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级严格来说不是德三时期的,是魏玛时期的,但是架空中建造数量增加到了5艘,其中德三时期开工建造2艘,所以广义上也算是德三时期水面舰艇了。
在架空中,5艘建造代号分别为装甲舰A/B/C/D/E,和战斗舰分别编号,原先的装甲舰D/E,不再是历史上的沙恩,而是2艘改进版德意志而已。而2艘沙恩建造代号改为战斗舰A/B。
在架空中,重点提高的是德意志级装甲舰的航速。
历史上的德意志级,因为为了增加续航力,使用了柴油机,最后输出功率受到极大限制,1号舰,48000,2号舰52000,3号舰54000Hp,最后的结果就是航速偏低,设计航速26节,实测航速28节。
航速不但低于条约Ca和英国的Bc,甚至低于改装后的胡德的29节。这在战时是有大问题的,不但甩不开英国的Bc,条约Ca也能轻易追上。
所以26-28节航速就是高不成低不就的航速,改变设计,优先改进航速设计,必须提高到30节以上。
所以说换用蒸汽轮机是最好的选择,凭借德意志级的动力舱长度,蒸汽轮机最低估计也能有8万Hp功率。参考扎拉级和阿尔及尔级,航速最低也能到31节。
有人会说用了蒸汽轮机,德意志级装甲舰的续航力就降下来了,达不到历史上的15节/1万海里了。
可以明确的说,这个就是错误的想法,为什么呢?因为续航力对于魏玛还是德三来说,北海波罗的海这些澡盆里面作战都是不需要的。
真正需要续航力的是破交作战,而破交作战在法德战争爆发的时候是用处不大的,历次法德战争都是陆上决定输赢。
在英德战争中有用处,但是凭借魏玛和35年以前德三的实力,英德战争真爆发就是秒跪的结果,根本不可能有破交的机会和时间。
所以35年前设计舰艇为了续航力牺牲舰艇别的性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表现。
因此重新架空设计的德意志,优先考虑航速而非续航力,用蒸汽轮机代替柴油机是很正常的事情。
另外就是防护能力,历史上德意志使用的是一种介于穹甲和装甲盒之间的设计,也算是不断的摸索了。
架空中,德意志级1/2/3号舰还和历史一样,但是4/5号舰尺寸吨位大增,舰长增加到196米,标排达到了14900吨,主要变化是双轴推进改为三轴推进,增加中轴用于柴油机推进,动力改为蒸柴混合动力。
另外增加的吨位还用于增强防护性能,加厚了舷侧和甲板装甲。
在架空中,5艘建造代号分别为装甲舰A/B/C/D/E,和战斗舰分别编号,原先的装甲舰D/E,不再是历史上的沙恩,而是2艘改进版德意志而已。而2艘沙恩建造代号改为战斗舰A/B。
在架空中,重点提高的是德意志级装甲舰的航速。
历史上的德意志级,因为为了增加续航力,使用了柴油机,最后输出功率受到极大限制,1号舰,48000,2号舰52000,3号舰54000Hp,最后的结果就是航速偏低,设计航速26节,实测航速28节。
航速不但低于条约Ca和英国的Bc,甚至低于改装后的胡德的29节。这在战时是有大问题的,不但甩不开英国的Bc,条约Ca也能轻易追上。
所以26-28节航速就是高不成低不就的航速,改变设计,优先改进航速设计,必须提高到30节以上。
所以说换用蒸汽轮机是最好的选择,凭借德意志级的动力舱长度,蒸汽轮机最低估计也能有8万Hp功率。参考扎拉级和阿尔及尔级,航速最低也能到31节。
有人会说用了蒸汽轮机,德意志级装甲舰的续航力就降下来了,达不到历史上的15节/1万海里了。
可以明确的说,这个就是错误的想法,为什么呢?因为续航力对于魏玛还是德三来说,北海波罗的海这些澡盆里面作战都是不需要的。
真正需要续航力的是破交作战,而破交作战在法德战争爆发的时候是用处不大的,历次法德战争都是陆上决定输赢。
在英德战争中有用处,但是凭借魏玛和35年以前德三的实力,英德战争真爆发就是秒跪的结果,根本不可能有破交的机会和时间。
所以35年前设计舰艇为了续航力牺牲舰艇别的性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表现。
因此重新架空设计的德意志,优先考虑航速而非续航力,用蒸汽轮机代替柴油机是很正常的事情。
另外就是防护能力,历史上德意志使用的是一种介于穹甲和装甲盒之间的设计,也算是不断的摸索了。
架空中,德意志级1/2/3号舰还和历史一样,但是4/5号舰尺寸吨位大增,舰长增加到196米,标排达到了14900吨,主要变化是双轴推进改为三轴推进,增加中轴用于柴油机推进,动力改为蒸柴混合动力。
另外增加的吨位还用于增强防护性能,加厚了舷侧和甲板装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