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9,348贴子:10,068,373
  • 7回复贴,共1

金陵十二钗判词解读2:袭人判词图谶解读,一簇鲜花,是什么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创 长安昭阳王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06】
12.3.2 袭人
袭人:
图:
又见后面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
谶: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解读:
一簇鲜花:花。一床破席:袭。明显能看出是“花袭人”。
所以谶语也是首先看到花袭人的“温柔和顺”、“似桂如兰”这样的表面现象,符合袭人这个丫头表面的性格特征和言行处事。
优伶有福,公子无缘:在后文中已能看出,优伶蒋玉菡说“花气袭人知昼暖”,并送了宝玉一条大红汗巾,宝玉却将此汗巾系在袭人腰里。而且,宝玉换给蒋玉菡的松花汗巾,“原是袭人的”。以宝玉为中介,花袭人、蒋玉菡二人已互换了贴身之物,汗巾。所以这个有福的“优伶”,显然是蒋玉菡。以此谶语看,将来是袭人、蒋玉菡二人成了双,所以说公子无缘,袭人结局,并未成为宝玉之妾。
这都是表面现象。反面呢?前文已解,花袭人是守护大明江山的吴三桂,所以服侍宝玉。书中安排了另外的角色:麝月,演绎帮满清打江山的吴三桂,所以“开到荼蘼花事了”,送“三春”,“华”事了,是“春”的终结者;夏金桂,演绎反清称帝的吴三桂,所以是“盗跖的性气”,“自立旗帜”,“肉中刺,眼中钉”,闹得薛家满清鸡飞狗跳。这是一人多角儿的写作手法,前文都总结过。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4-01 12:42回复
    首先,花袭人的“花”,画的“一簇鲜花”,是什么花?
    似桂?如兰?还是占花名的“桃花”?
    袭人占花名,抽到“桃花”,题着“武陵别景”,旧诗是南宋末年谢枋得的桃花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这个“桃花”,明显是指避刀兵乱世的“桃花源”,武陵郡,原名“黔中郡”,在贵州,正是吴三桂的地盘,吴三桂镇守云贵多年。
    对花袭人的“花”,到底是不是“兰”,书中专门注解过:
    21回,宝玉跟袭人赌气,问小丫头蕙香名字,蕙香道:“我原叫芸香的,是花大姐姐改了蕙香。”特意强调花袭人改的名。宝玉问:“你姊妹几个?”蕙香道:“四个。”宝玉道:“你第几?”蕙香道:“第四。”宝玉道:“明儿就叫‘四儿’,不必什么‘蕙香’、‘兰气’的。那一个配比这些花?没的玷辱了好名好姓!”袭人和麝月在外间听了抿嘴而笑,还是强调袭人、麝月。
    宝玉说的不配兰蕙,玷辱了好名好姓!明显骂的是袭人、麝月。
    所以,第二天袭人冷笑道:“又有个什么‘四儿’、‘五儿’伏侍。我们这起东西,可是白‘玷辱了好名好姓’的。”
    袭人也重复强调:“玷辱了好名好姓”指的是“我们这起东西”!
    宝玉明确指出,袭人不配“兰蕙”,为什么?因为《离骚》中,佩兰戴蕙,“兰蕙”喻忠臣!宝玉是给读者指出:花袭人不是忠臣。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4-01 12:43
    回复
      2025-08-26 08:47:3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袭人谶语“似桂如兰”,花袭人不配“兰”, 就只有“桂”了。
      注意,写“四儿”时,重复了三次“四”:四个,第四,四儿。
      而且,袭人说“什么‘四儿’、‘五儿’”,就差说出“三儿”了。
      “四儿”后面是“五儿”,前面是什么?“三儿”!花袭人的花,是“桂花”,“三”、“桂”两字就差叫出来了。
      花袭人的“花”,是“似桂”?还是书中明确写了是“桂花”?
      看这个“优伶”蒋玉菡是怎么告诉读者的:
      蒋玉菡拿起一朵木樨来,念道:“花气袭人知昼暖。”
      木樨:桂花。
      不写“桂花”,写作“木樨”,简直是欲盖弥彰!显然是故意的。
      而且,答案在前:蒋玉菡先说了“女儿愁,无钱去打桂花油”,指明了“桂花”。
      薛蟠强调“袭人是什么?”是要读者明白袭人之“花”是“桂花”。
      所以,此人不是姓“花”,而是名“桂”,而且是跟什么“四儿”、“五儿”一起,伏侍宝玉、江山的那个“桂”。
      “似桂”、“优伶”:在作者写书前的那个“末世”,还有比陈圆圆更著名的“优伶”吗?这个“似桂”,是“四桂”?还是“三桂”?
      用“似桂”,叫“四桂”,就差叫出“三桂”了!还不明显吗?
      优伶有福,公子无缘:从反面看,“优伶”是陈圆圆,公子宝玉是江山,跟“优伶”成双,江山无缘,不就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吗?为此红颜、优伶,不惜卖了守护的江山。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4-01 12:43
      回复
        所以,我们就能明白书中的很多设计、安排,比如:
        这个“优伶”又告诉读者“花气袭人知昼暖”。重复就是强调,加上“昼暖”的错误提醒,读者至少能推出:“花袭人,知:昼暖”。
        再结合“良宵花解语,静日玉生香”的回目提示:
        花:袭人。解语:能解宝玉的话,宝玉对花袭人说“我化成烟”。
        花袭人,知昼暖;玉化烟,“静日玉生香”,很容易看出:
        昼暖,玉生烟:“日暖玉生烟”。
        就能看到上句:“月明珠有泪”。----明朱有泪!
        便知黛玉还泪,还的是什么泪!
        便知红楼作者的“一把辛酸泪”!
        便知作者为什么要把“花气袭人知骤暖”的著名诗句,两次都故意写错!昼暖:日暖。
        注意:宝玉说他化成烟,“风”一吹便散了,是对花袭人说的。正是吴三桂这个汉奸,导致失了江山,宝玉化烟,“清”风吹散。因花袭人这个汉奸吴三桂,卖了山海关,骗取了京城,导致南明皇帝、朱明藩王被满清斩杀,还勒死永历,彻底亡国,所以:明朱有泪!
        所以在同一回,宝玉先对花袭人这个汉奸说“江山化烟”,然后又跟黛玉给读者讲“耗子偷玉”,玉玺、江山被这群耗子“巧偷”了!
        所以宝玉刚说完“耗子精偷香玉”,李嬷嬷就骂袭人是“作耗”的“妖精”,“忘了本的小**”!因为袭人就是偷玉的耗子精之一,薛家满清巧偷朱明江山,正是得了“忘了本的”吴三桂之助才成功。
        所以,宝玉脚踢袭人,骂“下流东西们!”是打汉奸、骂汉奸。整本《红楼梦》,宝玉只打过一个人,踢到吐血,就是花袭人,这个卖国汉奸吴三桂。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04-01 12:44
        回复
          为什么写袭人跟宝玉“偷试”“云雨”?意指:花袭人染指皇权,与吴三桂最后称帝的历史相符。
          所以,《红楼梦》中,没有无缘无故的打,没有无缘无故的骂,也没有无缘无故的“云雨”,一切都是红楼作者的精心设计。
          答案,都在反面的“真事隐”,并不在正面的“假语”故事里。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04-01 12:45
          回复
            在袭人眼中他是-簇美丽的鲜花,而在众人眼里他只是一床不能再继续使用的破席。既然不能使用了,那就该丢弃,换上新的。既然众人都要求换掉,袭人就会同意。因此,判词是:枉自…………无缘。
            想想席子是用处是什么……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04-01 22:28
            回复
              黛玉晴雯忠心耿耿
              宝玉倒是同生共死去啊
              别说一套做一套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3-04-03 05:01
              回复
                既然万恶,阴谋诡计多端,破鞋,最不爱,丑陋,俗不可耐
                终于滚蛋了
                应该是普天同庆、锣鼓喧天、彩旗飘飘、欢天喜地、扬眉吐气、改天换地
                赶紧跟忠心耿耿排第一最爱真爱第一爱黛玉晴雯,同生共死去啊
                还酸溜溜“枉自,空云,堪羡,无缘”个屁呢
                还管袭人跟着谁眼里只有谁,爱谁谁
                吃着碗里,看着锅里,老毛病不改
                酸言酸语,又当又立,自我打脸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3-04-03 05: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