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兽吧 关注:95,613贴子:2,830,031

興波作浪---真蜥鳄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鳄类有数次向海洋扩张的壮举 , 最成功的要数海鳄亚目(Thalattosuchia) 。海鳄亚目(Thalattosuchia)是于早侏罗纪至早白垩纪分布于亚洲 , 欧洲 , 非洲及南北美洲的海生鳄类 , 海鳄亚目(Thalattosuchia)是单源类群 , 牠们的先祖可能源自原鳄亚目(Protosuchia) 。 海鳄亚目(Thalattosuchia)下分真蜥鳄科( Teleosauridae)及地蜥鳄科(Metriorhynchidae) , 后者更朝向鱼型发展 , 并演化出鳍状肢。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1-19 19:02回复
    真蜥鳄科(Teleosauridae)是首支向海洋进军的鳄类 , 牠们生活于早侏罗纪至早白垩纪 , 外观与今天的鳄类没太大分别 , 只是真蜥鳄科(Teleosauridae)的骨质减少以降低在水中的惯量 , 躯体外型及表面改变 , 头部与躯体成水平线以降低水中的阻力及增加浮力 , 背甲及前肢开始退化缩小 , 四肢从躯体旁边伸出 , 此外真蜥鳄科(Teleosauridae)有皮内成骨盾及粗状的尾肌 。在现存的鳄类中眶前孔和盐腺是相关的 , 洋蜥鳄属(Pelagosaurus)及狭蜥鳄属(Steneosaurus)都具有较细小的眶前孔但是没证据显示是存有盐腺的 。在一些狭蜥鳄属(Steneosaurus)及板鳄(Platysuchus multiscrobiculatus)样本的额前骨及眶前沿的泪孔间具有明显的隐窝 , 这可能是泪管的开端 , 小窝内存有泪腺 , 现存的海龟的泪腺改良作盐腺 , 狭蜥鳄属(Steneosaurus)及板鳄(Platysuchus multiscrobiculatus)的泪腺可能也类似海龟的。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1-19 19:02
    回复
      2025-08-25 23:16:1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已知最古老的海鳄类化石样本来自法国及智利的硅缪尔阶(Sinemurian)地层, 此外在智利 , 阿根廷及印度也发现了许多里阿斯统(Liassic)的海鳄残骸化石 , 这些鳄类都被认为是真蜥鳄科 (Teleosauridae) ,这些化石样本显示真蜥鳄科 (Teleosauridae)可能于侏罗纪早期在特提斯大洋及太平洋东部海岸栖息, 在侏罗纪中期硅缪尔阶(Sinemurian)穿越美州中部的陆缘区 , 在整个太平洋都可见牠们的踪影 。在美国发现了一些属于早侏罗纪托尔阶(Toarcian)的海鳄亚目的零碎化石 , 但没法确定这些化石与欧洲的属种之间的亲缘关系。
      智利的海鳄化石残骸 , 化石属硅缪尔阶(Sinemurian)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1-19 19:03
      回复
        早侏罗纪托尔阶(Toarcian)我国的长鼻北碚鳄(Peipehsuchus teleorhinus)和以后的海鳄类不同 , 长鼻北碚鳄(Peipehsuchus teleorhinus)是生活于淡水湖泊 , 不过北碚鳄属(Peipehsuchus)颅骨结构已和其他真蜥鳄科(Teleosauridae)属种没有多大差别。
        长鼻北碚鳄(Peipehsuchus teleorhinus)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01-19 19:03
        回复
          在法国发现的尖头血红鳄(Haematosaurus lanceolatus)及玫瑰似长吻鳄(Gavialinum rhodoni)同属侏罗纪 , 两者的化石都相当破碎 , 尖头血红鳄(Haematosaurus lanceolatus)曾被划作蛇颈龙属(Plesiosaurus) 。 至于玫瑰似长吻鳄(Gavialinum rhodoni)属巴通阶(Bathonian)的海鳄类 , 血红鳄属(Haematosaurus)及似长吻鳄属(Gavialinum)只是疑难学名。
          玫瑰似长吻鳄(Gavialinum rhodoni)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01-19 19:04
          回复
            真蜥鳄属(Teleosaurus)包括巴通阶(Bathonian)法国的卡氏真蜥鳄(Teleosaurus cadomensis)及杰氏真蜥鳄(Teleosaurus geoffroyi) , 杰氏真蜥鳄(Teleosaurus geoffroyi)只有下颌残骸被发现 , 可惜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摧毁。在欧洲也发现了属于启莫里阶(Kimmeridgian)的真蜥鳄属未定种(Teleosaurus sp)的化石残骸。和以后长吻型的海鳄类不同 ,卡氏真蜥鳄(Teleosaurus cadomensis)只有短小的上颞孔 。卡氏真蜥鳄(Teleosaurus cadomensis)眶前孔(antorbital fenestra)退化并成为泪骨下的一个小孔 , 显示真蜥鳄属(Teleosaurus)已具有狭蜥鳄属(Steneosaurus)及洋蜥鳄属(Pelagosaurus)的特征。与洋蜥鳄属(Pelagosaurus)不同的是卡氏真蜥鳄(Teleosaurus cadomensis)有背向的眶部 。真蜥鳄属(Teleosaurus)仍保留了厚重的皮甲 , 真蜥鳄属(Teleosaurus)可能只是栖息于海岸的鳄类 。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01-19 19:04
            回复
              卡氏真蜥鳄(Teleosaurus cadomensis)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01-19 19:05
              回复
                早侏罗纪托阿尔阶(Toarcian)德国的板鳄(Platysuchus multiscrobiculatus)最大的颅骨长达45厘米 , 全长约3米。板鳄(Platysuchus multiscrobiculatus)躯体型态和博氏狭蜥鳄(Steneosaurus bollensis)的相似 , 板鳄(Platysuchus multiscrobiculatus)已具有一些现存鳄类的特征比如具有平坦的头骨并且和躯体保持水平。板鳄(Platysuchus multiscrobiculatus)的鳞甲要比博氏狭蜥鳄(Steneosaurus bollensis)及细嘴狭蜥鳄(Steneosaurus gracilirostris)更厚重 , 板鳄(Platysuchus multiscrobiculatus)有突出的髂嵴显示该部分附有较大的肌肉 , 此外牠的股骨头和现存的鳄类相似, 板鳄(Platysuchus multiscrobiculatus)有较强状的骨盆带及股骨 , 并具有较大的皮内成骨盾 , 前肢并没有大幅度的缩小 , 这显示板鳄(Platysuchus multiscrobiculatus)在陆上的移动力要较其他真蜥鳄类来得好 , 但是在陆上的移动力是比不上现存鳄类的。
                板鳄(Platysuchus multiscrobiculatus)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01-19 19:05
                回复
                  2025-08-25 23:10:1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托阿尔阶(Toarcian)德国的原型洋蜥鳄(Pelagosaurus typus)颅长最大可达38厘米 , 全长约2米 。原型洋蜥鳄(Pelagosaurus typus)有缩短的前肢 , 牠的前肢比博氏狭蜥鳄(Steneosaurus bollensis)的要纤细 , 原型洋蜥鳄(Pelagosaurus typus)头骨要较博氏狭蜥鳄(Steneosaurus bollensis)的来得修长及高 。 原型洋蜥鳄(Pelagosaurus typus)有较流线型的头骨 , 神经棘和脊椎之间的角度要较博氏狭蜥鳄(Steneosaurus bollensis)的来得小 , 和博氏狭蜥鳄(Steneosaurus bollensis)相比 , 原型洋蜥鳄(Pelagosaurus typus)躯体更具流线状。原型洋蜥鳄(Pelagosaurus typus)是保留了最少鳞甲的真蜥鳄类 , 皮肤的骨化盾已严重退化并可能极具弹性 , 原型洋蜥鳄(Pelagosaurus typus)可能是里阿斯统(Liassic)众多真蜥鳄类中最出色的泳手 , 和其他里阿斯统(Liassic)众多真蜥鳄类相比 , 原型洋蜥鳄(Pelagosaurus typus)的前肢已大幅退化 , 牠可能是以波动起伏的形式作游动。原型洋蜥鳄(Pelagosaurus typus)的骨板盾排列显示牠有较小的髂肋肌 , 但是牠有具弹性的躯干 , 原型洋蜥鳄(Pelagosaurus typus)大概更倾向以骨骼主轴摆动模式作游动 。
                  原型洋蜥鳄(Pelagosaurus typus)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3-01-19 19:06
                  回复
                    在意大利Cesana Brianza发现了两具细小的鳄类化石 , 化石属早托尔阶(Lower Toarcian) , 该化石有发达的皮内成骨及双凹型椎骨 , 皮内成骨没有狭蜥鳄属(Steneosaurus)所具有纵向的龙骨脊及钉状物 , 型态更接近原型洋蜥鳄(Pelagosaurus typus) , 因此这两具化石样本被认为是属于洋蜥鳄相似属(cf. Pelagosaurus sp) 。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3-01-19 19:06
                    回复
                      狭蜥鳄属(Steneosaurus)在侏罗纪时期的欧洲取得广泛的分布 , 在突尼斯 , 马达加斯加及亚洲也取得分布 , 已知在欧洲以外的狭蜥鳄属(Steneosaurus)种类只有巴通阶(Bathonian)马达加斯加的巴氏狭蜥鳄(Steneosaurus baroni) , 此外在达吉斯坦南部也发现了可能是属于狭蜥鳄属种类(Steneosaurus sp)的化石 , 化石属中侏罗纪的阿连阶(Aalenian) 。狭蜥鳄属(Steneosaurus)有更流线型的颅骨 , 前肢及背甲也开始退化 , 显示狭蜥鳄属(Steneosaurus)比真蜥鳄属(Teleosaurus)更适应大海的生活 。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3-01-19 19:07
                      回复
                        狭蜥鳄属(Steneosaurus)有许多种类 , 根据颅骨型态可以分作长吻型及短吻型 , 长吻型属种如下 :
                        早侏罗纪托阿尔阶(Toarcian)的博氏狭蜥鳄(Steneosaurus bollensis)和同时代英格兰的短头狭蜥鳄(Steneosaurus brevior)及细嘴狭蜥鳄(Steneosaurus gracilirostris) , 中侏罗纪法国的埃氏狭蜥鳄(Steneosaurus edwardsi) , 晚侏罗纪德国的普氏狭蜥鳄(Steneosaurus priscus)及马达加斯加的巴氏狭蜥鳄(Steneosaurus baroni)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
                        博氏狭蜥鳄(Steneosaurus bollensis)颅骨最大能长达1.03米 , 体长可达5米或以上。博氏狭蜥鳄(Steneosaurus bollensis)有较长的尾部 , 尾部成水平直线 , 这和长吻鳄(Gavialis gangeticus)相似 , 但是博氏狭蜥鳄(Steneosaurus bollensis)尾柱的神经棘要较长吻鳄(Gavialis gangeticus)的低 。由于博氏狭蜥鳄(Steneosaurus bollensis)尾部没有较高的神经棘 , 因此尾部的横截面较细小 , 尾部大概只能在水中拖动 , 尾部侧面平坦虽然能提高游动的效率但是却没法取得有效的推动力。由于皮内成骨(骨板)不能向腹外侧弯曲 , 因此博氏狭蜥鳄(Steneosaurus bollensis)的骨板盾只能作有限度的侧面移动 , 这也限制了牠的骨骼主轴摆动。如果要取得有效的推进力 , 尾部的肌肉是不能缺少的 , 博氏狭蜥鳄(Steneosaurus bollensis)腰部可能附连着较大的髂肋肌 , 皮内成骨的排列也把相关肌肉扩大 , 这也大大提高了游动的效率 , 博氏狭蜥鳄(Steneosaurus bollensis)被认为是以尾部侧向摆动模式作游动。
                        博氏狭蜥鳄(Steneosaurus bollensis)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3-01-19 19:07
                        回复
                          托尔阶(Toarcian)早期英国的细嘴狭蜥鳄(Steneosaurus gracilirostris)拥有狭蜥鳄属(Steneosaurus)中最长的颅骨 , 细嘴狭蜥鳄(Steneosaurus gracilirostris)体长只有2.5米 , 但是颅骨长达70厘米 , 上颌每边各有60颗牙齿 。细嘴狭蜥鳄(Steneosaurus gracilirostris) , 短头狭蜥鳄(Steneosaurus brevio)与原型洋蜥鳄(Pelagosaurus typus)都拥有较大的眶前孔 , 眶部在颅骨的背面显示三者为适应海洋而作出的转变 , 在进化树上细嘴狭蜥鳄(Steneosaurus gracilirostris)与短吻型的短头狭蜥鳄(Steneosaurus brevio)属姐妹群关系。
                          细嘴狭蜥鳄(Steneosaurus gracilirostris)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3-01-19 19:07
                          回复
                            巴通阶(Bathonian) 马达加斯加的巴氏狭蜥鳄(Steneosaurus baroni)与长吻鳄(Gavialis gangeticus)一样 , 夹骨齿占去下颌联合很大部分 , 巴氏狭蜥鳄(Steneosaurus baroni)齿数目多达31至40颗。巴氏狭蜥鳄(Steneosaurus baroni)与普氏狭蜥鳄(Steneosaurus priscus)有两个明确的共源性状 , 两者的方骨腹正中部分与耳枕骨接触 , 并且有短而宽的前额骨 , 巴氏狭蜥鳄(Steneosaurus baroni)与普氏狭蜥鳄(Steneosaurus priscus)被认为是属姐妹群关系。
                            巴氏狭蜥鳄(Steneosaurus baroni)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3-01-19 19:08
                            回复
                              2025-08-25 23:04:1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巴通阶(Bathonian)法国的巨鼻狭蜥鳄(Steneosaurus megistorhynchus)颅长约1米或以上 , 全长约5至6米 , 巨鼻狭蜥鳄(Steneosaurus megistorhynchus)有非常修长及锋利的牙齿 , 巨鼻狭蜥鳄(Steneosaurus megistorhynchus)大小與博氏狭蜥鳄(Steneosaurus bollensis)相彷 。
                              巨鼻狭蜥鳄(Steneosaurus megistorhynchus)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3-01-19 19: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