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友们下午好,今天笔点酷玩给大家说说我装的一个ITX核显小机箱,虽然我也不是什么高手,这次装机也没有独显支持,但或许能够给大家一个新的思路。下图就是我用来组装ITX小机箱的绝大部分硬件了,其中漏了一个乔思伯风冷没有入境。照片中有包装的未必是新货,比如那个SSD和内存条,都是以前用剩下的,被我重新利用。下面挨个聊聊我的硬件。

我的ITX迷你机箱,来自超频三蜂鸟1代。这款ITX机箱三围仅308x128x190mm,7.5升浓缩到极致。支持SFX电源,可装长度300mm以内的独显,当初上市后挺火的,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赶上好价一百多入手,性价比也不错。虽然现在它家已经更新到蜂鸟1 PRO和二代了,但我是奔着亚克力侧板又透又轻去的,1.6千克的净重,可以像拎包一样随处移动,这才是超小机箱的极致。如果你喜欢金属网孔,或者想加机械硬盘,那么可以选蜂鸟1 PRO,但要牺牲一些重量(1 PRO的净重为2.7千克)。
主板是和朋友用X570大板换的,他闲置无用,我想玩ITX,俩人一拍即合,于是我有了这块旗舰ITX主板。

技嘉迷你雕X570i AORUS PRO WIFI有8层PCB,可满足三代锐龙最多16核供电,8相IR数字供电,主板背面还有金属板加固,内存插槽和PCIe接口都有装甲加固,用料算是比较奢华的了。它支持4个SATA6和双M.2 SSD,M.2 SSD正背面各一个,正面这边自带散热器可同时照顾SSD和南桥,一体式IO挡板上有双HDMI+DP+4个USB3.2Gen1,1个USB3.2Gen2 A口+1个C口,还有千兆网卡+WiFi6无线网卡。音频口差点,只有3个,其余配置在X570 ITX主板中都相当有战斗力了。对了,之前说光污染也有主板贡献的1个侧边RGB。不得不说,这块主板是目前整机最贵的一样硬件,当年也是近2千块的存在,只是现在已经下架了。
下图是我这篇文章所用的装机三大硬件:CPU,内存和固态。处理器其实我有三个选择,手头有一枚锐龙3 2400G,一枚锐龙7 2700x,还有最近装大板用的5600G。本来想测5600G的,但先在中塔机箱上的微星X570暗黑版上测了5600G,拆下来嫌麻烦,于是先用2400G,考虑下一步换上2700x+独显试试这个小机箱装独显到底局不局促,最后再改为5600G核显。这样连续折腾3次,整个ITX机箱方案全玩透。但这篇文章我以2400G为主,印证一下我的老U是否还能战三年,下一篇面我会将内存、CPU都换掉,上讯景590 8GB独显给大家做第二轮测试。

除了处理器2400G外,SSD来自阿斯加特AN3.0 1TB SSD,采用长江存储TLC 3D NAND闪存颗粒,Xtacking 2.0技术架构表现卓越,联芸MAP1202A的主控,支持PCIe3.0x4,NVMe 1.4协议,读取速度3200MB/s,写入3000MB/s,无DRAM设计,TBW为600TB,单面BCP薄板设计。
红色马甲的是阿斯加特 洛极系列的w2 RGB游戏内存条,这条子是我两三年前入手的老伙计了,除了容量大到单挑32GB,带RGB灯外,频率搁现在比有点落伍(DDR4-2666),超频性能一般般。先这样装上讨个喜,回头我再换上两条无光16GB的DDR4-3200马甲条,双通道才能发挥更好的性能,RGB嘛,可以牺牲。不过,本文的测试基于这条洛极32G灯条。
接下来是乔思伯HX6200D下压式CPU风冷散热器和超频三钒星GI-FX500 SFX小电源。因为此前我都是装ATX主板,这俩硬件还是第一次选购。其中超频三钒星我选了个白色,铜牌认证,额定功率500W,足够支持到RTX3060的独显,与超频三蜂鸟1代几乎就是完美拍档。

虽然不是全模组线材,超频三仍然为ITX小机箱做足考量,比如主板CPU的扁线设计,再如分出了两条独立的线缆,不用独显或SATA供电时可以不接,这种半模组设计可以省出不少走线空间,更适配寸土寸金的迷你小机箱。此外,超频三钒星GI-FX500还支持智能温控风扇,噪音更小,散热也不错。

再说回机箱,超频三蜂鸟1代内部格局非常紧凑,容积仅有7.5升。除主板上的M.2 SSD存储外,还可以装2.5英寸的硬盘扩容,但不支持3.5英寸机械硬盘。我选的套装配了一条显卡延长线,正面装好主板之后,使用延长线将独显安置在另一面即可。机箱的框架为高强度的SPCC,厚度1毫米,净重只有1.6千克,非常轻盈,皮质提手,说拎走就拎走,不装显卡的话,这货的可移动性远超任何常规PC主机。细节方面也不马虎,正面顶侧有一个开机键、一枚电源/硬盘LED灯,白色的钒星FX500与白色的蜂鸟烤漆色彩统一,装起来也更好看,两侧亚克力板4角螺丝手拧固定,有出厂覆膜,揭下来就是超高透明度,内部硬件一览无余,我打算就这样保持朦胧的透光。如果我的迷你雕小板也是白色的,我可能就不会装上盖板了。

我选择乔思伯HX6200D这款下压式风冷,也是为未来升级CPU留足余地。它支持intel LGA1700/1200/115x和AMD的AM4平台,有6组热管+全回流焊鳍片+铜底,总高仅63mm,体积小巧兼容度高。

其中,12cm的薄型风扇采用FDB动态液压轴承,噪音控制在18.6~29.7dB(A),风量可达13.1~62CFM,200W D-TDP,应付我的锐龙5900x或2700x都绰绰有余,对付本来就很凉快的2400G更是小菜一碟。4PIN PWM风扇端子,支持5V ARGB光效同步,如果你不喜欢光污染,选无光的黑色版更实惠。

乔思伯HX6200D随机自带暴力熊硅脂+刮板,安装方式与常规的风冷有点区别,是将风扇朝下,再将主板对准散热器支架倒扣,在背面用4个螺母固定。从下图可以看到,技嘉X570I迷你雕背面有额外的加固金属板,散热器固定更稳,且主板不会产生形变,旗舰主板的优越性大抵如此。我这次测试将SSD安装到了背面M.2槽位,因为机箱没装独显,拆装SSD比正面方便。后来我换2700x+独显时,将这块SSD换到了正面南桥散热器下方的主槽。这两个方案我都对SSD做了测试跑分,下篇文章会补充对比。

机箱先不管,插好内存,接入SFX电源,连好显示器(这里我先用了个联合创新N2F Pro便携屏),螺丝刀点亮进入PE,用优启通快速装好Windows10系统。整个过程还顺便试了WiFi6联网、2.4G和蓝牙连无线键鼠,做一个基本的点亮测试。

一切正常后再将各个硬件装入机箱。这一次我先装的是SFX电源,要先将左上的支架拆下,把超频三钒星FX500固定到支架上、在兼顾箱内电源线走位的前提下装回去。下一步安装主板,先拔出内存条,主板固定后,再接好主板与电源的接线、机箱线,最后插回内存。

在有限的空间内操作,步骤先后很重要,有时还需要因地制宜地做出调整,比如先装主板再装电源,有时可以避免线缆插接的冲突。没独显,确实省了好几步。完成后点亮如下。

不过当我想装好盖板的时候,发现散热器高出4mm~5mm左右,一时间慌神了。不过最后我利用率一些边角料给搞定了,上图可以直接看懂。机箱安置到位,接好显示器,再将机箱电源接好通电,一切都准备妥当,按下开关,这台ITX小电脑终于可以开始启用。

上图是机箱的后侧特写。可以看到迷你雕的IO面板接口之丰富;机箱显卡槽位支持到2,三插槽宽度的显卡装不进去,实际上,双插槽显卡也要考虑厚度不能高于43cm(长度小于300mm,如果你的显卡太长,可以考虑蜂鸟2,那款迷你机箱支持325mm长、64mm厚的三风扇、三槽位宽显卡)。
由于这台机器2400G的核显太平庸了,我做完跑分测试之后,隔了几天又换掉了,这是后话。
实话实说,之后我真的遇到了独显太厚造成的困难,在更换2700x+讯景RX590 8GB独显时,显卡就高出左侧板将近1cm,但我也用类似右侧板的方法解决了,欢迎感兴趣的吧友等我下一篇装机评测更新详解。
好了,这篇小文就分享到这里,我是笔点酷玩,吧友们下期再会!
【本文为笔点酷玩原创,贴吧同步全网分发,版权所有,转载需提前告知作者】

我的ITX迷你机箱,来自超频三蜂鸟1代。这款ITX机箱三围仅308x128x190mm,7.5升浓缩到极致。支持SFX电源,可装长度300mm以内的独显,当初上市后挺火的,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赶上好价一百多入手,性价比也不错。虽然现在它家已经更新到蜂鸟1 PRO和二代了,但我是奔着亚克力侧板又透又轻去的,1.6千克的净重,可以像拎包一样随处移动,这才是超小机箱的极致。如果你喜欢金属网孔,或者想加机械硬盘,那么可以选蜂鸟1 PRO,但要牺牲一些重量(1 PRO的净重为2.7千克)。

主板是和朋友用X570大板换的,他闲置无用,我想玩ITX,俩人一拍即合,于是我有了这块旗舰ITX主板。

技嘉迷你雕X570i AORUS PRO WIFI有8层PCB,可满足三代锐龙最多16核供电,8相IR数字供电,主板背面还有金属板加固,内存插槽和PCIe接口都有装甲加固,用料算是比较奢华的了。它支持4个SATA6和双M.2 SSD,M.2 SSD正背面各一个,正面这边自带散热器可同时照顾SSD和南桥,一体式IO挡板上有双HDMI+DP+4个USB3.2Gen1,1个USB3.2Gen2 A口+1个C口,还有千兆网卡+WiFi6无线网卡。音频口差点,只有3个,其余配置在X570 ITX主板中都相当有战斗力了。对了,之前说光污染也有主板贡献的1个侧边RGB。不得不说,这块主板是目前整机最贵的一样硬件,当年也是近2千块的存在,只是现在已经下架了。
下图是我这篇文章所用的装机三大硬件:CPU,内存和固态。处理器其实我有三个选择,手头有一枚锐龙3 2400G,一枚锐龙7 2700x,还有最近装大板用的5600G。本来想测5600G的,但先在中塔机箱上的微星X570暗黑版上测了5600G,拆下来嫌麻烦,于是先用2400G,考虑下一步换上2700x+独显试试这个小机箱装独显到底局不局促,最后再改为5600G核显。这样连续折腾3次,整个ITX机箱方案全玩透。但这篇文章我以2400G为主,印证一下我的老U是否还能战三年,下一篇面我会将内存、CPU都换掉,上讯景590 8GB独显给大家做第二轮测试。

除了处理器2400G外,SSD来自阿斯加特AN3.0 1TB SSD,采用长江存储TLC 3D NAND闪存颗粒,Xtacking 2.0技术架构表现卓越,联芸MAP1202A的主控,支持PCIe3.0x4,NVMe 1.4协议,读取速度3200MB/s,写入3000MB/s,无DRAM设计,TBW为600TB,单面BCP薄板设计。
红色马甲的是阿斯加特 洛极系列的w2 RGB游戏内存条,这条子是我两三年前入手的老伙计了,除了容量大到单挑32GB,带RGB灯外,频率搁现在比有点落伍(DDR4-2666),超频性能一般般。先这样装上讨个喜,回头我再换上两条无光16GB的DDR4-3200马甲条,双通道才能发挥更好的性能,RGB嘛,可以牺牲。不过,本文的测试基于这条洛极32G灯条。
接下来是乔思伯HX6200D下压式CPU风冷散热器和超频三钒星GI-FX500 SFX小电源。因为此前我都是装ATX主板,这俩硬件还是第一次选购。其中超频三钒星我选了个白色,铜牌认证,额定功率500W,足够支持到RTX3060的独显,与超频三蜂鸟1代几乎就是完美拍档。

虽然不是全模组线材,超频三仍然为ITX小机箱做足考量,比如主板CPU的扁线设计,再如分出了两条独立的线缆,不用独显或SATA供电时可以不接,这种半模组设计可以省出不少走线空间,更适配寸土寸金的迷你小机箱。此外,超频三钒星GI-FX500还支持智能温控风扇,噪音更小,散热也不错。

再说回机箱,超频三蜂鸟1代内部格局非常紧凑,容积仅有7.5升。除主板上的M.2 SSD存储外,还可以装2.5英寸的硬盘扩容,但不支持3.5英寸机械硬盘。我选的套装配了一条显卡延长线,正面装好主板之后,使用延长线将独显安置在另一面即可。机箱的框架为高强度的SPCC,厚度1毫米,净重只有1.6千克,非常轻盈,皮质提手,说拎走就拎走,不装显卡的话,这货的可移动性远超任何常规PC主机。细节方面也不马虎,正面顶侧有一个开机键、一枚电源/硬盘LED灯,白色的钒星FX500与白色的蜂鸟烤漆色彩统一,装起来也更好看,两侧亚克力板4角螺丝手拧固定,有出厂覆膜,揭下来就是超高透明度,内部硬件一览无余,我打算就这样保持朦胧的透光。如果我的迷你雕小板也是白色的,我可能就不会装上盖板了。

我选择乔思伯HX6200D这款下压式风冷,也是为未来升级CPU留足余地。它支持intel LGA1700/1200/115x和AMD的AM4平台,有6组热管+全回流焊鳍片+铜底,总高仅63mm,体积小巧兼容度高。

其中,12cm的薄型风扇采用FDB动态液压轴承,噪音控制在18.6~29.7dB(A),风量可达13.1~62CFM,200W D-TDP,应付我的锐龙5900x或2700x都绰绰有余,对付本来就很凉快的2400G更是小菜一碟。4PIN PWM风扇端子,支持5V ARGB光效同步,如果你不喜欢光污染,选无光的黑色版更实惠。

乔思伯HX6200D随机自带暴力熊硅脂+刮板,安装方式与常规的风冷有点区别,是将风扇朝下,再将主板对准散热器支架倒扣,在背面用4个螺母固定。从下图可以看到,技嘉X570I迷你雕背面有额外的加固金属板,散热器固定更稳,且主板不会产生形变,旗舰主板的优越性大抵如此。我这次测试将SSD安装到了背面M.2槽位,因为机箱没装独显,拆装SSD比正面方便。后来我换2700x+独显时,将这块SSD换到了正面南桥散热器下方的主槽。这两个方案我都对SSD做了测试跑分,下篇文章会补充对比。

机箱先不管,插好内存,接入SFX电源,连好显示器(这里我先用了个联合创新N2F Pro便携屏),螺丝刀点亮进入PE,用优启通快速装好Windows10系统。整个过程还顺便试了WiFi6联网、2.4G和蓝牙连无线键鼠,做一个基本的点亮测试。

一切正常后再将各个硬件装入机箱。这一次我先装的是SFX电源,要先将左上的支架拆下,把超频三钒星FX500固定到支架上、在兼顾箱内电源线走位的前提下装回去。下一步安装主板,先拔出内存条,主板固定后,再接好主板与电源的接线、机箱线,最后插回内存。

在有限的空间内操作,步骤先后很重要,有时还需要因地制宜地做出调整,比如先装主板再装电源,有时可以避免线缆插接的冲突。没独显,确实省了好几步。完成后点亮如下。

不过当我想装好盖板的时候,发现散热器高出4mm~5mm左右,一时间慌神了。不过最后我利用率一些边角料给搞定了,上图可以直接看懂。机箱安置到位,接好显示器,再将机箱电源接好通电,一切都准备妥当,按下开关,这台ITX小电脑终于可以开始启用。

上图是机箱的后侧特写。可以看到迷你雕的IO面板接口之丰富;机箱显卡槽位支持到2,三插槽宽度的显卡装不进去,实际上,双插槽显卡也要考虑厚度不能高于43cm(长度小于300mm,如果你的显卡太长,可以考虑蜂鸟2,那款迷你机箱支持325mm长、64mm厚的三风扇、三槽位宽显卡)。
由于这台机器2400G的核显太平庸了,我做完跑分测试之后,隔了几天又换掉了,这是后话。
实话实说,之后我真的遇到了独显太厚造成的困难,在更换2700x+讯景RX590 8GB独显时,显卡就高出左侧板将近1cm,但我也用类似右侧板的方法解决了,欢迎感兴趣的吧友等我下一篇装机评测更新详解。
好了,这篇小文就分享到这里,我是笔点酷玩,吧友们下期再会!
【本文为笔点酷玩原创,贴吧同步全网分发,版权所有,转载需提前告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