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北部老城及阿哈湖区域位于“一核三中心“的老城核心,是功能集聚的城市核心,是彰显山水特色的生态绿心。经开区将围绕老城推进城市更新,实现经开—老城资源集聚;将围绕阿哈湖生态绿心、山水城央,打造金竹生态商务中心。
经开南部园区位于“一核三中心“的花溪中心,是以花溪、经开中心城区以及花溪大学城作为城区一体化发展核心。经开区将围绕工业聚集,推进花溪中心共建共享,打造经济创新、产业协同、对外开放、生态宜居的智慧都市。

规划范围本次国主空间规划范围为经开区全域(4个街道办,30个居委会,22个村),总面积99.43平方公里


构建城镇发展格局
西建
以生态保护、生态休闲服务功能为主导,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聚人气产业,重点支持湿地观光、文化创意、休闲运动、景观农业、康养旅游等产业发展,打造国际生态休闲旅游服务中心。
北优
疏解人口,低效清退,充分结合老城工业遗址活化以及旧城更新,拓展服务型实体经济、提升新零售消费体验、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增加绿色开敞空间、打造智慧城市建设示范,重点布局中高端商业、品质居住、社区服务、文化创意、体育服务、金融商务、都市休闲旅游等主要功能
南拓
提高产业土地利用效率,以区域集中、产业集群、开发集约为方向,着重引导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专业化产业集聚;布局高端消费及生活性服务业中心,促进人才引进及创业孵化,带动研究创新力量和服务体系集聚,促进产业上下游关联协作,构建形成高效合理、产城一体的产业生态圈。








产业经济目标
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
203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840亿元;
203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230亿元。
规划人口
目标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按60万人控制,重要公共服务设施按照80万人配置。
建设用地目标
2035年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51.63平方公里,不断提高经开区用地效率,谋划远期飞地合作园区的协同发展。


综合交通
◼ 构建“两环九横七纵”区域路网,联通各重要功能板块目前已基本建成“两环四横三纵”2025优先推进以下道路建设。
向西至贵安:金戈路向西至天河潭大道
向东至孟关、双龙:长江路至龙洞堡大道金戈路延长线至建设大道花冠路至孟关大道
内部及南北向交通:开发大道南段至花冠路珠江路北段至中环、南段至溪孟路黄河南路北至黄河路、南至科技路

经开南部园区位于“一核三中心“的花溪中心,是以花溪、经开中心城区以及花溪大学城作为城区一体化发展核心。经开区将围绕工业聚集,推进花溪中心共建共享,打造经济创新、产业协同、对外开放、生态宜居的智慧都市。

规划范围本次国主空间规划范围为经开区全域(4个街道办,30个居委会,22个村),总面积99.43平方公里


构建城镇发展格局
西建
以生态保护、生态休闲服务功能为主导,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聚人气产业,重点支持湿地观光、文化创意、休闲运动、景观农业、康养旅游等产业发展,打造国际生态休闲旅游服务中心。
北优
疏解人口,低效清退,充分结合老城工业遗址活化以及旧城更新,拓展服务型实体经济、提升新零售消费体验、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增加绿色开敞空间、打造智慧城市建设示范,重点布局中高端商业、品质居住、社区服务、文化创意、体育服务、金融商务、都市休闲旅游等主要功能
南拓
提高产业土地利用效率,以区域集中、产业集群、开发集约为方向,着重引导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专业化产业集聚;布局高端消费及生活性服务业中心,促进人才引进及创业孵化,带动研究创新力量和服务体系集聚,促进产业上下游关联协作,构建形成高效合理、产城一体的产业生态圈。








产业经济目标
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
203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840亿元;
203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230亿元。
规划人口
目标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按60万人控制,重要公共服务设施按照80万人配置。
建设用地目标
2035年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51.63平方公里,不断提高经开区用地效率,谋划远期飞地合作园区的协同发展。


综合交通
◼ 构建“两环九横七纵”区域路网,联通各重要功能板块目前已基本建成“两环四横三纵”2025优先推进以下道路建设。
向西至贵安:金戈路向西至天河潭大道
向东至孟关、双龙:长江路至龙洞堡大道金戈路延长线至建设大道花冠路至孟关大道
内部及南北向交通:开发大道南段至花冠路珠江路北段至中环、南段至溪孟路黄河南路北至黄河路、南至科技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