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原著吧 关注:13,789贴子:472,652

关于近代、福建通天大圣信仰,与通天教主、截教原型考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辽宁1楼2022-11-26 00:18回复
    以下资料搬运自CSSCI期刊《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文系教授王枝忠、福州大学闽台文献研究所副教授、顺昌县博物馆馆长王益民曾三次对该县和邻县周边地方做了普查。在田野调查中发现,现存镌有“通天大圣”字样的石碑,除去宝山峰顶俗称南天门附近二通分别镌刻有“通天大圣”、“齐天大圣”的“双圣碑”不计外,尚有十七通。其中有的只书“通天大圣”四字,计十二通;有的书“玉封通天大圣”,计一通;有的书“通天大圣仁济真君”,计三通;有的书“通天大圣仁济真君神位座”,计一通。镌刻了“齐天大圣”的有二通,具体情况是这样的:一处是两碑并立,右碑质地系砖,竖行阴刻楷体碑文“通天教主齐天大圣”;左碑乃石碑,竖行阴刻楷体碑文“通天大圣”。另一处在宝山峰顶俗称南天门附近一座面积不大的简陋建筑内,两通石碑并立。右碑上方横刻,“宝峰,”二个小字,中间竖刻,“齐天大圣”四个大字,下端横刻“神位”两个小字;左碑上方无字,中间刻“通天大圣”四个大字,下端也是“神位”两个字。以上这些石碑大多数没有年款,或因年代久远漫漶太甚,无法识读。目前可辨认者最早为明“洪武甲子”,计一通;其次是明“正德二年”,计一通;再有是明“万历八年”、“万历十二年”,各一通,均为镌有“通天大圣”字样的石碑;仅用干支纪年、具体年代不明的二通,分别为,“丁亥年七月”、“己亥年六月”,也是镌有“通天大圣”字样的石碑。其实,即便没有年款或无法识读的,仅从石碑本身来判断,年代也应该较为久远了。还有这类石碑大多和另二通分别镌有“本坛土地”和“黄公道者,”字样的石碑树立在一起,一字排开,而且顺序都一致,都是中间为“通天大圣”碑,左右为“本坛土地”和“黄公道者”碑,二者的左右次序也没有颠倒的现象;有的是同一通石碑上镌刻了“通天大圣”、“本坛土地”和“黄公道者”,左右排列顺序也与分三通者的情形一致。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2-11-26 00:18
    回复
      2025-08-30 18:43:2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显而易见,当年“大圣”信仰在这儿是十分兴盛的。而从保存至今的石碑几乎全部书写“通天大圣”字样可证,至少在明初直到万历年间,这里盛行的都是通天大圣信仰,而不是齐天大圣信仰。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2-11-26 00:19
      回复
        实际上,通天大圣信仰的历史还可以大大上溯。因为,上面所说的宝山“双圣碑”(双圣神位)之一就是“通天大圣”碑,据考证它们应该是元末明初时就有的文物。还可以再上溯:顺昌县博物馆藏有北宋理学家杨时的家谱《杨氏族谱》,上面记载杨时先祖“唐进士授西镛州司户始祖子江公”的墓图上标明,该坟座落在顺昌东郊外弥勒献肚形坐亥山巳向,墓图西侧标识“顺昌东门来水”,东侧标识“通天庙”。我们可以断定,这庙所祀之神应该就是通天大圣。而这时该庙居然就已成为一个足可作为方位标志的建筑,说明这庙在周围已是一个显著的标志,人们对它都很熟悉了。那么,不也可以证明早在北宋初乃至更早的五代时期,“通天大圣”在这里已经赫赫有名,人们对于“通天大圣”的信仰已经深入人心了吗?可见,从北宋初乃至五代起到明代中叶这段很长的时期里,顺昌盛行的主要是“通天大圣”信仰。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2-11-26 00:19
        回复
          但是,这里从某一个时候起也兴起了“齐天大圣”的信仰,上文所说二处“双圣碑”(双圣神位)就是明证。而且这二处的排列位置是一样的,都是“齐天大圣”碑在右,“通天大圣”碑在左。这恐怕不会是偶然的巧合吧?当然,其中一处的“齐天大圣”碑是砖刻,“通天大圣”碑是石刻,这似乎既可以解读为原来这里只祀奉“通天大圣”,“齐天大圣”碑是后来添加的;也可以解读为原来这里同时祀奉“通天大圣”和“齐天大圣”,只是“齐天大圣”碑坏了,于是后来在原位添加了砖刻的。但从二处都在同一地点存在位置排列相同的“双圣碑”,尤其是年代大致可确定为元末明初的宝山“双圣碑”并列的情况判断,“双圣”信仰有过一个并存交替的阶段。质言之,它应该有过一个“通天大圣”和“齐天大圣”“争雄”的阶段,而且那时间当是在元、明时期。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2-11-26 00:19
          回复
            而自从长篇小说《西游记》把孙悟空的形象最终定型以后,在顺昌流传了许久的大圣(不论是通天大圣还是齐天大圣)就逐渐被孙悟空取代了。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2-11-26 00:19
            回复
              《西游记》四十八回唐僧一行过通天河时,带路人说的“利重本轻,所以人不顾死生而去”,“当年家有五七人一船,或十数人一船,飘洋而过”到海外贸易。从五代起,福建的海外贸易就很发达,宋元时代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三言》、《二拍》里有不少福建商人的故事,《转运汉巧遇洞庭红》里的文若虚是苏州人,经过海外冒险,到福建把奇货卖给波斯商
              人发了大财,最终在“闽中做了一个富商”。《西游记平话》或《西游记》“前世本”的作者曾经生活在福建,感受到海洋文化,具有海洋情结,并非完全不可能。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2-11-26 00:19
              回复
                福建的文化土壤使孙悟空得以成长,以福建泉州人李贽为代表的人文主义时代思潮使其精神世界得到升华,福建长乐人谢肇淛对此作了精辟的评论:“《西游记》曼衍虚诞,而其纵横变化,以猿为心之神,以猪为意之驰,其始之放纵,上天下地,莫能禁制,而归于紧箍一咒,能使心猿训伏,至死靡他,盖亦求放心之喻,非浪作也。”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2-11-26 00:19
                回复
                  2025-08-30 18:37:2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另外,不说别的,在明代,福建一代的国产海盗是很能打的,林阿凤击毙西班牙驻菲律宾总指挥戈尹特,在邦阿西楠省的林加延湾建立都城,自称国王,后来郑成功也打赢了荷兰人。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2-11-26 00:20
                  回复
                    所以说,截教、通天教主代表的,是当时为主流儒家、佛教、道教所孤立的,以李贽、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为代表的的人文主义(别问我说阐教、截教的战争死了很多人,为什么说人文主义,相信我,西方文艺复兴、宗教**、****时期死的人更多,后面哥伦布就不用说了)。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2-11-26 00:20
                    收起回复
                      至于有人说猕猴信仰,是,福建有些地方有神猴信仰,孙悟空也有印度神猴哈奴曼这个原型,但是从目前的文献上(我只认CSSCI)看,没有人说通天大圣、齐天大圣最初就是神猴,只是西游记这本书出世后,他们和福建本土神猴信仰都变成孙悟空了。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2-11-26 00:20
                      回复
                        九楼被吞内容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2-11-26 00:22
                        收起回复
                          6楼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2-11-26 00:36
                          回复
                            补6楼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22-11-26 00:42
                            收起回复
                              2025-08-30 18:31:2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9th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22-11-26 00: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