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一个炮兵连的155mm榴弹炮如果仅仅使用高爆弹,基本很难轰平南京城墙,顶多轰塌,但是塌方的南京城墙依然具有较强的阻滞能力。轰塌倒是不用多久,一个基数(大约40发每门火炮,一个连大约15门自行榴弹炮)下去坍塌一段城墙没问题。如果使用反工事弹药,那么要轻松的多,估计一个炮兵连打个十轮齐射就差不多了。
其实一定程度上来说,南京的城墙面对现代常规武器,其防御力还是很可观的。
不因为别的,就因为其尺寸和结构。南京城墙先不说长度,我们就说高度和厚度。高度14-21米,相当于4-7层楼高,底部厚度14-20米,顶部厚度4-14米。
南京城的城墙(宋代以后大部分城墙基本都是这么个结构)是这么建的:挖基础,深度在5米左右,铺条石(一般都是花岗岩石头)作为基础,上部城墙两侧以熟石灰浆+砂子+糯米浆+麻丝按比例混合后的砌筑砂浆砌筑2-3层青砖,中间以石块+黄土(黄土也可能是加了石灰的灰土,毕竟那时候石灰应用已经比较普遍了)逐层夯填,基本上就是砌砖和夯土随行,边砌边夯,一直到需要高度后,上铺条石以便走马,青砖墙则继续砌高形成墙垛。
所以城墙本质上依然是夯土墙,并非整个墙体都由青砖砌筑而来,而且从防御性来说,夯土墙实际上是优于砌筑城墙的。
搞土建的兄弟应该有听说过三七灰土,甚至搞市政道路的,应该还实地操作过三七灰土。三七灰土实际上就是以三成熟石灰混合七成黄粘土,混合的越细越好,混合后夯实,只需要一两个月,三七灰土就会出现板结,这种板结的效果很神奇,它硬度不高,但是强度非常大,粘性也很大,因此如果城墙内部夯土是这个,再配合城砖,加上梯形结构,就能稳定城墙不会因自重垮塌。但是这玩意儿更神奇的是在受到冲击时,不会像砖或者石头那样碎裂,而是形成一个坑。
因此古代的大炮那种实心铁坨坨轰击城墙,炮弹撞击城墙时,青砖的高硬度会吸收炮弹动能,自身破碎,剩余的冲击能量会被城墙内部的夯土吸收分散,保护整体不受影响。按当时的火炮水平,攻城者几乎不可能依靠轰击城墙来打开缺口。再说,城防之中,城墙永远都不会是防御的薄弱点。
面对现代火炮,这种城墙依然有比较理想的防御效果。特别是中间的夯土层,对爆炸冲击波的吸收效果也是比较理想的。大家可以搜下宛平城墙,至今依然留着当年本子的92步兵炮轰击的弹坑,就是一个小坑而已,对城墙本身没什么太大的伤害。
155mm榴弹炮的炮弹,以高爆弹为例,弹重45公斤左右,装药量10公斤,冲击波半径大概8-10米,杀伤半径大约40-50米,杀伤面积足足一个足球场,弹坑也有2-3米深,但是面对城墙不该这么算。以上数据都是平面自然地面的结果,城墙上达不到这个数据,主要原因还是高爆弹在城墙表面爆炸,大部分爆炸能量都散发到空气中,剩下的冲击波会被青砖墙吸收一部分,剩下的依然会被夯土层给吸收,而且由于夯土层巨大的塑性,高爆弹的冲击波对城墙本体的伤害会被大大削弱。
要高效率的拆城墙,还得空军来,三架多用途战斗机,六发1000公斤级反工事或者钻地炸弹,一波次应该就能炸塌城墙了。
至于楼主说的40火,歇歇吧,对于城墙来说,跟挠痒痒没啥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