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艺社吧 关注:1,432贴子:27,107
  • 8回复贴,共1

关于电影版盘妻索妻剧情的讨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越剧吧和一位戏迷的讨论。转贴过来。
180.148.228.*   263楼
这版盘妻的剧本我实在不喜欢,什么事情都不能太过,梁玉书主动为谢云霞告御状的情节就过了,两个人逃跑隐居,不涉及后文还是最恰当的。南越新版《柳毅传 书》中的龙女不再是遇人不淑的弱女子了,一副为民请命的革命风范。柳毅也只是才赴考而不是落第了,现今剧作家常犯得毛病大抵如此
2010-7-12 18:04
回复 


IP属地:上海1楼2010-07-13 00:14回复
    回复:263楼
    其实,老盘妻的剧本也有很多硬伤的。最明显的一处,就是梁玉书弃官回府,老奸巨猾的梁如龙竟无半点反应,实在不符合常情啊。
    关于告御状,我初见时,倒很赞赏这个情节--以梁玉书这样一个老婆人选都可自定的情种,在夫妻刚刚和好的紧要关头,居然被父亲一纸家信直接跑京城 考试去了,可能么?娶妻大事可固执己见,上京赶考就难违父命了?不过后来回过头,倒也很担心,这御状告准了之后可如何是好啊,虽然剧本中给梁如龙的罪名是 私自截留梁玉书的奏折。但是前文有述,梁如龙可是杀了谢御史夫妇的,这案子要是翻过来,梁如龙只怕也难免杀身之祸了吧?不管怎么说,总归是梁玉书的生父, 以常理论,梁玉书到时候难免会去求情吧,真能保下一条命不?那时候梁玉书该如何自处啊?还真不如一走了之管它这么多的事呢。
    该剧到再次上京为止,是留下悬念供认揣测,倒让我想起了古龙雪山飞狐之结尾,或许这就是要考验观者们的想象力了。


    IP属地:上海2楼2010-07-13 00:14
    回复
      2025-08-31 14:36:0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无业书
      29位粉丝
         270楼
      盘妻和盘夫都有点怪
      这条留言是通过手机发表的,我也要用手机发表留言!
      2010-7-12 21:11
      回复   


      IP属地:上海5楼2010-07-13 00:20
      回复
        无业书
        29位粉丝
           271楼
        这些剧本的存在大概就是那几段脍治人口的唱段还有意义吧
        这条留言是通过手机发表的,我也要用手机发表留言!
        2010-7-12 21:12
        回复 


        IP属地:上海6楼2010-07-13 00:21
        回复
          回复:270楼
          说它怪,倒也不怪,呵呵,完全从民间愿望出发--忠良得救,夫妻和好--就算剧情再如何惊险,这个结局是一定要如此的--充分体现了越剧这个剧种的民间性哦。
          只不知最早的盘妻剧情究竟如何,似乎比后来的要复杂很多很多啊,梁谢二人出逃后,还遇到了其兄或弟--传说中的谢云霓,从目前的唱词看,似乎谢要对梁动手,被云霞和玉书二人轮番相劝,嘿嘿。


          IP属地:上海7楼2010-07-13 00:21
          回复
            不过盘妻,确实是从盘夫启发而得的,所以听盘妻时,听着相同的小生唱盘夫,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哦,呵呵


            IP属地:上海8楼2010-07-13 00:21
            回复
              180.148.228.*   280楼
              273 楼,忠良得救,夫妻和好,洁身自好,不同流和污这些确实是咱们自古以来的价值观,充分体现在民间戏曲里。可是大义灭亲呢,孔子说:吾党直者,父为子隐,子 为父隐。从伦理角度,不提倡父子在法律上指证,因为如果有悖于人间真情,法律再严明又有什么作用呢。梁玉书的为广大观众所喜爱,不正是由于其对谢云霞的 “一片真情天知道,求一个石穿孔来铁化柔”吗,如果让这样一个人,违背与生俱来的天性,去主动指证自己的父亲,这个形象恐怕要塌了一大半了,与传统戏曲宣 扬的忠臣孝子不免矛盾。不同流合污,到此为止,我想是恰到好处的。
              至于说一封家书,就去赴考了,我想梁玉书“埋头家乡把书攻”,总不好为了一个女 人就把自己原本的目标计划都放弃了吧。及至中了状元,发现“老夫凶狠似虎狼,如此世道怎为官”,毅然脱下大红袍,知识分子的出世入世,都有自己坚守的原 则,这个心理变化交代的很清楚了,若说纯粹是为了所爱的女人谢云霞辞官似乎有失偏颇。
                
              2010-7-12 22:10
              回复 


              IP属地:上海9楼2010-07-13 00:21
              回复
                回复:280楼
                哎,大义灭亲也有之啊,比方说巡按斩父,陈书君老师就演出过,昨天还看到有剧照,那眼神,痛苦抉择,真真是感人肺腑。
                家书问题,还真的很难说啊。你看为了个女人,他连命都差点丢了,谢云霞简直如同他的性命一般,有什么还能比命更重要啊?
                亲亲得相隐匿,是古代法律规则中的一条,然而那只是消极性的条文,只是为了维护亲族间的关系,以防被迫“检举揭发”的产生。但若有自愿大义灭亲者,作为官方的朝廷,又怎会禁止呢?否则就不可能有“大义灭亲”这一句褒义的成语流传至今了。
                梁 玉书之所以为人所喜爱,除了他的痴情外,还有与生俱来的善良儒雅,正直不阿,有所担当有所作为,否则又何来后面的弃官呢?忠臣孝子,却是忠在孝前,忠孝不 能两全时,当政者往往会宣扬忠为第一--比方说,长辈过世,晚辈应有一定的守孝期间,不能为官,但封建制度中还有一个“夺情”,即国家夺去了孝情以避免其 不能为官。典型的忠在孝先啊。
                知识分子的出世入世,都有自己坚守的原则,话说这句我是很赞同的。不过放到梁玉书这个痴情种子的赴考上,我却觉得,如能有点触发性的原因,或许更能说服人哦。


                IP属地:上海10楼2010-07-13 00:21
                回复
                  2025-08-31 14:30:0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其实有些情节就是不能追究的,人性本来就是复杂的!


                  11楼2010-07-15 11: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