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吧 关注:913,898贴子:12,234,277
  • 34回复贴,共1
求助

如何评价历史上的魏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三国演义》中,魏延被写的很张狂,有反骨,是一反贼形象。罗贯中还用魏延意外熄灭七星灯来拉低魏延在读者中的形象。
但在其他史书上,魏延也算是为刘备,诸葛亮所器重的。那该如何抛开演义的刻板形象来客观分析魏延这个角色呢?
(历史小白,请谅解)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12-03 19:55回复
    一个认不清自己地位的武人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2-12-04 11:14
    回复
      2025-08-29 23:20:4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一心想建功立业,却在汉中憋了那么多年,其实是被关羽拖后腿了,一直到诸葛亮北伐才有机会立军功,可惜诸葛亮一伐用马谡做先锋,呵呵了,感觉诸葛亮并不是太想让魏延立太多军功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2-12-04 11:23
      回复
        不就是一个谋求上位的武人么?乱世时,武人会被重用,但是基本的秩序建立后,武人就要被拴上链子的重用。


        IP属地:浙江6楼2022-12-04 12:30
        回复
          历史上就有对魏延的评价,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能善待士卒武功很好,但却很高傲,很多人不跟他玩,差不多就是这个通俗意,东吴的孙权认为他是个。小人。
          综合来看,这个人有能力会带兵打仗,而且有不错的想法,但是性格高傲,容易跟人发生冲突。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2-12-04 17:28
          收起回复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2-12-08 16:05
            回复
              政治一塌糊涂。诸葛亮北伐每次都要请示刘禅走程序,魏延怎么会想到诸葛亮死后会让人直接接班接着战斗?同样诸葛亮会遗命杨仪统大军继续五伐吗?众人会服杨仪?只有全军先退回汉中待命,然后关键将领回成都先把兵权交还刘禅再重新分配,之后计未来如何。
              魏延急不可耐要接诸葛亮盘,首先就是不把刘禅放眼里,还陷诸葛亮不忠不义。孔明虽代行国事,但说到底他始终是臣有些事不能僭越,不然史官刀笔和御史弹劾,你让一个死人还怎么自白?


              IP属地:挪威11楼2022-12-27 08:27
              回复
                魏延很像关羽,不过他没有关羽和刘备那么铁的关系,自然也没人护着他,你看关羽发个火除了刘备都得劝,魏延发个火没人鸟他,指挥作战方面俩人各有千秋,个人勇武上关羽可能更好点


                IP属地:山东17楼2023-01-16 14:22
                回复
                  2025-08-29 23:14:4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生不逢时,刘备活着或者刘禅亲政后凭借其部曲出身,都会重用。可惜了。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3-01-29 11:37
                  收起回复
                    没刘备的关羽。。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20楼2023-02-01 15:09
                    回复
                      魏延出身太低了,部曲出身,所以很难升到最高的位置。
                      其实魏延的出身能做到乡侯,征西将军,前军师已经很好了,但是他不知足想趁诸葛亮s做大统帅,前提是要刘禅认命吧,他却自己来。你眼里还有没有刘禅这个皇帝?
                      再说就因为你魏延是部曲出身,在士族眼里你就是个异己,异类,他们是不允许一个部曲出身的人站在他们头上的,所以刘禅问这些士族魏延和杨仪谁造f,人家都说魏延,杨仪只是明枪,朝中的士族才是暗箭。
                      所以魏延很可惜,没这件事,明明可以挤掉赵云和关张马黄为一传的,结果被安排到了罪人传。
                      有人说了草根就不能逆袭了?非也,学习,吕蒙和丁奉,吕蒙读书,丁奉学习计谋然后学做人。然后找机遇。
                      吕蒙有孙权劝学的记载,丁奉没有,你在胡说,丁奉在历史有出计的记载,计除孙綝没有读过书的人能做到?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23-02-12 13:11
                      收起回复
                        比演义里更狂的一个人。


                        IP属地:上海23楼2023-03-03 16:12
                        回复
                          小关羽,史书说的很明白了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23-03-12 14:33
                          回复
                            陈寿:“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以勇略任,并咸贵重。平日诸将素不同,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魏延以勇略任……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杨戏的《季汉辅臣赞》中赞魏文长:“文长刚粗,临难受命,折冲外御,镇保国境。不协不和,忘节言乱,疾终惜始,实惟厥性。”
                            孙权:“杨仪、魏延,牧竖小人也。虽尝有鸣吠之益于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
                            张耽:“使以故之明君靡不慎于将相也。然议者举将多推宿旧,未必妙尽精才也。且韩信之举,非旧名也;穰苴之信,非旧将也;吕蒙之进,非旧勋也;魏延之用,非旧德也。盖明王之举,举无常人,才之所能,则授以大事。”
                            裴松之:“由今观之,皆以亮不用延计为怯。凡兵之动,佑敌之主,知敌之将。邈之不用延计者,佑魏主之明略,而司马懿辈不可轻也。亮欲平取陇右,且不获如志,况欲乘侥幸,尽定咸阳以西邪!”
                            李苗:“每读《蜀书》,见魏延请出长安,诸葛不许,叹息谓亮无奇计。”
                            魏元忠:“夫才生于世,世实须才。何世而不生才?何才而不资世?故物有不求,未有无物之岁;士有不用,未有无士之时也。志士在富贵与贱贫,皆思立功名以传于后,然知己难而所遇罕。士之怀琬琰就煨尘、抱栋干困沟壑者,悠悠之人直睹此士之贫贱,安知其方略哉!故汉拜韩信,举军惊笑;蜀用魏延,群臣觖望。此富贵者易为善,贫贱者难为功也。”
                            何去非:“蜀师每出,魏延常请万兵趋他道以为奇。亮每拒之,而延深以愤惋。孔明之出者六,盖尝一用其奇矣。声言由斜谷而遂攻祁山,以出魏人之不意。一旦而降其三郡,关辅大震。卒以失律自丧其师,奇之不可废于兵也如此!而孔明之不务此也,此锐于动众而尤其智以用之也,呜呼!非汤武之师,而恶夫出奇卒以丧败其众者,可屡为哉?”
                            程公许:“魏延骁勇,欲以奇兵间道与大军会,孔明信用其说,安知三秦之不归于汉?”
                            胡寅:“兵行诡道求胜而已,延之计可用甚明。而孔明不从。或谓孔明长于治国而短于将略;或谓孔明疑延不敢委也。”
                            洪迈:“魏延随公出,辄欲请兵万人,与公异道会于潼关,公制而不许,又欲请兵五千,循秦岭而东,直取长安,以为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史臣谓公以为危计不用,是不然。公真所谓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方以数十万之众,据正道而临有罪,建旗鸣鼓,直指魏都,固将飞书告之,择日合战,岂复翳行窃步,事一旦之谲以规咸阳哉!”
                            陈普:“羽不能当一面,魏延何敢比淮阴。”
                            陆文圭:“魏延及杨仪,两人蜀俊乂。各怀专忌心,曲直竟谁在。孔明惜其才,未尝辄偏废。渭南反斾归,师在千里外。朝臣意左右,魏为杨所害。杨亦不得死,晚用姜维辈。蜀竟以是亡,束手付邓艾。艾复矜其功,受制于钟会。四人共一律,皆以专忌败。家国莫不然,鸣呼可为戒。”
                            王夫之:“魏延请从子午谷直捣长安,正兵也;诸葛绕山而西出祁山,趋秦、陇,奇兵也。高帝舍栈道而出陈仓,以奇取三秦,三秦之势散,拊其背而震惊之,而魏异是。”
                            王萦绪:“武侯初伐曹魏,魏延直出褒中以取长安之计不用,纸上谈兵者几以为千古恨事。然劳师袭远,兵家所忌,且曹魏人才以之敌武侯而不足,以之敌诸将而有余。即以街亭之事观之,谡之才未必在延之下,一违节制,即败于张郃。况千里袭人,万一有张郃其人者,或拒于前,或断其后,岂不损国威而败乃公事乎?延之计,所谓行险以侥悻者也。”
                            冒鹤亭:“魏延之反,亦冤辞也。其人过于自负,叹恨己才,用之不尽,故诸葛卒后,曰(延语上已引,此处略)。盖欲遣行者护丞相丧归,自留渭南,与司马决斗。其才不及诸葛则有之,其兴复汉室之心,与诸葛同也。而杨仪素与延不平,不欲下之,便引诸营相次还,延于是怒,先仪南归,烧绝栈道,使仪归不得。此则逞一朝之忿,而忘君国之大事矣。陈寿于延传末云:‘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就背叛。’斯为得之。蜀中人才本少,横加延以反名,长城自坏,仪之肉宁足食哉!”
                            郝经:“(杨仪)以私忿杀大将,罪浮于延。”


                            IP属地:浙江25楼2023-05-13 18: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