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进入《弟子规》,我们把「总叙」念了一遍,我们翻到六十页,《弟子规.总叙》。我们也提到了,这个「弟子」不是指小孩子而已,而是我们每一位愿意学习圣贤教诲的学生,都称为弟子。「规」是规范,我们遵守这样的规范,就能够让自己的德业日渐提升。
【弟子规。圣人训。】
这是圣贤人的教诲,而这句教诲是从孔夫子的教诲当中撷取出来,我们在《论语》里面有看到这句,在《论语.学而第一》里面就有。
【首孝弟。】
这个『首』也就是提到做人的根本在哪?在孝道跟弟,友爱兄弟,尊敬长辈。『孝弟』,「弟」里面还包含一个很重要的态度,就是恭敬之心,对长者的恭敬。而一个人的道德、学问都是从孝跟敬当中不断的提升,不断的流露出来。其实一个人只要做到「孝」跟「弟」,相信他就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诸位朋友,有没有觉得:有这么夸张吗?其实「大道至简」,很深奥的道理,其实都是很根本、很简单的。
我们回想一下历史,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哪一个朝代历史最悠久,国运最昌盛?周朝。多少年?八百年。请问为什么周朝可以延续八百年?凭的是什么?孝跟弟。我们只读了「周朝八百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们也常常看到,别人的子子孙孙为什么这么优秀?只看到结果,对自己没大帮助,一定要把原因找出来,我们就可以从中得到很好的启示。
周朝它开国是周文王、周武王,而周文王的父亲叫太王。太王生了三个儿子,老大是泰伯,老二是仲雍,老三是王季,王季生了周文王,周文王又生了周武王、周公。当初太王刚好看到他的孙子周文王诞生的时候,觉得周文王有帝王之相,有圣主之相。但是他的父亲排第几?排老三。结果他的大伯泰伯看到了父亲看到孙子脸上的喜悦,他了解到他的父亲想把王位传给谁?王季,希望往后能传到这位孙子的手上。泰伯很善体父亲的心境,所以他不声不响趁著要去帮父亲采药的这个理由,就跟他的二弟仲雍相约,两个人就上山去了,去了以后就没有再回来。因为他希望让父亲能够好做事,不用顾於他是长子,能直接就传给他的三弟王季,继而再传给周文王。




【弟子规。圣人训。】
这是圣贤人的教诲,而这句教诲是从孔夫子的教诲当中撷取出来,我们在《论语》里面有看到这句,在《论语.学而第一》里面就有。
【首孝弟。】
这个『首』也就是提到做人的根本在哪?在孝道跟弟,友爱兄弟,尊敬长辈。『孝弟』,「弟」里面还包含一个很重要的态度,就是恭敬之心,对长者的恭敬。而一个人的道德、学问都是从孝跟敬当中不断的提升,不断的流露出来。其实一个人只要做到「孝」跟「弟」,相信他就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诸位朋友,有没有觉得:有这么夸张吗?其实「大道至简」,很深奥的道理,其实都是很根本、很简单的。
我们回想一下历史,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哪一个朝代历史最悠久,国运最昌盛?周朝。多少年?八百年。请问为什么周朝可以延续八百年?凭的是什么?孝跟弟。我们只读了「周朝八百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们也常常看到,别人的子子孙孙为什么这么优秀?只看到结果,对自己没大帮助,一定要把原因找出来,我们就可以从中得到很好的启示。
周朝它开国是周文王、周武王,而周文王的父亲叫太王。太王生了三个儿子,老大是泰伯,老二是仲雍,老三是王季,王季生了周文王,周文王又生了周武王、周公。当初太王刚好看到他的孙子周文王诞生的时候,觉得周文王有帝王之相,有圣主之相。但是他的父亲排第几?排老三。结果他的大伯泰伯看到了父亲看到孙子脸上的喜悦,他了解到他的父亲想把王位传给谁?王季,希望往后能传到这位孙子的手上。泰伯很善体父亲的心境,所以他不声不响趁著要去帮父亲采药的这个理由,就跟他的二弟仲雍相约,两个人就上山去了,去了以后就没有再回来。因为他希望让父亲能够好做事,不用顾於他是长子,能直接就传给他的三弟王季,继而再传给周文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