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不知网上这个说法是从何而来,作为历史外行,我也查了一些资料,但至今并没有在正式出版物中查到这相关说法的出处。
目前我有了解到的有:
1. 路易十四时期:太阳王曾给康熙皇帝寄过书信,但信本身也没有成功寄到清廷,最后还是送返回巴黎了。
2. 路易十五时期:1765年至1767年,乾隆帝曾通过广州十三行和法国东印度公司签约,经粤海关送出《平定准噶尔回部得胜图》的画稿至巴黎的法国皇家绘画雕塑与版画学院,制作为铜版画。铜版画于巴黎制作期间有得到路易十五的支持,加上乾隆帝本人好大喜功,原定100套被增至200套。这批版画后到1770年至1777年(后面几年已经是路易十六在位)再陆续运回国,但到1783年后,清朝宫廷则开始自行研发刻印铜版画了(陈瑞林《从粤海关到紫禁城:西方器物技艺的传入与清宫绘画作风的转变》、刘晞仪《乾隆平定回疆图像系列:法王路易十四战功图壁毯和版画的启发》)。
3. 西方君主当时似乎也有寄送伪托清朝君主所写文章的现象,这条材料是自己最近在武斌《旧宫遗韵》这本书里看到:
「伏尔泰在读到《盛京赋》的译文后,还将这篇赋文的译文转寄给腓特烈大帝,并附上自己的那首诗。他在给腓特烈大帝的信中,首先恭维腓特烈大帝多才多艺,世界周知。伏尔泰写道“我很欣赏乾隆诗中透出的那种轻柔和美德。我禁不住要问,乾隆统治着这样大的一个帝国,怎么还能够有时间写出这样的诗篇呢?”
腓特烈大帝给伏尔泰回信说,他也知道乾隆的那首诗,诗在欧洲人看来很新奇,在北京一定会更受赞美。腓特烈大帝还告诉伏尔泰,近期有一艘普鲁士公司的商船从中国返回,带回乾隆所作的一份韵文,费了很大劲才译出来,他把译文抄寄给伏尔泰,说,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怎样看待俄国人的成功。然后腓特烈大帝把自己做的韵文信托名乾隆所作,随函寄给伏尔泰。」
目前我有了解到的有:
1. 路易十四时期:太阳王曾给康熙皇帝寄过书信,但信本身也没有成功寄到清廷,最后还是送返回巴黎了。
2. 路易十五时期:1765年至1767年,乾隆帝曾通过广州十三行和法国东印度公司签约,经粤海关送出《平定准噶尔回部得胜图》的画稿至巴黎的法国皇家绘画雕塑与版画学院,制作为铜版画。铜版画于巴黎制作期间有得到路易十五的支持,加上乾隆帝本人好大喜功,原定100套被增至200套。这批版画后到1770年至1777年(后面几年已经是路易十六在位)再陆续运回国,但到1783年后,清朝宫廷则开始自行研发刻印铜版画了(陈瑞林《从粤海关到紫禁城:西方器物技艺的传入与清宫绘画作风的转变》、刘晞仪《乾隆平定回疆图像系列:法王路易十四战功图壁毯和版画的启发》)。
3. 西方君主当时似乎也有寄送伪托清朝君主所写文章的现象,这条材料是自己最近在武斌《旧宫遗韵》这本书里看到:
「伏尔泰在读到《盛京赋》的译文后,还将这篇赋文的译文转寄给腓特烈大帝,并附上自己的那首诗。他在给腓特烈大帝的信中,首先恭维腓特烈大帝多才多艺,世界周知。伏尔泰写道“我很欣赏乾隆诗中透出的那种轻柔和美德。我禁不住要问,乾隆统治着这样大的一个帝国,怎么还能够有时间写出这样的诗篇呢?”
腓特烈大帝给伏尔泰回信说,他也知道乾隆的那首诗,诗在欧洲人看来很新奇,在北京一定会更受赞美。腓特烈大帝还告诉伏尔泰,近期有一艘普鲁士公司的商船从中国返回,带回乾隆所作的一份韵文,费了很大劲才译出来,他把译文抄寄给伏尔泰,说,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怎样看待俄国人的成功。然后腓特烈大帝把自己做的韵文信托名乾隆所作,随函寄给伏尔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