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名称:安徽铜陵郊区经济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2022-2035年)
规划范围:安徽铜陵郊区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范围总面积411.10公顷,包括大通工贸园、江北港园区,共二个区块。各地块规划范围及面积如下:大通工贸园,四至范围为东至陵江大道南段、南至京台高速、西至铜都大道南段、北至伏牛山路,规划总用地面积239.60公顷。
江北港园区,四至范围为东至现状同心村村委会西侧南北向水沟沿线附近,南至下圩村林家圩村民组南侧东西向村村通道路附近、西至同心村方家塘-东升河-下圩村合意村民组与先进村民组沿线、北至G347国道,规划总用地面积171.50公顷。
功能定位:根据新一轮城市总规确定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和市域产业空间布局,结合郊区经开区发展实际情况和自身需求,确定郊区经开区发展定位为: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合肥都市圈扩容和铜陵市拥江发展的机遇,加强产业引导,加快补链强链步伐,重点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非金属新材料3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壮大若干新产业、新业态,构建“3+N”的高质量产业体系,努力将郊区经开区建设成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区域辐射带动能力的安徽省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
规划范围:安徽铜陵郊区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范围总面积411.10公顷,包括大通工贸园、江北港园区,共二个区块。各地块规划范围及面积如下:大通工贸园,四至范围为东至陵江大道南段、南至京台高速、西至铜都大道南段、北至伏牛山路,规划总用地面积239.60公顷。


功能定位:根据新一轮城市总规确定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和市域产业空间布局,结合郊区经开区发展实际情况和自身需求,确定郊区经开区发展定位为: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合肥都市圈扩容和铜陵市拥江发展的机遇,加强产业引导,加快补链强链步伐,重点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非金属新材料3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壮大若干新产业、新业态,构建“3+N”的高质量产业体系,努力将郊区经开区建设成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区域辐射带动能力的安徽省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