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灯馈世吧 关注:117贴子:11,305
  • 5回复贴,共1

婚姻心理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美】卡伦·霍妮


IP属地:河南1楼2023-01-14 06:56回复
    青春期的孩子开始关注异性,受异性的吸引。这时候遇到喜欢的异性,他们会热烈地追求对方、靠近对方,但是不会想到与对方结婚。不仅如此,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中,明确表示“我一辈子都不结婚”的占比非常大。可是,随着年龄增大,大多数人都会放弃这种“幼稚”的想法,步父母的后尘,与人结婚生子。
    基督教的结婚誓词流传极广,甚至很多非基督教徒也会在婚礼中宣读这段誓词,因为它是那样贴合人们对婚姻的期待。谁不想找到自己“生命的伴侣”“唯一的爱人”?谁不想“永远”被爱,被人“尊敬”,得到一个人的“忠诚”?谁不希望有人“将我的生命交付与你”,“无论发生任何事情,都会在你身边”,能与自己相爱的人在死后“一起被埋葬”?
    这段誓词十分有针对性,针对的全是人们对人生的恐惧:孤独、不被爱、不受尊敬、遭遇背叛、无人依靠,甚至是对死亡未知的恐惧。它似乎在说:婚姻能帮你摆脱这些恐惧。


    IP属地:河南2楼2023-01-14 06:57
    回复
      人在幼年时的恐惧和无能为力,有一个有力的寄托,那就是长大。小孩子认为,长大之后,自己会变得有力量,有智慧来对抗一切。长大之后,小时候的问题确实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决。比如,小时候父母说“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会把你吓得瑟瑟发抖,长大后却希望能赶紧摆脱父母。
      我们本来是完整的,所谓的爱情就是对于那种完整的希冀和追求。所有人进入婚姻时,都是怀着期待的。这种期待和儿时期待长大是一样的。只是长大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进入婚姻是一个瞬间的过程。
      有情感、道德和法律撑腰,你可以理直气壮地依靠一个人,因此获得安全感。你也可能发现,你的伴侣并不像你所期待的那样,你会尝试用“磨合”之类的说法做出解释。


      IP属地:河南3楼2023-01-14 06:57
      回复
        爱情的基本倾向是奉献,衡量一个人对异性有无爱情、强度如何,可以通过“是否发自内心帮助所爱之人做其所期待的事情”这个标准来判断。面包和爱情并不是只能二选一的对立条件。放弃面包,只要爱情,那么你的婚姻会马上“饿死”;只选择面包,你会发现你的婚姻根本不是婚姻,而是一项工作。
        爱情更激烈、更炙热;友情更松弛;亲情因为血脉相连,更牢固。一个正向的婚姻模式,应该是“妻子+丈夫”vs人生(工作、生活等),而不是妻子vs丈夫,或丈夫vs妻子。“经营”这个词,注定是和功利、公式、套路、目的性捆绑在一起的,如果我们将婚姻过成这样,那实在不是一件美好的事。
        在一起是否合拍还是看我们是否愿意带着尊重、理解和爱意去处理好婚姻中的冲突。如果冲突不大,只要双方愿意妥协就没有任何问题;如果不能理解对方,能够做到相互尊重就行;实在不行,那就交给爱去解决吧。


        IP属地:河南4楼2023-01-14 06:57
        回复
          人们对爱情与婚姻的追求、对伴侣的渴望、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是相似的。不同的只是原生家庭的不同和受教育的不同,成长环境导致我们的性格情绪、生活习性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等不同,不仅是男人和女人之间不同,其实每个人之间都是不同的,这是必然。
          我们需要不断地去学习,学习如何调整、修正、引导、丰富我们的婚姻,以及学会如何处理随时可能发生的各类问题。男人有时加班并不是真正的加班,而是借口加班延迟回家、缺席家庭生活,仿佛钻进了独属于自己的秘密洞穴里休憩。
          如果丈夫与妻子关系紧张,甚至时常发生冲突,那么他可能会在其他地方宣泄紧张的情绪,例如在工作中、同性间,或者找其他女性陪伴自己。他之所以会找其他女性,是因为他不害怕无法满足她们,他们的关系中没有法律和道德的义务。正因为如此,与非婚姻关系的女性相处时,男人更容易获得放松、愉悦和满足的感觉。


          IP属地:河南5楼2023-01-14 07:03
          回复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工作生活压力的加重,越来越多的男人借口加班在办公室逗留、在车里待着。哪怕什么都不做,只是发呆或是听音乐,也要待在那里迟迟不肯回家。这并不代表他们不忠诚或逃避家庭责任,他们只是需要独处空间而已。
            丈夫需要独处空间时,不妨坦然地对妻子说出自己的诉求。比如,直接说:“我想自己单独待一会儿,可以吗?”而不是采取欺骗的方式,引发不必要的误解。不仅是丈夫,妻子同样也希望可以在烦琐的工作和家庭生活中喘口气,独处一会儿,也希望得到另一半的理解与支持。面对这种情况时,双方可以坦然沟通,理智地提出诉求和质疑。
            受表达能力的限制,对于孩子来说,直接表达欲望并非易事。即便表达出来往往也不会被认真对待。孩童严肃的神情不是被视作幼稚的可爱,就是被忽视或者被拒绝。孩子比成人更无力面对这一切,他们甚至不被允许释放自己的愤怒,也没有足够的智慧去处理这些经历。


            IP属地:河南6楼2023-01-14 07: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