实已经注定了,命运女神的丝线在诸神黄昏那一天早已断裂,同样这一部也缺乏对立面,从开头就告诉我们有人在搞事,但是实际上直到三强杯决赛,都没有囚徒的紧张感和压迫感,对于我来说火焰杯很好但是不够好,这部在于系列从童话过度向黑暗现实的一个转折,这做的还是不错的,伏地魔归来,真正出现了死者,意义大于实际观看体验的一部。
5.死亡圣器
点名表扬JK罗琳同志,不管她人品如何,但是在作家这一点上她有一项难得的特质,叫做填坑,死亡圣器超常的篇幅几乎回收了前面系列的所有伏笔,对于HP迷来说是一场盛宴,很容易就能从这一部里找出系列其他篇章的菜单,最后的结尾也是对于我们青春的一个很好收尾以及带出了未来一代的希望,哈利波特系列从小学开始,等到七下上映的时候我已经快大学毕业了,看着三只长大结婚带娃坐车真的很有感触,第一次看哈利波特的时候我还期待十一岁的时候能否收到中国魔法学校的邀请函,最后一部上映的时候我也即将告别霍格沃茨和我的学生生涯,来到社会面临全新的挑战,但是抛去个人情怀向来说这一部的剧情其实很平淡,标准的好莱坞式收集宝物打败魔王的流程,而且大部分的灾祸集中在魔法世界让人很难有带入感,就一直宣传如果伏地魔得势世界将会如何如何,但是实际上的观感还是局限在一个魔法世界之内,与之相对的就是神奇动物12,明确的表示出了不受控制的黑巫师将会给我等凡人带来如何重大的灾难;同时死亡圣器对于死亡的感悟反而不如魔法石,第一部中尼克勒梅的死亡就像是漫长一天后的休息,对于智者来说死亡只是下一场旅行的开始,短短的几句比第七部的死亡来的更深刻,JK很想表现出哈利龙场悟道,坦然接受自己的死亡,但是效果真的不如魔法石的几句话,总的来说这一部圆满的结束了这一个伟大的系列,这一场奇幻的冒险,没有惊喜,但是也没有遗憾和失望。
6.混血王子
书名是减分项,老实说改成黑魔王回忆录或者魂器会好得多,斯内普作为书名,在这一部的存在感仅限于一本课本和马尔福的跟班,实在有些跌份,如果说混血王子是伏地魔还好很多,因为伏地魔确实有个麻瓜父亲,这一部追寻他的过去和魂器的由来也很符合主题,但是斯内普作为混血王子,无论在逻辑还是剧情比重上都显得很弱;相较于主角、篇幅过大的邓不利多以及最没戏份的书名,这部塑造最立体的反而是斯拉格霍恩教授和马尔福,前者的形象塑造的极其成功,一个关系网众多,八面玲珑,势利眼,善于投资人才的胖老头跃然纸上,可能你身边没有这样的人但是一定会认可这么一个人设,因为很真实,像哈利这样纯粹的善和伏地魔这样纯粹的恶不同,这样充满矛盾和缺点的人才是真实的人而不是空洞的一个人设;同理马尔福也是,你可以在这一部看到他对于家族和权势的野心,对于得到“大人物”伏地魔认可的渴望,但同时也展现了他内心的善良以及一个16岁男生的脆弱,所以对于这一部作品来说人物塑造没有问题,但是确实偏离了主题,如果换个名字或者加重斯内普对于剧情的影响力可能在我心中名词会更靠上.
7.密室
这一部我不知道该怎么说,可能是纯爱战士对于中年油腻光头男夺舍小萝莉的天然厌恶,也可能是过于潦草的叙事,也可能是海格又又又又背锅的无奈,50年前坑他现在还要再来一次,然后剧里的洛哈特也完美打消了我对英伦美男子的妄想,电影最后的人蛇大战拍的的确不错,但是总觉得这一部真的没什么存在感,要说唯一的记忆点其实就是引出了魂器这个概念,以及埋下了蛇佬腔的伏笔……除此之外没有什么深刻的记忆点可以评价了。
还是上面说的,只代表我个人看法,欢迎大家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
先来结论,排名从高到低。
1.魔法石
2.凤凰社
3.阿兹卡班的囚徒
4.火焰杯
5.死亡圣器
6.混血王子
7.密室
还是排名只代表个人观点,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有意见分歧都很正常,毕竟大家都是真的喜欢这个魔法世界,欢迎理性讨论,请勿谩骂。
1.魔法石
无论是作文还是小说,无论是散文还是诗歌,一段文字的开头是最为重要的,这会让读者选择继续读下去还是换一本书,魔法石作为哈利波特系列的开头无疑是极其成功的,将现实和魔法世界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每一个看过魔法石的孩子都会幻想11岁能不能收到魔法学校的入学书,拿着家里的筷子指来指去,因为对于德思礼一家的描写无论是国内外都能产生共鸣,会产生一种omg,这不会是真的故事吧的感受,能穿墙的车站,骑着能飞天的扫把,无疑把读者和观众的情绪完全调动了起来,所以尽管当时的特效在现在看起来并不太行,小说剧情也有一种英式你给A他给B,搜集到C情报之后打败D拿到E的童话感,但是第一部的地位在系列中绝对是里程碑式的。
2.凤凰社
剧情设计的其实很巧妙,如果说其他系列都是RPG游戏的话那这一部绝对是SC或者帝国这样的RTS游戏,和前几部反派不同,这一部的反派是双线程,明面上是魔法部和乌姆里奇的压迫,背地里通过哈利的感官互通来带出食死徒和伏地魔的阴谋,可以说一开始就是腹背皆敌,一方面伏地魔复活黑势力卷土重来,另一方面魔法部为了维护表面的虚假繁荣和公信力拒绝相信,并从权力上压迫知情者,最大的底牌邓布利多被魔法部逼走,哈利被迫组建D.A成为第三方势力,其中魔法部的情节全程高能,无论是预言房追逐还是黑白巫师对决,到后面的小天狼星死亡和伏地魔借哈利之手和邓布利多对决,完全掀起了前期平静之下暗流涌动的海面,哈利也完成了从一名学生到一个领导者的蜕变,虽然小天狼星的死让当时的我很愤怒,但是现在来看,遗憾或许也是一种美好,活着是童话,死了是现实。
3.阿兹卡班的囚徒
电影确实拔高了小说的上限,小演员们的颜值巅峰是一方面,中前期小天狼星的出场也带着浓浓的压迫感,比小说带来的压抑感更重,关于时间穿越的点也很有趣,虽然和现代物理学所谓的时间旅行概念南辕北辙,但是这是魔法世界!我才不管现实!能穿越到过去救回自己真的超酷的好吗!情节来看的话是个比较标准的反转,但是也没有很出人意料,因为前面很多次小天狼星有机会却没有出手干掉哈利,就很容易让人联想是不是有什么隐情,不够跌宕起伏但是还是在及格线之上。这一部其实我认为刻画的最好的不是小天狼星和卢平,反而是斯内普在这一部人设建立的非常好,对于昔日F4的恶意,以及我从没有把他看成反派的理由:在不知道小天狼星是无辜的前提下,他挡在了学生的前面,能从阿兹卡班逃出来足以说明小天狼星的能力,他可以说是冒着必死的风险捍卫了自己作为霍格沃茨教师的底线。
4.火焰杯
这一部开始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牺牲者,密室蛇怪出手这么多次都只是石化,也代表魔法系列从合家欢的童话故事向成熟的靠拢,照理来说排名应该更高一点,但是太过于剧情化让我有种被安排的明明白白的感觉,如果说其他哈利波特系列像剧本杀一样可以从前文的伏笔找到一些对照,但是这一部的暗线走的太过刻意,比如最简单的,邓布利多为什么看不穿复方汤剂?让小克劳奇在学校里风生水起;为什么三强杯的保护结界还不如一个监控?这一部对我来说是对邓布利多的一个削弱,如果邓布利多没有注意到有人搞事那么他是失败的,如果邓布利多注意到有人搞事准备将计就计摸出大鱼,伏地魔复活,他还是失败的,整部火焰杯的感觉给我一种北欧式神话的感觉,就是结局其实已经注定了,命运女神的丝线在诸神黄昏那一天早已断裂,同样这一部也缺乏对立面,从开头就告诉我们有人在搞事,但是实际上直到三强杯决赛,都没有囚徒的紧张感和压迫感,对于我来说火焰杯很好但是不够好,这部在于系列从童话过度向黑暗现实的一个转折,这做的还是不错的,伏地魔归来,真正出现了死者,意义大于实际观看体验的一部。
5.死亡圣器
点名表扬JK罗琳同志,不管她人品如何,但是在作家这一点上她有一项难得的特质,叫做填坑,死亡圣器超常的篇幅几乎回收了前面系列的所有伏笔,对于HP迷来说是一场盛宴,很容易就能从这一部里找出系列其他篇章的菜单,最后的结尾也是对于我们青春的一个很好收尾以及带出了未来一代的希望,哈利波特系列从小学开始,等到七下上映的时候我已经快大学毕业了,看着三只长大结婚带娃坐车真的很有感触,第一次看哈利波特的时候我还期待十一岁的时候能否收到中国魔法学校的邀请函,最后一部上映的时候我也即将告别霍格沃茨和我的学生生涯,来到社会面临全新的挑战,但是抛去个人情怀向来说这一部的剧情其实很平淡,标准的好莱坞式收集宝物打败魔王的流程,而且大部分的灾祸集中在魔法世界让人很难有带入感,就一直宣传如果伏地魔得势世界将会如何如何,但是实际上的观感还是局限在一个魔法世界之内,与之相对的就是神奇动物12,明确的表示出了不受控制的黑巫师将会给我等凡人带来如何重大的灾难;同时死亡圣器对于死亡的感悟反而不如魔法石,第一部中尼克勒梅的死亡就像是漫长一天后的休息,对于智者来说死亡只是下一场旅行的开始,短短的几句比第七部的死亡来的更深刻,JK很想表现出哈利龙场悟道,坦然接受自己的死亡,但是效果真的不如魔法石的几句话,总的来说这一部圆满的结束了这一个伟大的系列,这一场奇幻的冒险,没有惊喜,但是也没有遗憾和失望。
6.混血王子
书名是减分项,老实说改成黑魔王回忆录或者魂器会好得多,斯内普作为书名,在这一部的存在感仅限于一本课本和马尔福的跟班,实在有些跌份,如果说混血王子是伏地魔还好很多,因为伏地魔确实有个麻瓜父亲,这一部追寻他的过去和魂器的由来也很符合主题,但是斯内普作为混血王子,无论在逻辑还是剧情比重上都显得很弱;相较于主角、篇幅过大的邓不利多以及最没戏份的书名,这部塑造最立体的反而是斯拉格霍恩教授和马尔福,前者的形象塑造的极其成功,一个关系网众多,八面玲珑,势利眼,善于投资人才的胖老头跃然纸上,可能你身边没有这样的人但是一定会认可这么一个人设,因为很真实,像哈利这样纯粹的善和伏地魔这样纯粹的恶不同,这样充满矛盾和缺点的人才是真实的人而不是空洞的一个人设;同理马尔福也是,你可以在这一部看到他对于家族和权势的野心,对于得到“大人物”伏地魔认可的渴望,但同时也展现了他内心的善良以及一个16岁男生的脆弱,所以对于这一部作品来说人物塑造没有问题,但是确实偏离了主题,如果换个名字或者加重斯内普对于剧情的影响力可能在我心中名词会更靠上.
7.密室
这一部我不知道该怎么说,可能是纯爱战士对于中年油腻光头男夺舍小萝莉的天然厌恶,也可能是过于潦草的叙事,也可能是海格又又又又背锅的无奈,50年前坑他现在还要再来一次,然后剧里的洛哈特也完美打消了我对英伦美男子的妄想,电影最后的人蛇大战拍的的确不错,但是总觉得这一部真的没什么存在感,要说唯一的记忆点其实就是引出了魂器这个概念,以及埋下了蛇佬腔的伏笔……除此之外没有什么深刻的记忆点可以评价了。
还是上面说的,只代表我个人看法,欢迎大家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