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灯馈世吧 关注:117贴子:11,305
  • 7回复贴,共1

河南茅盾文学奖作家李佩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新时代乡土文学


IP属地:河南1楼2023-04-12 08:28回复
    “我是一粒种子”,这是《生命册》第一章的第一句。李佩甫说,这句话代表了他一直以来的创作态度和方式。“我把人当植物写了,剖析当代农民的精神,并通过他们的成长过程,反映中原文化的独特生存环境,写出这块土地上的生命状态。”以乡土小说著称的李佩甫每年都会去豫中平原的几个县市深入生活,不一定是在寻找素材,而是补充那种对生活的鲜活的感觉。
    时代的变迁也让李佩甫不断对自己进行着灵魂的追问。他说,现在的乡土已经不是原来意义的乡土了,许多人已经找不到“故乡”了。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我们思考的还远远不够。文学其实应该走在时代的前面,但是在这个阶段,我们的文学落后于时代。
    李佩甫:我是五年前开始构思《生命册》这部长篇的。我创作有一个习惯就是开篇的第一句话要找到整部小说的叙述情绪,或者说是语言情绪。我觉得对于长篇小说整个情绪走向,第一句话是很重要的。我五年前写了好几个开头,最长的写到一万多字,但都不成功,我觉得没有找好情绪,就把它放下了。
    李佩甫:从文本意义上来说,中国作家所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突破旧有的文学样式,如何写出本民族所期待的,好的文学作品。这对当代作家来说是一个困境。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我们思考的时间还远远不够。我觉得我这部长篇就是一个探索和实验。在《生命册》中,我是企图对这五十年的中国社会进行反思和发言的。


    IP属地:河南2楼2023-04-12 08:29
    回复
      李佩甫是河南本土作家中第一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每个作家都有最熟悉的领域,李佩甫是在很多年之后才发现,自己最熟悉的是平原。
      李佩甫:“找到了我的’平原’,就有了一种’回家’的感觉。我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是我的’亲人’,当我写他们的时候,我是有疼痛感的。因为,实实在在地说,我就是他们中的一个。”
      李佩甫:《平原客》里梅陵县的原型是鄢陵县,我之前曾经去过。后来为了小说的写作,我又去了三次。采访时,我无意中走到李德林原型出生的村子。村里人告诉我,这个副省长当年每次回家时,离家2里地就会下车,自己步行回去。他一般都会在口袋里装上几包烟,见了老乡你让一支我让一支,口碑特别好。
      相比于《生命册》里的由第一人称的稍稍显得局限的视角,在《平原客》里,李佩甫恢复了全能全知的视角,展示了从农村里走到城市里的官场中人,是如何在城市里的巨大欲望冲击面前,一步步堕入深渊,万劫不复的。《生命册》里表现的是乡村在城市里受阻的问题,而《平原客》更为残酷地揭示了:乡村会在城市里堕落。
      李德林的第一任妻子当年看重他的技术人员身份,主动下嫁,但是,新婚第一天,她就领受了乡民们闹新房的凌辱。妻子不能容忍李德林身上的乡土痕迹,坚决地与他分手了,分手之际,留下一句话:“你要想真正成为一个科学家。就要切断‘脐带’,切断你与家乡的一切联系。不然,他们会毁了你的。”


      IP属地:河南3楼2023-04-12 08:29
      回复
        在《生命册》中,作者用第一人称讲述了自己由一个“给口奶吃”的孤儿直至把自己移栽进了城市当了学院讲师,进而拼搏成身家几亿的“吴总”这半个多世纪的故事。书中描写了无梁村的众乡亲对“我”的关爱,描写了“我”和骆驼南下深圳挣钱的曲折,描写了老姑父、梅村、苇香、虫嫂、秋月等等小人物在“我”的生命册中留下的印记。
        李佩甫:“平原”是我的“写作领地”,我每年都会到平原上走一走。这个“平原”具体说来,也就是七八十来个县。《平原客》这部长篇的最初线索,也是在平原上的一个村庄里“拾”来的。十多年前,我跟友人在一个村长家吃饭,说起了这么一个副省长杀妻的事。他说,这人是个好人,只是他家的风水不好,盖房盖到“坑”里去了。就这么一个线头,一直在我脑海里泡着,泡了十年。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有收集县志的习好。每次到下边去,能找到的县志,我都会找来读一读。从历史上说,平原是一块最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正因为一马平川,这里无险可守,凡有“金戈铁马”打进来,于是就“得中原者得天下”了。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能够呈现、表达最好的,都是自己最熟悉的生活领域。在我,找到平原,就找到了“写作领地”。


        IP属地:河南4楼2023-04-12 08:29
        回复
          李佩甫在《平原客》后记中说:“大约有十多年的时间,我一直在关注平原上的一个案件。这是一位副省级干部杀妻案。这位副省长自幼苦读,考上大学后,又到美国去深造,成了一个留美博士,专家型官员。可他却雇凶杀妻,被判了死刑......这位副省长的第二任妻子,原是他家的小保姆,也是农家出身。”
          小说中这位大人物是以小麦专家的头衔,被提拔为副省长的。他叫李德林,原来是这个省农业大学的教授、副校长。李德林作为一个农家子弟,通过个人不懈努力和奋斗,有着很多闪光的头衔:留美博士、农科大副校长,首席小麦专家,农业部专家顾问,等等,最后,作为专家型官员被提拔为主管农业的副省长。
          这个农村姑娘叫徐二彩(后改名为徐亚男),是一个小保姆。李德林李副省长因为父亲的照顾问题,与前妻闹矛盾离了婚。因为母亲过世早,农村只有父亲一人。李德林是孝子,想找一个人照顾父亲。这时,曾是李德林的学生,现任市办公室主任的刘金鼎心神领会,就给李副省长父亲在家乡找了一个农村姑娘,照顾老人的生活。
          徐二彩先是在老家照顾李德林父亲的,随后李德林就把老父亲和保姆徐二彩接到了省城。在省城李德林的住处,徐二彩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把饭做得十分可口,把副省长李德林父亲伺候得舒舒服服。这些李德林都十分满意。他感谢保姆徐二彩,他感谢市委办公室主任刘金鼎。
          那是一个大年三十的夜晚,机关都放了春节假,李德林给徐二彩了些钱,也想让她回梅陵老家过年。等过了年再来。可徐二彩想到她这一走,家里就剩下副省长和他老父亲两人。她不忍就此回老家过年,就留了下来。可就在那天的除夕之夜,徐二彩和李德林住在了一起。
          李德林和保姆徐二彩结婚之后,不久就有了儿子。李德林前妻给他生的是女儿,徐二彩生的是儿子。徐二彩想在省城大操大办,李德林考虑到影响,坚决不同意。于是,徐二彩背着李德林回到老家,在县里大肆张扬着请客。迫于副省长的权威,县里市里许多单位和个人都送了红包。徐二彩借给孩子过满月发了笔大财。通过这件事,她真正尝到权力可以变钱滋味。
          徐二彩对李德林的司机和身边工作任意使唤,借用李德林名誉到处打招呼、替人办事收礼。同时,自和李德林结婚生孩子后,对李的父亲也不再关心,回到家饭也不做,经常吃食堂。
          徐二彩的变化,李德林开始不在意,到后来是反感,再到后来是厌恶,甚至变成仇恨。他肠子都后悔断了,恨自己那天夜里的鲁莽从事。这时,他忽然想起了和徐二彩离婚。可是,请神容易送神难。
          一提离婚,徐二彩的农村泼妇劲就使了出来。无奈,李德林想到了钱。徐二彩开始说要100万,等李德林借来了100万之后。徐又不离婚了,说要离婚100万后边再加一个零。
          李德林没有办法了,看起来这娘们压根儿就没想着离婚。副省长是摇钱树,只要不离婚,她徐二彩是要什么有什么。同时,娘家哥嫂侄子侄女都不同意离婚。一离婚,他们要抱的大树就倒了,在村里乡里的地位也会一落千丈。
          可是,李德林是和徐二彩一天也过不下去了。为此,他很少回家,经常住在办公室内。徐二彩看到李德林不回家,认为李德林有了外遇,经常疑神疑鬼,到李德林的办公室闹。
          李德林因为工作上的事,不敢和女同志接触。一接触,徐二彩就认为李德林和人家女同志有事。无奈,李德林下了狠心,决定做掉徐二彩。于是,他策划了杀徐的阴谋,掏钱雇凶把徐二彩做掉了!
          李德林成了雇凶杀人犯。尽管他做得很巧妙,谋划得很周密,但是,还是被公安人员顺藤摸瓜破了案。李德林李副省长被法院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IP属地:河南5楼2023-04-12 08:29
          回复
            《生命册》中,既有对二十世纪后半期政治运动中乡民或迎合或拒绝或游离的生存境况的描摹,亦有对乡人“逃离”农村,在物欲横流的都市诱惑面前坚守与迷失的书写。
            终于来到城市工作的吴志鹏,不想再跟自己生长的农村牵扯上关系,却发现自己根本无处可逃,家乡无梁村的喜怒悲欢,已经成为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他被来自乡亲们的五花八门的请求搞得心力交瘁,也因无力帮助他们而羞愧,终于放弃了大学教师的教职而“下海”经商。
            在城市,他跟着大学同学“骆驼”(骆国栋)一起打拼出一片天下。但在发觉到好友野心膨胀之后,他毅然离开了“骆驼”,并开始用客观的视角冷静地审视着“骆驼”所作的一切:投机、借壳上市、造假、利用别人。事情败露后,骆驼因为不想看着那么多好人受自己连累,最终跳楼身亡。把整个公司交给了他,他一下子变成了市价150多亿的“厚朴堂”公司老总。
            《羊的门》,写乡村教父类型的人物,表达一种乡村生存的哲学思想体系;
            《城的灯》,写于连式的人物,对于乡村的逃离过程;
            《生命册》,写的是从乡村走出来的知识分子,依然背负着土地带来的压力和包袱,在城市中寻找着自己内心深处可以获得平静力量的生存路径,保持着知识分子的内省与良知。


            IP属地:河南6楼2023-04-12 08:30
            回复
              《羊的门》又名《通天人物》,小说主人公呼天成在他的村庄呼家堡经营四十年之后,几乎具备了神的权威。在内,他一手遮天;在外,他手可通天。只要他看中了你,只要他认为你是“朋友”,是“人才”,那么,他在感情上的栽种就是长期的,始终如一的。
              《羊的门》出版于1999年,《城的灯》2003年,《生命册》出版在2011年。《城的灯》和《生命册》写的都是小人物逆袭的故事。不同的是,有的人丢失了良心、仁义、爱情和底线。有人却守住初心,活成了传奇。《羊的门》描写了一个位乡村党支部书记呼天成,在将近四十年时间里,利用各种“人脉”,经营“人场”,营建了一个从乡到县、从省城到首都的巨大关系网。
              在呼家堡这种整齐划一的环境下,必须要有一个绝对的、不容置疑的领导者,他要通过各种手段树立自己的威信;同样的,当这个领导者的威信树立起来之后,其他被领导者无形中就变成了附属,他们能做的只剩下服从。按照书中的描述,呼家堡的村民变成了呼天成的“羊”,呼天成自己是主宰“羊”的“主”,他是“羊的门”。


              IP属地:河南7楼2023-04-12 08:58
              回复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04-14 08: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