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太监在清宫中算是有地位的大太监,出宫的时候戴了五品顶戴,有意思的是,连他的名字都是慈禧太后给起的。夏是光绪年间入宫,怎样入宫情况不详,只知道他到清宫的时候还是个孩子,后来因为身量长的高,有威式,被挑去伺候珍妃的姐姐,人称“胖娘娘”的瑾妃。
夏太监回忆,虽然瑾妃和珍妃是姐妹,但性格不同,胖娘娘好静不好动,白天除了喜欢写字以外,常常在宫中一坐几个钟头没有动静,也不象修行,也不看书,就那样坐着,也不烦。“胖娘娘”长得不太好,另外因为她和慈禧,隆裕皇后的关系较好,光绪又身体不佳,所以即便珍妃死后,对她也颇为冷落,晚上“胖娘娘”常常啼哭。
但是因为瑾妃很能忍让,为人没有棱角,慈禧对她还是不错的,经常送来吃食和衣料,有的时候还会来瑾妃的住处闲话。夏太监到瑾妃处不久,就赶上慈禧来,结果差点儿惹出祸来。
慈禧如往常一样走进来(估计是瑾妃所在的永和宫),正是晚上,众人行礼,夏大伯就按着规矩,恭恭敬敬的把门帘子挑起来。慈禧忽然横目看了他一眼,站住了。
胖娘娘赶紧来问怎么了,原来,外面灯光比较亮晃眼,慈禧没看见夏大伯,猛然抬头看到这样一个大个子,吓了一跳。老太太那天大概兴致不错,干脆不走了,上下打量夏大伯,问他叫什么名字。夏大伯就报了自己的名字夏XX(我忘记了他的原名)。慈禧听了沉吟片刻,一声冷笑,说:你就改叫“吓一跳”吧。
那年月真叫“君无戏言”,从此,夏大伯就改了名叫“夏一跳”,一直叫到死。看二月河的《乾隆皇帝》给太监们乱起名字,什么高大庸,王八耻的,读到此处不禁微笑,这大概不是演绎吧。
光绪虽然对瑾妃总的来说不好,瑾妃对光绪还是很关心的,即便光绪被囚禁瀛台,看他最多的,还是瑾妃。不过光绪情绪很不好,常常瑾妃费了心思能去见他,光绪却一言不发,特别是如果胖娘娘和隆裕皇后一起去,就更被冷落。
夏太监回忆,虽然瑾妃和珍妃是姐妹,但性格不同,胖娘娘好静不好动,白天除了喜欢写字以外,常常在宫中一坐几个钟头没有动静,也不象修行,也不看书,就那样坐着,也不烦。“胖娘娘”长得不太好,另外因为她和慈禧,隆裕皇后的关系较好,光绪又身体不佳,所以即便珍妃死后,对她也颇为冷落,晚上“胖娘娘”常常啼哭。
但是因为瑾妃很能忍让,为人没有棱角,慈禧对她还是不错的,经常送来吃食和衣料,有的时候还会来瑾妃的住处闲话。夏太监到瑾妃处不久,就赶上慈禧来,结果差点儿惹出祸来。
慈禧如往常一样走进来(估计是瑾妃所在的永和宫),正是晚上,众人行礼,夏大伯就按着规矩,恭恭敬敬的把门帘子挑起来。慈禧忽然横目看了他一眼,站住了。
胖娘娘赶紧来问怎么了,原来,外面灯光比较亮晃眼,慈禧没看见夏大伯,猛然抬头看到这样一个大个子,吓了一跳。老太太那天大概兴致不错,干脆不走了,上下打量夏大伯,问他叫什么名字。夏大伯就报了自己的名字夏XX(我忘记了他的原名)。慈禧听了沉吟片刻,一声冷笑,说:你就改叫“吓一跳”吧。
那年月真叫“君无戏言”,从此,夏大伯就改了名叫“夏一跳”,一直叫到死。看二月河的《乾隆皇帝》给太监们乱起名字,什么高大庸,王八耻的,读到此处不禁微笑,这大概不是演绎吧。
光绪虽然对瑾妃总的来说不好,瑾妃对光绪还是很关心的,即便光绪被囚禁瀛台,看他最多的,还是瑾妃。不过光绪情绪很不好,常常瑾妃费了心思能去见他,光绪却一言不发,特别是如果胖娘娘和隆裕皇后一起去,就更被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