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经典的开局地图。toc只有2个剧本,一个是1918竞标赛剧本,一个是1918全剧本。也就是说,这游戏没有中期剧本,因为混乱的外交正是这游戏的核心架构,游戏的战略本质上来说都是围绕着外交局面而展开的。
首先介绍一下1918夏初的局势。
东线红军和同盟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合约,同盟国退出俄国内战,但这不代表西线局势就一定稳定,因为在游戏里是存在德国人撕破合约再次进攻红军的可能性的。
而南线的高加索局势则是高加索地区各地区苏维埃由于缺乏统一领导和混乱盲动指挥以及同盟国暗地里对白军的协助,导致原本占据整个高加索的高加索红军全面溃败,顿河哥萨克和邓尼金率领的南俄志愿军乘机夺取了大量地区并逐步消灭红军。东南高加索红军随时存在断补风险,拖司机孤军深入有被夹击的可能。
而东线的情况则更为复杂。由于权力都归苏维埃的政策和布尔什维克实际的主导权地位,作为本来在农民尤其是富农中影响力更大的民粹左派社革党,但现在却受制于红军,他们日益不满于这种居于人下的现状,企图重新掌握主动权夺取果实。于是以布列斯特合约的签订为导火索,社革党暗地里煽动各地区农民的不满和叛乱,并在7月爆发了大规模且公开的暴动,于是本来已经一路已经翻阅乌拉尔山的东线红军受到了来自社革的背刺,战线直接崩盘回萨拉托夫一线,喀山和萨马拉一线全部被社革所占据;捷克军团的故事则比较令人熟知,他们是一群俄国境内的捷克人,希望参军俄国来解放祖国,由于俄国的崩溃,他们希望能够参与西线协约国。但由于布列斯特合约的签订,德国人施压红军不得放这些人回国,红军又认为捷克军团很可能倒戈白军,于是红军只能将其远送海生崴再让他们自行前往法国。但在这个过程中捷克人遇到了匈牙利战俘,双方对于奥匈的问题大打出手,红军维持秩序逮捕判决了参与冲突的捷克人,于是捷克军团中受到白军煽动的军官随即发难,鼓动了捷克军团的叛乱,严重威胁红军在东线的安全,并一路沿着铁路向西进军;而西伯利亚白军和哥萨克白军则在社革、捷克、孟的帮助下死灰复燃,控制了整个西伯利亚大铁路和乌拉尔山脉,临时政府在鄂木斯克重建,指挥着东线的白军作战。
远东战线上由于红军主力鞭长莫及和在东线的溃败还有白军以及各地区富农的反扑,原本红军控制的大量西伯利亚地区被白军重新掌握,西伯利亚红军很难再依靠自身夺回控制权,只能作游击骚扰牵制的工作,来争取中断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运行。
除了这些场上已有的势力之外,还有茫茫多的各派系蠢蠢欲动,波罗的海地区,波兰地区,乌克兰地区,中亚地区,芬兰地区,外高加索地区,协约国各列强,甚至日本和中国,都在虎视眈眈着俄国这块肥肉,希望能够在混乱崩溃的俄罗斯母亲上分一杯羹。(派系表不是初始位置,手头上没找到初始位置的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