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举元吧 关注:31贴子:1,175
  • 4回复贴,共1

五禽戏的动作特点与标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动作特点
五禽戏54式套路功法包括虎、鹿、熊、猿、鸟“五戏”,动作均“象形取意,为我所用”,模仿动物的生活起居动静、出入自然作息节律,动作起收开合有序,大多适应疏通经络、调动内气运行的气功境界状态。习练时,按每戏套路动作先后顺序进行,其以外动助内动,运用内气导引动作,以意导气,形随气动,气到力到;肌肉放松,动作徐缓,自然柔和,刚柔相济,即“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因各自模仿的动物动作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功法特点,如虎戏模仿虎的勇猛扑按,无畏无怯,肢体动作用力由柔缓而渐猛,最后暴发猛力;动作翻转运动腰部,而主练肾与骨。鹿戏动作模仿鹿之伸展肢体,无拘无束,多以旋扭之力劲拔经筋;动作侧身运动两胁,而主练肝与筋。熊戏模仿熊之沉稳晃运躯体,不轻不飘,肢体动作用力外似笨缓而渐趋深及脏腑,个别动作自柔缓而渐猛,最后暴发猛力;动作晃运运动腹部,而主练脾与胃。猿戏动作模仿猿之机灵,毫无呆板,肢体动作迅捷多变,多刺激心神思维反应;动作抓挠运动双手,最能刺激心经五输穴,且目视灵活运动双目及大脑,而主练血脉与心神。鸟戏动作模仿鸟之飞翔,不重不滞,动作轻捷,动作伸展抬举双臂运动胸部,扩胸张肺导气至深,故主练皮毛与肺。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10-31 15:51回复
    套路动作有左右、上下、开合、升降、俯仰、屈伸、举按、提落、推拉、收松、拧旋、折转等全方位运动姿势,前后自然连贯,左右对称,上下协调,内外平衡,实际是对5种动物的生活起居由动入静、由出而入自然生命活动规律的哲理概括,其外强筋骨,内调气血,身心皆益。模仿动作操作要自然协调,不宜生硬力拙;习练后感到全身轻松,而不应感到肌肉紧张、硬邦。 模仿动物的动作还通过一定的手型作为象征,不同的动物模仿动作而有不同的手型表现形式。习练时,虎戏与鹿戏其虎爪与鹿角自始至终保持不变;猿戏手型灵活多变,除猿钩外,随抓、握、攀、挠等动作随机而变;熊戏手型除熊掌外,尚有以拳相击,以掌相推,伸指攀树与拔树等不同变化;鸟戏展翅飞翔动作在张起时呈鸟翅,收合时还原为掌。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2-10-31 15:52
    回复
      2025-08-26 13:38: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习练时“五戏”套路排序可按一虎、二鹿、三熊、四猿、五鸟,也可按其他排序习练。以一虎、二鹿、三熊、四猿、五鸟为序者,源于华佗。以一鹿、二猿、三熊、四鸟、五虎为序者,本自五行相生,一鹿肝木、二猿心火、三熊脾土、四鸟肺金、五虎肾水;肝木生心火,心火生脾土,脾土生肺金,肺金生肾水,练“五戏”,强五脏,五脏相生,生生不息。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2-10-31 15:53
      回复
        2.动作标准 《五禽戏套路54式》功法方位分明,左、右清晰,动作先后有序,标准明确。动作的方位,有四正、四隅和前、后、左、右之分。四正,即南、北、东、西;四隅,即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前、后、左、右,以人体的躯干姿势为准,随躯干的变化而变化,躯干前部为前,后部为后,左侧为左,右侧为右,方位不受头部和视线的影响。习练时,先分四正、四隅,再分前、后、左、右。通常起势与收势躯干均面向南而立,功法中动作所言“面某”者主要指躯干面向某方,而非指颜面所向。演练时若受场地条件限制难以让起势面南者,可以假定起势为面“南”,后为“北”,左为“东”,右为“西”,再假定相应的四隅,以适合功法调整方位的需要。 左、右术式名称以其相应的动作为准,决定左、右术式名称的动作均有其相应的标准。一般而言,上、下肢同时运动者,以下肢为主;若左下肢动作在先者为左式,反之为右式;若仅有上肢运动,左臂动作在先者为左式,反之为右式;若下肢运动伴左、右臂在上体交叉划弧,左式为左臂在内,右式相反。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2-10-31 15:54
        回复
          左、右式动作由于作用的经络及其对经气的推动不同,自身气感也不同;左式侧重于左侧肢体,右式则相反。坚持习练五禽戏套路功法,对左、右术式都有相应的气感体验。 左、右臂在上体交叉划弧之内、外,犹如下肢运动趋势之前、后,乃区分部分术式的左、右标志,系上肢配合下肢的协调动作,构成诸禽戏的四肢连贯有序运动,是五禽戏仿生导引系统功法在由原创匍匐式发展为后来的立式过程中所产生的替代动作,系五禽戏套路功法作为仿生气功的一个动作特点。如虎和猿戏动作中的上肢挽花,鹿和鸟戏的两臂在上体交叉划弧等。习练时,左、右式两臂在上体交叉划弧须内、外分明,不可随意。 按标准规范明确左、右术式动作之名、位,则使功法名正身顺气顺。习练功法,明确左、右术式的动作标准,则有利于掌握功法,把握气感,提高左右平衡功效,避免术式名称混淆及功法遗漏。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2-10-31 15: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