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猎吧 关注:40,133贴子:409,432
  • 31回复贴,共1

【资料教程】关于器材(弓、箭、靶子、护具)选购的一些意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前辈们在器材选购的原则上已经有了不少总结。
详见:
也谈新人选弓:https://tieba.baidu.com/p/6658912685
美猎新人装备指南:https://tieba.baidu.com/p/6645236295
本篇资料整合了以上两个精品贴关键的概念部分,也增添了一些装备的基础知识,主要想从实用的角度为新人提供一些器材选购的意见,希望能帮助新人积累些基础概念,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浪费,也希望新人能获得更好的射箭体验与技术提升。当然,如果有没讲到位的地方,也希望弓友们不吝赐教或是提出意见。
一、弓与箭的选购
1、有没有必要买自己的器材
很多新人在购买器材前都会考虑这个问题,到底有没有必要买一套自己的装备,这里编者仅以自身经验为主,分情况为新人提供一些建议。
首先,在决定购买器材之前,需要明白以下几件事:第一,射箭是一项需要长时间练习,并持续投入精力、时间、汗水,不断磨练,才能达到并维持一定水平的运动。第二,射箭需要一块有足够空间、足够安全保障的专业场所或非公共属性的场地进行练习。第三,射箭不仅仅需要依靠练习来提高成绩,还需要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才能更进一步提升水平。第四,装备在练习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损耗,或随着射手水平的增长,出现装备升级的需求,这些都是后期需要有大小资金投入的。第五,射箭的第一追求是准度,新人在具备一定水平之前,盲目追求高磅数、远射程没有太多实际意义(射不准的话,射的远又有什么用呢)。
通常新人打算买装备时,会有几种情况,一是有条件在箭馆接触射箭,且打算在箭馆练习;二是在箭馆接触射箭,但自己有场地练习;三是暂无条件在箭馆接触射箭,但自己有场地,并打算摸索练习。
对于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而言,一般并不建议过早购买自己的装备,主要是新人在比较正规、靠谱的箭馆完全可以用馆弓渡过初始的入门阶段,且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才能知道自己是否真的对射箭有足够的热情和耐心去坚持,毕竟也有很多人在入门后就丧失了兴趣。当新人经过理论学习与初步实践,并能在近距离取得不错的稳定成绩,如果决心继续坚持下去,就可以考虑买一套适合自己的器材了。
对于第三种情况,一般也是建议经过理论学习,并能确保练习场地安全的前提下,购买一套性价比较高、质量性能靠谱的器材进行练习。
2、弓的选购
(部分参考射箭沙龙:Topgas 也谈新人选弓)
(1)磅数及拉距的选择
一般而言,大多数成年男子能稳定控弓的磅数在25磅~35磅之间,大多数成年女子能稳定控弓的磅数在15磅~25磅之间。新人对于磅数的选择关键在于“可稳定驾驭”,具体方法可以用30秒原则来判断,即搭箭开弓后,能维持30秒相对稳定的满弓状态,前后手没有明显的抖动即可。在此基础上,可选择接近自己能力上限的磅数,相对稍高一点的磅数,对撒放也会有一定的容错。
如果新人有机会在箭馆接触射箭,也可以通过馆弓来判断合适自己的磅数。如果没有机会接触射箭,那么男性选择25磅~30磅入门,女性选择15磅~20磅入门是比较稳妥的。当然,也有男性35磅~40磅入门的情况,但毕竟是少数,且这种情况通常在之前有过低磅数的体验。一般情况下是不推荐新人使用超过35磅入门弓的。此外,身材形态、是否锻炼与能开弓的磅数之间也无必然联系,一些新人体格壮硕,但二十五磅的弓依然难以控稳,毕竟射箭用到的肌肉群与肌肉控制方式与普通锻炼是有区别的。
选择合理的磅数进行练习,新人会比较容易上手,练习时不易疲劳,能保证足够的练习量,也比较方便调整动作,有利于射准与初期成绩的提升,对建立信心,保持兴趣会有很大帮助,且30磅的弓配10格令每磅的箭,完全能适应30米内的射准练习,参加业余赛也足够了。
而过高的磅数新人将难以驾驭,勉强开弓且不能维持稳定的动作输出,无疑会对射准产生巨大影响,而脱离准度的高磅数也没有实际的意义,其次,难以驾驭的弓会使意外空放、错放的概率增加,同时,高磅数也会增加箭与箭靶的损耗。不过有些新人觉得练一段时间应该就能适应了,但在你适应的这段时间里,可能为了强开弓,已经形成了各种不利于射准的借力动作,这会阻碍后期技术水平的提升,到时候如果再想有所突破,或许整个动作体系都有可能要推到重来。此外,不符合射箭原理的动作也会增加运动损伤的风险,疲劳程度的增加也不利于训练量的维持,且如果一段时间没有进行练习,磅数越高,不适应感会越明显。最后,高磅数的弓也较难在二手市场中找到买家变现,装备流通性并没有中低磅数的弓好。因此,想着在磅数上一步到位实际上并不现实。
不过还有一点需要说明,我们也不能简单的认为,可以通过低磅数弓的练习就能掌握高磅数弓了,低磅数弓仅仅是更容易帮助射手建立正确的动作体系,为将来可能的装备升级打下基础,想要掌握高磅数弓依然需要在力量、耐力、身体控制等方面进行适应与训练提高。
拉距的选择相对比较简单,推荐新人使用计算法。先测量臂展长度,在身体站直的情况下,背贴墙面,双臂向两侧自然平伸,手掌展开,测量左手中指尖到右手中指尖的最大距离,得出臂展,并以厘米计量。
接着套入计算公式:
拉距(英寸)=臂展长度(厘米)÷2.54(厘米英寸单位换算值)÷2.5(拉距换算比值)
即:拉距(英寸)=臂展长度(厘米)÷6.35
或:拉距(英寸)=臂展长度(英寸)÷2.5
计算举例:臂展长度为178厘米,套入公式178÷2.54÷2.5,得出理论拉距为28.03英寸。一般理论拉距与实际拉距不会相差太大。



(2)品牌及样式的选择与弓性能上的考量
对于很多新人而言,入门第一把弓的决定因素实际上取决于预算,所以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一般推荐选购一把性价比较高,且弓型、品牌较为主流的国产美猎(如老黑、军兴、布衣村夫、巴尔、炎字弓坊、刚刚好等)。对于弓型结构或性能差异上的考量,新人可不必过于纠结,自己喜欢哪种就选哪种也可以,当然一些非主流弓型的避坑还是要考虑的,比如玻璃纤维弓与复合弓把型的弓,特别是复合弓把型的弓,这种弓型直接套用复合弓的弓把造型,推弓点非常靠后,会导致容错、拉感、震动、指向性等方面体验很糟糕。然后是一些需要有一定技术基础才能掌握的装备也不推荐新人选购,比如对开弓直线力有较高要求的大钩子反曲弓(弓稍反曲量比常规反曲弓要大很多,如果开弓直线力不到位,弓稍有扭转的可能,对射准有比较大的影响)。
左图玻璃纤维弓,右图复合弓把型的弓

下图为大钩子反曲弓

此外,新人也不必过于纠结长弓弓型与反曲弓型在箭速、效能、容错上的差异,因为这些差异在新人的技术水平上是难以体现的。
当然,如果预算充裕,选购一些中高档配置的装备或是进口弓也可以,但建议新人不要想着在装备上一步到位,或是觉得价格越贵的弓在性能上就一定越好(贵的弓在品质和性能上不会差,但也要考虑关税与品牌溢价的因素)。毕竟射箭成绩终究取决于人的技术水平,高手使用一把普通价位的弓同样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装备性能需要有一定的技术水平才能呈现锦上添花的效果,且随着后期技术水平的提升,装备上也会有升级的需求。
(3)常见的弓性能描述讲解
(部分参考B站:陷阵营伙夫长对弓性能讲解的视频)
对于一张弓的性能描述,最直观的应该就是弓的拉力曲线图了。
拉力曲线图由横轴拉距、纵轴磅数与图表中拉距磅数相对应的点连线构成。它能最直观的体现弓在特定拉距下的拉力变化程度,也能反映弓的拉感变化、储能对比等。
下图为弓的拉力曲线图

通过不同弓的拉力曲线对比,也能从图表上表明两张弓在理论性能上的区别。比如下图中两张弓在28英寸拉距下都是49磅拉重,但红色曲线的弓在28英寸拉距前要比蓝色曲线的弓拉感弱,而28英寸拉距后,红色曲线的弓在拉力上的变化要比蓝色曲线的弓更迅猛,也就是拉感上的对比会更硬一些。当然,拉距在19英寸~28英寸之间,红色曲线的弓在拉力上的变化也要比蓝色曲线的弓更快,也就是图标上的曲线上升更陡,同样会使红色曲线的弓在拉感变化上感觉开始变硬了些。
下图为两张弓的拉力曲线对比图

通过拉力曲线图的对比,也可以了解弓的理论储能情况,大家都明白做功的含义,开弓所做的功就是克服不同拉距上的力将弓弦拉至靠位点,那么在这一过程中克服的力越多,所做的功就越大,也意味着弓的储能就越大。在拉力曲线图上可以将拉力曲线与拉距轴扫过的面积视为弓的储能区,面积越大,弓的储能就越大。红色曲线与蓝色曲线的弓在28英寸拉距下都是49磅,但蓝色曲线的弓在整个开弓过程中所需的开弓拉力都更大,那么也就意味着蓝色曲线的弓储能会更多一些,如果两张弓在能量转换效率上相同,那么同等箭重的情况下,蓝色曲线的弓将会有更快的箭速。
下图为两张弓28英寸拉距下拉力曲线的理论储能对比

而说到能量转换率(也就是效能),即弓的弹性储能转化为箭支动能的效率,需要了解的一点是,弓片、减震甚至弓弦都会因为自重而损耗弓片回弹能量的释放,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弓长越长,或者弓臂、弓弦越重,弓自身损耗的储能占比就越多,相对的效能就越低,所以,弓在结构与材料上不断设计改良,逐渐演化出了弓长较短、效能较高,且弓臂自身较轻的层压反曲弓。当然,如果箭重增加,能进一步争夺弓的储能分配,弓的能量转化效率也会适当提高,但需要注意的是,重箭能量的表现形式主要为动能(物体质量与速度平方乘积的二分之一),并不仅仅在于箭速的改变。
对于反曲弓而言,特别是钩子反曲,有一个概念常被提起,那就是所谓的“甜区”。反曲弓的“甜区”是指开弓后半程,拉力随着弓弦接近靠位点而提高,但拉力提高的幅度会比较平缓,拉感不会像长弓那样陡然变硬,属于反曲弓在拉感上的体验优势。当然,这种拉感体验并不能与复合弓那种后半程拉力变小的体验相提并论,毕竟反曲弓的拉力仍会随拉距的增加而提升,并不会像复合弓那样省力变小。
最后,还有一个常被提起的性能描述就是容错,一般而言,弓的容错性主要取决于弓长,弓长越大,自重越大,在惯性的作用下,自身的稳定性就越强,同时,弦长越大,垂直于开弓平面上的弓弦干扰对弓片回弹的影响就越小,且长弓的勾弦夹角也会比短弓更大,弓弦不容易挤压手指,对撒放的干扰会更小。
因此,如果新人能够选择弓长较大的弓,对射准练习还是比较友好的,如果弓长选择过短,比如选用弓长在56英寸以下的弓,会由于勾弦夹角较小,弓弦更容易挤压手指,而导致新人不好驾驭。
下图为长弓短弓在垂直于开弓平面上相同的弓弦干扰对弓片回弹影响的对比

下图为长弓与短弓勾弦夹角的对比

(4)主视眼与左右手弓的选择
所谓主视眼是指大脑优先接受成像分析与定位物体的眼睛,也称注视眼或优势眼,简单的说就是双眼成像时,某只单眼会占主导地位,双眼成像会跟某只单眼成像更接近。而主视眼可能是左眼,也可能是右眼。
通常主视眼会影响左右手弓的选择,理想状况下,主视眼为右眼,惯用手为右手(右撇子),推荐使用右手弓(右手勾弦,箭杆在右眼下方,右眼主视瞄准,左手持弓,持弓时弓窗开口在左);主视眼为左眼,惯用手为左手(左撇子),推荐使用左手弓(左手勾弦,箭杆在左眼下方,左眼主视瞄准,右手持弓,持弓时弓窗开口在右)。
不过也有主视眼与惯用手相反的情况,如主视眼为左眼,惯用手为右手,或主视眼为右眼,惯用手为左手,或因双眼视力不同,双眼瞄出现重影的状况。此时,建议以惯用手为先,眯着或闭着主视眼,用另一只眼睛瞄准,毕竟对射箭准度起决定作用的是技术动作,且主视眼可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切换过来(当然,这个因人而异,有些人很难切换)。虽然单眼瞄相对于双眼瞄而言缺乏距离感,但如果采用差距法这种基础瞄法,也不会存在什么困难。
对于主视眼的判断,通常有种较简单的方法,就是选定一个较远的物体,伸出双手用虎口叠成三角形视窗放在面前,先通过双眼看到选定的物体,再分别闭上一只眼睛去看这个选定物,如果能看到,那么此时睁开的眼睛就是主视眼,如果看到物体被手遮住,此时的眼睛就是非主视眼。
下图为主视眼的判断方法




下图为主视眼为右眼,睁左眼,闭右眼时看到的情况




下图为主视眼为左眼,睁右眼,闭左眼时看到的情况



下图为持弓时右手弓与左手弓的区别


IP属地:安徽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22-11-12 15:20回复
    (5)弓的更新升级
    通常情况下,弓的更新升级主要出于以下几个目的,一是尝试更高的磅数与更远的射程,提升射手的能力;二是希望体验不同材质、构型的弓,积累装备使用经验;三是希望弓的性能升级能给自己带来成绩或体验上的提升。
    针对第一种情况,一般建议18米射程上的完美300成绩至少达到A级水平,即60箭250环以上,换算成80半靶的成绩,即60箭平均每箭达到8.3环以上,再考虑升磅的事项。因为只有达到这个水平,才意味着射手形成了初步的动作体系,并能取得相对稳定的成绩。当然,这个成绩仅仅是可以考虑升磅的下限,如果射手能在完美300中取得270环,或用80半靶取得平均每箭9环的成绩,再考虑升磅,会更容易适应新弓,因为更高的成绩意味着射手几乎已经适应了现有磅数,并能良好的驾驭现有的弓。然后,升磅的增量一般为5~10磅,通常不建议磅数一次性增加过多,防止已成型的动作走形或是增加适应难度,且如果增加的磅数不高,比如只增加了5磅的拉重,那么之前箭的挠度匹配也不会偏差太大,能继续使用的可能性较高,如果增加的磅数达到10磅或更高,那么箭支也需要重新选购,并重新匹配挠度。
    对于第二种与第三种情况,一般建议先将现有的弓玩的相对透彻些再考虑购买新弓,毕竟换弓有时候也需要考验技术基础,不同弓在持弓感、推弓感、拉感等方面会存在一些区别,不仅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还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成绩水平,毕竟器材性能上的改良也只会在有技术基础的前提下才回体现出来。此外,如果能在装备调校、箭支匹配等方面有一定理论或实践经验,也会对适应新弓有所帮助。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手工制作的三分体木弓,如果是非通用接口需要升磅的话,可能要将弓把寄回给弓匠做弓片匹配,且由于长弓与反曲弓弓片的宽度不同,非通用接口的三分体木弓,弓片形制不太好更改,当然,如果是通用接口的话就不会存在以上问题。
    3、关于弓常见的新手问题
    (1)弓的射程有多远
    这个问题实际上很难给出一个定量的答案,不同磅数的弓会有不同表现,相同磅数的弓配不同重量的箭会有不同表现,同样的弓与箭采用不同的拉距会有不同表现,射准与抛射的射程也会有很大区别。但真正想学射箭的人关注这个问题,主要还是想知道多远的练习射程,该配多大磅数的弓。
    按常规箭重配箭的话,如10格令每磅,在维持箭支正常入靶姿态的前提下(箭尾不会因下坠翘的太高),25磅完全能胜任20米以内的射准练习,30磅能胜任30米以内的射准练习,40磅能胜任50米以内的射准练习。当然,如果用25磅射30米,30磅射40米,40磅射60米,也能用,但箭支入靶时的下坠姿态会较明显。
    至于抛射,射程会轻易到达一百多米,但其不可控性显著增加,且对于新手而言,很难掌控落点,也就更容易造成事故,因此,强烈建议,不要轻易尝试抛射。
    (2)弓的使用寿命
    弓的使用寿命取决于制弓的选材、工艺与射手的使用频率和日常保养。一般情况下,按业余爱好者的使用频率,一张弓正常使用五年左右是没有问题的,当然一些做工考究,使用精心的弓,用上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四十年也是有可能的,毕竟国外一些还能正常使用的弓,其生产年份甚至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然,弓弦属于损耗品,不过如果保养得当,上万箭的正常使用寿命还是能够达到的。
    不过如果弓的品质一般,或有质量隐患,其正常的使用寿命就难以预料了。
    4、箭的选购
    (箭杆的相关知识详见:https://tieba.baidu.com/p/8094183393
    (1)箭杆材质的选择
    箭杆的入门首选是普通纯碳箭,纯碳箭在直度、挠度、重量等方面具有不错的一致性,且重量较轻,适合较低磅数的弓,有利于射准水平的提升。
    玻璃纤维箭杆、普通木箭杆、竹箭杆由于在直度、挠度、重量上的一致性较差,且玻纤箭安全口碑不佳,因此,一般不建议新人尝试此类箭杆。最次的入门箭至少也要选择混碳箭,混碳箭本质上属于玻纤箭杆的升级版,但仅在使用的安全性上有所提升,箭杆参数的一致性上仍比不上纯碳箭,勉强适用于近距离的入门练习,但当射程增加时,由于一致性存在欠缺,且箭重较大,其不佳的飞行轨迹仍会影响射准练习。
    至于铝箭和高级的碳铝复合箭,入门新人可以用,但普通铝箭比碳箭易弯且不易校直,而碳铝箭价格较高,新人还需要考虑箭支的损耗丢失是否能承受。
    (2)箭杆直径与箭杆配件的选择
    美猎一般建议选择内径为6.2毫米的箭杆,再配箭头座与防打尾钉,箭头座主要能更换不同重量的箭头,方便进阶后摸索调箭,防打尾钉则是为了减少水平提升后因追箭造成的箭杆损失。等有了一定技术基础,也可以尝试细箭,不过细箭的搭箭点可能略微比使用粗箭时低一些,且细箭箭头基本为内插式结构,无螺纹箭头座,不易调换。
    (3)箭杆挠度的选择
    25磅拉重,28寸拉距,32寸箭长不截箭,可选择800~900挠度;30磅拉重,28寸拉距,32寸箭长不截箭,可选择700~800挠度;35磅拉重,28寸拉距,32寸箭长不截箭,可选择600~700挠度;40磅拉重,28寸拉距,32寸箭长不截箭,可以选择500~600挠度;以上静态挠度的选择仅供参考,最佳的动态挠度一般需要调箭才能完美适配。
    此外,静态挠度可以在合适的范围内选择稍硬些的箭,如果出现动态挠度不匹配的状况,可以通过换装重箭头进行调配,稍硬些的箭也可以适应未来增量不高的磅数升级。当然,调箭需要有一定的射准基础,至少能保证有一定落点集中度,才能排除技术动作上的失准,提高发现器材不匹配的准确度。
    (4)箭头、箭羽的选择
    强烈建议选择可替换的靶箭头,不建议新人使用猎箭头,以防出现意外事故。箭羽则推荐选购真羽箭,真羽在使用毛皮箭台和侧垫的情况下,有比胶羽更好的通过性和容错性,哪怕搭箭点位置较低,真羽也不会太影响射箭的准度。

    二、相关护具、配件与箭靶的选购、使用与维护
    1、射箭护具及配件的选购
    (护具与配件的相关知识详见:https://tieba.baidu.com/p/8081300600
    如果决定采购自己的装备,那么射箭所需的相关护具、配件也是需要考虑的。首先,护指与护臂对于新人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推荐新人选购三指手套护指,当然类似竞反护指的分指护指也可以选购,如果不在意多一丁点资金投入的话,两种护指都可以购买,最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体验来决定用哪类护指。同样的思路也可以用在护臂的选购上,一般夏天用塑胶类的护臂体验会比较好,不会有皮护臂的闷热感,但天气不那么炎热时,皮护臂也是很有复古情怀的一种选择,且防护面通常比塑胶类的护臂更大。当然如果动手能力比较强,护指与护臂也可以自制。
    其次,推荐新人购买的其他配件有上弦绳、弓架、弓包或弓箱等,如果自己购买箭支,还可以选购箭囊或箭壶。至于弓弦减震,一般买弓时会有配置,如果需要自己购买安装,也可以根据喜好选择猫须或兔毛。
    根据美猎射手的使用情况,可买可不买的器材有弓片减震、配重、弓稍吸音贴片、快拆箭盒等。通常不推荐购买的器材有:护胸、护弓绳、瞄具等。
    2、护具的使用与维护
    护指大多采用皮革制成,长时间使用可能出现皮质龟裂、表皮粗糙或卷曲变硬的现象,甚至可能影响撒放的干净程度。一般可采用绵羊油或皮革护理剂,间隔若干月对皮护指做一次上油涂抹护理,以延长护指的使用寿命,维持较好的撒放效果。同理,也能用相同的方法对皮护臂进行养护,不过皮护臂的损耗一般没护指大,维护的时间间隔可以更长一些,如半年左右。
    3、箭靶与挡箭布的选购
    (箭靶与挡箭布的相关知识详见:https://tieba.baidu.com/p/8077331640
    如果能在自有的非公共场地练习射箭,那么箭靶与挡箭布肯定也是需要配备的,毕竟用箭去射非常规的箭靶目标,如木头、墙体或土堆,都会造成箭支的损毁或丢失,且箭支可能反弹,也会造成不可控的安全风险。
    新手选择箭靶一般推荐草靶,或XPE、EPE堆叠箭靶,草靶成本相对较低,拔箭不太费力,但重量较大,使用时需防水防潮;XPE、EPE堆叠箭靶重量轻,拔箭力度比EVA箭靶要好,环境适应性强,但这两类箭靶使用寿命较有限,因此,如果资金比较充裕且有条件、有耐心进行长期练习,可直接选购高分子纤维靶(如X10箭靶),此类箭靶的使用寿命非常长,耐用度极好,且拔箭很轻松,但重量较大,使用时也需要防水防潮。当然,动手能力强的弓友也可以自制箭靶。
    至于挡箭布,一般推荐新人选购1.5米×1.5米大小的前置挡箭布(挡箭布上有方形的靶面孔,能露出箭靶),可有效保护靶架与箭靶后方不被脱靶箭支射中损坏,且阻挡面积一般能适应新人在20米射程内的脱靶散布,有一定技术基础后,30米射程内的脱靶散布也能适应。
    此外,箭靶与挡箭布选购时,都应匹配弓的实拉磅数,可以适当增加一点厚度上的缓冲量,提升安全系数,也方便适应技术成型后的装备升磅。
    下图为草靶

    下图为堆叠靶




    下图为高分子纤维靶




    下图为前置挡箭布与折叠靶架



    IP属地:安徽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22-11-12 16:14
    收起回复
      2025-08-30 21:53: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更新的资料,大家如果还有补充或修正,可以跟帖回复,在此先感谢诸位~


      IP属地:安徽3楼2022-11-12 16:16
      收起回复
        尽职尽责,点赞


        IP属地:北京5楼2022-11-13 20:38
        收起回复
          吧主,可以再发个微信群二维码吗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2-11-13 22:55
          收起回复
            深度好文,拜读!


            IP属地:上海8楼2022-12-14 16:30
            回复
              非常棒的入门教学文章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2-12-16 20:55
              收起回复
                太详细了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2-12-17 00:05
                回复
                  2025-08-30 21:47: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想进交流群,哥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12-20 21:04
                  回复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03-31 16:31
                    回复
                      灵云的弓片有玻纤,算上面所说的玻璃纤维弓吗?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5-04-16 13:0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