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羽生吧 关注:17,030贴子:1,002,352

磅礴的历程,悲壮的结局------聊一聊姚雪垠作品之《李自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江苏1楼2023-04-24 16:26回复


    IP属地:江苏4楼2023-04-24 16:49
    回复
      2025-08-26 09:39:3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共五卷,330多万字。此书耗去了姚雪垠先生四十多年的时间和精力,花费时间之长,消耗精力之大,即便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也堪称奇迹。
      那么,这部令姚老殚思竭虑,呕心沥血近半生,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名气最大,影响力最广的文学作品,有着怎样非同凡响,与众不同的魅力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与大家共享。


      IP属地:江苏5楼2023-04-24 16:51
      收起回复
        一,蛛网式结构,宏大而严谨。
        为了与广阔的表现内容、纷繁的矛盾线索相适应,此书用了保证主线、兼写各方、多线条复式发展、蛛网式纵横交错、具体归结为若干单元的结构方法。把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同明王朝的斗争作为小 说的主线,将明、清的斗争、明王朝内部的斗争、义军之间的矛盾作为 副线,相互制约,螺旋式地向前推进,逐渐展开全书的情节,灵活自如, 主次分明。
        可以说,这种结构既宏大复杂,又舒卷自如。既吸取了《战争与和平》等外国长篇小说的创作经验,又注意吸收中国古典小说在结构上有张有弛、讲究节奏、笔墨多变的长处:时而金戈铁马,愁云惨雾,紧张得透不过气来;时而小桥流水,风和日丽,令人心旷神怡。


        IP属地:江苏6楼2023-04-24 16:54
        收起回复
          此书还很重视艺术结构上的完整性、对称性:如整部小说从清兵入关开始,又以清兵入关结束;还根据内容和结构的需要,把全书分为五卷,每卷又分 成许多章,并把若干章联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使其与全书主线保持一定的关系,使全书结构显示出开阖自如,张弛有度,均衡对称, 前后照映的特点。
          在此结构的基础上,从篇章布局和情节发展的角度看,本书有时如行云流水,洋洋洒洒,一泻千里;有时又如横云断峰,活泼洒脱,变幻莫测, 充分表现了姚老驾驭宏篇巨制的惊人能力。


          IP属地:江苏7楼2023-04-24 16:57
          收起回复
            二,人物形象饱满而立体,性格突出,印象深刻。
            在这部鸿篇巨制中,塑造了众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
            起义军中的将领,除了李自成,还有:张献忠、刘宗敏、、田见秀、李过、郝摇旗、袁宗第、李信、宋献策、牛金星,女将高夫人、红娘子、慧梅,小将双喜、张鼐、罗虎;
            明崇祯帝,将领卢象升、孙传庭、杨嗣昌、洪承畴;
            清多尔衮、皇太极等人。
            他们着墨或多或少,出现时断时续,但无不个性鲜明,过目难忘。


            IP属地:江苏8楼2023-04-24 17:00
            回复
              首先,我们先分析一下核心人物李自成的塑造情况。
              作为一部三百多万字的超长篇小说,如何避免让主人公形成一种一成不变的单调无趣印象,是对作者操控能力方面的一个极大考验。显然,姚老在这方面做足了功课。他采用了“先立后破”的方式。根据整部作品失败->成功->失败这么一个发展基调,前三卷着力描写李自成表现出来的高大、坚忍、睿智、成熟这些特性,可以说,正是镇定自若的气度、乐观必胜的信念、坚韧不拔的勇气、知人善任的智慧使得他领导下的农民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了可能。也进一步体现出了他既是政治领袖,又是军事统帅的个人风采。


              IP属地:江苏9楼2023-04-24 17:02
              收起回复
                作为政治领袖,他具有宏伟的抱负和远见卓识,他明确提出打倒明王朝,建立新政权的革命纲领,并且能根据具体的现实条件,灵活运用斗争策略,善于团结部下,注重民主作风,倾听各种意见,胸怀宽阔。
                作为军事统帅, 他足智多谋,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决胜沙场,骁勇善战,身先士卒, 临危不惧,刚毅不屈,虽屡遭挫折,终能力挽狂澜,推翻明王朝。
                而在后两卷,随着胜利的不断到来,条件和地位的不断提升,作为一个普通百姓,他本身所具有的农民阶层劣根性就逐渐而充分地暴露了出来。他和历史上的多数农民起义领袖一 样,具有“帝王思想”,有时也相信占卜迷信之类的事,在革命策略上由于多疑,犹豫和刚愎自用而失误连连。例如在慧梅出嫁和水淹开封事件中,他的封建君王意识促成其草率、急功近利、脱离群众的一面,他与李岩的断断续续的小分歧也在为他的最终的大悲剧设下了伏笔……
                但瑕不掩玉,总的来说,小说中的李自成确实是一位成熟的农民革命领袖的光辉形象,是一个英雄的典型。


                IP属地:江苏10楼2023-04-24 17:07
                收起回复
                  2025-08-26 09:33:3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崇祯帝的形象塑造。
                  作为李自成的主要对手之一,崇祯帝的描写几乎贯穿了全书的始末。为了写好这个人物,达到血肉丰满的效果,姚老以精细的笔法,白描式的手法,将崇祯帝的吃穿住行,一系列施政举措一一道来。
                  于是,一方面表现出他志向远大、励精图治、宵衣旰食、事必亲躬的勤政君王形象;另一方面则体现出他既无治国之谋,又无任人之术,加上他严苛、猜忌、多疑,对大臣动辄怒斥、问罪、砍头、凌迟,其残忍和冷酷程度令人不寒而慄,瑟瑟发抖。


                  IP属地:江苏11楼2023-04-24 17:11
                  收起回复
                    可以说,崇祯帝向命运的每一次抗争,都在王朝内部酿造一次惨祸,加速了王朝灭亡。例如他为了筹措军饷,向勋戚求助这件事上,平白无故死去的小太监、小和尚、宫女、都人、奶妈和他们的家人,书中较为详细描写的就有十来个;首辅薛国观被“赐死”,武清侯李国瑞在监狱吞金自尽,田妃从此一病不起,终致身亡。朝廷的言官、大儒有的惨遭廷杖,有的瘐死狱中,有的被迁回原籍,受牵连、遭横祸的人不计其数。
                    总之,通过此书,我们看到了这位双面君王的复杂人性。对其遭遇,怒其不争,哀其不幸,寄与同情。可以说,小说对于崇祯帝的塑造,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成功地创造一个活生生的独具特色的封建末世亡国之君的典型艺术形象。


                    IP属地:江苏12楼2023-04-24 17:17
                    回复
                      再者,《李自成》里的人物形象刻画得非常好的,不仅仅是那些大人物,有一些小人物也同样让人印象深刻,久久不忘。
                      例如,农民军中有一小兵叫王吉元,原本是张献忠老营之人。之前李自成落难之时投奔张献忠,他是一百名被送给李自成的人员之一。当时他还心存不满,认为自己很吃亏,瞧不起李自成。但在后面的共事中,被李自成的能力及人格魅力所吸引,并逐渐转变为真心佩服而死心踏地了。
                      后来当他得知张献忠要陷害李自成时,义愤填膺,拼着失去性命也要去报告李自成,让他避难。结果一路上他用尽智力和勇敢,闯过一道道关卡,最终赶到李自成驻地,但身中三箭,腿中一刀,只说了句“闯王中计”便断了气……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真汉子!
                      生动的语句,紧张的情节以及细腻的心理描写,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不禁为其掬上一把热泪。


                      IP属地:江苏13楼2023-04-24 17:20
                      回复
                        三,战争场面壮观磅礴,生动逼真。
                        姚老既继承了中国古代历史小说描写战争的优秀传统,又汲取了西方对于战争全景式的描写,描绘出一幕幕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并把战争场面的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塑造结合起来。
                        如写潼关南原大战,作者采用了传统文学刻画将领的手法,但摒弃了对两军拼杀的程式化描写,采用多镜头、全景式的方法,不仅描写了双方统帅的运筹帷幄,还描写前线的金戈铁马;不仅描写全局战场,还具体入微地展现一个个惨烈的格斗场面;人物性格不仅在分析政治军事形势和战略决策中表现,更在两军厮杀中展现。


                        IP属地:江苏14楼2023-04-24 17:23
                        回复
                          说李自成我到想起我看的这本李自成,可以说是蔡东藩的演义故事的升级版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3-04-24 17:28
                          收起回复
                            起义军一方,着重写李自成统帅指挥全局战场或事关全局的关键战场,如在前军混战、追兵将追至后军的情况下,李自成果断决策;接着,一系列战斗又围绕李自成展开:有救张鼐的壮举,有左翼横刀拼杀的悲壮,有右翼用计瓦解官军的机智。
                            每一个局部战场,则重点刻画一两个主要将领,如起义军将领刘宗敏三次换马,临危不乱,审时度势,大显神威,在战争的推进中展现人物形象,拓展人物性格。
                            官军一方则既描绘了统帅洪承畴的老谋深算和孙传庭的干练气盛,又塑造了其他将领的形象:如总兵左光先在被闯王射掉头盔,旗手落马,大旗倒下时,仍能镇定指挥,显示了对手的顽强,更从反面衬托了义军的英勇无畏。
                            这场战争,实写的战斗场面有二十多个,双方出场的有名有姓的人物近五十个,但作战场面清晰,人物形象突出,繁而不乱,大小各异、形态万千的战斗呈现出层次感、立体感和节奏感。


                            IP属地:江苏16楼2023-04-24 17:30
                            回复
                              2025-08-26 09:27:3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四,尽精微,致广大。
                              如果仅从《李自成》的书名字面上去认识,很容易把此书当成一部人物传记,以为只是讲述李自成带领农民军起义斗争的故事。而事实上,此书的内容,无论是外延的广度,还是内涵的深度,都远远超出了字面上的理解。
                              它以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同明军的战争为主线,极其广泛 地描写了从南到北,从西到东的大半个中国所发生的事情。既描写了义 军中休整扩军、练兵筹粮、赈灾医病、婚嫁食宿,也描写了明宫中宴饮 游乐、尔虞我诈、嫔妃相斗;既写出了“朱门酒肉臭”的贵族生活,又 写出了“路有冻死骨”的平民悲剧;既写了朱仙镇、开封、洛阳、松山 战场上的刀光剑影,也写了开封相国寺的风光、北京上元节灯市的热闹;既写了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也写了军事战场上的硝烟;既写了明宫 的文武百官、义军的男女将领,也写了山野村民、市民工商……
                              也就是说,此书熔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于一炉,从皇帝、文武官员到义军将领、战士以至穷苦百姓,从北京城内一直到几个中原重镇,以至僻远的山村,无不被纳入作者视野。


                              IP属地:江苏17楼2023-04-24 17: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