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吧 关注:597,704贴子:8,364,769

怎么分辨车一刀的帖子他来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前些天发了什么是“车一刀”的视频,如果没看过请先看了视频再往下读,今天来说怎么分辨“车一刀”。
视频点我头像进去看吧,唯一一个视频贴,链接发不出来。
一、基础知识问题
提问1:什么泥料可以车一刀?
1.紫泥,对的没错,紫泥也可以车一刀,但是仅限于使用高目数泥料,例如所谓“百目老紫泥”,然而这种所谓百目老紫泥稍微有常识的玩家都不会买,基本已经成为机车灌浆专属用料,费心费力用来做车一刀有产量没销量,所以紫泥车一刀基本见不到了。
2.朱泥,这就是车一刀重灾区,可以说从市场保有量角度来说,“不碰朱泥就不会踩车一刀”是基本正确的。因为朱泥本身特性就是细腻,嫩矿,符合车一刀工艺要求,即便素烧过的熟砂也能车的起来,无论从哪个角度都不会被玩家质疑泥料目数。
提问2:为什么只有这两种泥料可以车一刀?看过视频应该都知道,车一刀是在高速转盘下用车刀等(刮胡刀都可以)修胚的工艺,视频里有个比较夸张的是带着摩托车头盔的,不是因为不能见人,而是怕有颗砂杂质被车刀车跳起来砸到脸,所以车一刀泥料要求一定要纯,要细,不可以有较硬颗砂和铁质存在,所以用来车的料子一定是经过处理的,那头盔也是有演员成分的,泥料的酸洗去铁质是必然,其次能符合颗砂细腻的也只有朱泥和高目数紫泥了。
提问3:如果我不介意车一刀工艺,只要料子好是不是也可以用?
在上面已经说了车一刀的工艺要求就是要求完全不能有杂质,所以必然是酸洗料,从我角度来说不认为酸洗料能叫好料。其次,使用车一刀工艺就是为了提高产量,为了控制成品率,必然要加入熟砂提高可塑性,调入熟砂的料子表面看起来的凸起就跟一个个蚊子包似的,从我个人欣赏角度来说不认为叫好料。再次,从产量上,起厚身筒学徒工,一天一人起十几个很正常,然后交给车刀师傅,合格的车刀师傅十几分钟车好一个身筒,最后交给撩胚师傅,装壶嘴壶把上明针,车一刀公堂会合理搭配三种工位配比,一天产量是巨大的,从视频里可以看到车出来的废料有多少,消耗量巨大,基本1/3的泥料会被车掉废弃,各位摸着良心说,你是工堂老板,你用什么料?
最后,因为产量达就会面临机车壶同样困境,货物积压,这时候就要考虑提高产品竞争力,所以车一刀壶就喜欢加玻璃水、抛光,视频里那种透着贼光的壶,就被宣扬为所谓天然润度、水色,有些人还真信了,成为奸商的义务宣传员,可能手上坑壶多了,不知道是不愿意醒还是真的叫不醒,但希望看过视频和本帖的玩家能够不在踩坑,至少不踩玻璃水这种化料。所以,车一刀无好料,车一刀无好料,车一刀无好料!如果你不介意车一刀,你就不能介意化工料,上述都不介意,兜里只够买199 299 399,就像千元以内买全手好跟朋友吹比,买来送不懂的一次性朋友托办事的,我觉着可以买来作为一个观赏 器,但真的不建议用来泡茶,当然,有人要说了,没听过化料喝死过人,这点我承认,即便得了CA也不能确定和化料有关,反正用与不用这两个建议我都说了,各位看官自己考虑,好工配好料这是永恒的真理。
提问4:车一刀的定位是不是在全手与半手之间?
这个就涉及到认知问题,但我认为这种提问是为了想知道这种工艺的技术成本、时间成本和原料成本。首先给出我的个人见解:车一刀低于半手工。
技术成本:看过视频的应该都知道车身筒、盖子是个什么情况,车刀师傅的工资也是三种(起身筒50元一个、车刀30元一个、撩胚100-300不等,撩胚工价取决于这把壶打算卖多少钱,从一百到三百不等,一百对应售价400以内,二百对应售价1200以内,三百的工基本买不到,因为愿意花那个钱买壶的应该都懂了,人傻钱多的肥羊不会那么多。)里面最低的,技术含量甚至低于学徒起身筒,起身筒有一些直播间里教你们分辨全半手,会现场起一个身筒然后切开给你看,你们自己看是多长时间,而且车一刀厚身筒只要起一个大概,比那些还要快很多。这里面技术含量最高的就是撩胚师傅了,壶嘴壶把装的歪不歪,你把掇的均匀与否,明针走的到不到位,其实撩胚师傅是有能力独立制作半手壶的,奈何仿全工资高啊,还只用做最后撩胚,你们是不知道搪一天身筒有多累,夫妻档一般都是男人搪身筒,女人撩胚,体力活都被科技与狠活儿搞定了,做更轻松的活儿,拿更多工资(光素圆壶半手工价100-200之间,这里只撩胚就100起步)。
时间成本:全手壶三天一把,半手壶一天三把,车一刀……已经拆分成三道工序交给三个人,我是真不会算,每个工序上的时间提问3里面已经说了,各位自行判断吧,我个人认为平均到每一把壶的工时,不如半手的长。
泥料成本:各位去淘宝吧,我说了不算,250元5斤高档大红袍,买两斤送一斤,这还是店家有得赚的。你就看图例成品示例,与那些卖车一刀的表现是否一致就完了。
防杠提示:这里说的都是普遍现象,你要非说有人用100撩胚工价的壶卖5K、用正紧赵庄朱泥手工去铁(我都不说黄龙山朱泥了,黄龙山朱泥的铁质神仙都挑不干净),冒着被跳一脸铁砂的风险给你车出来的,这里面工价算低了的,那你就当我放了个P,噗~能说出这些鬼话的要么是劝不回头的,要么是被本帖揭了屁股帘儿的。


IP属地:江苏1楼2022-10-17 10:55回复
    二、如何分辨
    (一)车刀痕,如下图1,一张是实物样例,一张是盖子俯视示意图(图2),这种痕迹一般都在盖子上比较明显,特征:1.规律的斜向纹路2.盖子一圈都有。
    产生原因:高速转盘下留下的车刀暗伤,车完身筒后交给撩胚师傅走明针会把表面的车刀痕刮干净,但是由于明针力度远小于车刀,那些被车刀车出来的沟壑里面被明针刮入的泥更稀薄一些,加上朱泥收缩比较大,烧完之后就会让这些沟壑再次显现。不知道这样说各位能否理解,根本原因就是明针刮平的泥密度小于胚体,也就是朱泥所谓的记忆性。
    对此痕迹奸商一般有如下解释:
    1.这痕迹是明针的痕迹,明针伤有小毛刺。
    打脸理由:首先明针是为了把壶面做的更加光亮,不是为了做出这种纹路,其次明针老化后是有可能出现毛刺,但那种细如发丝的毛刺,一个面上只会有一两根,发现就该换明针了,不可能出现这么密集,也不可能弄出这么宽的纹路。
    2. 衬板和明针上的泥巴未及时清理,是泥巴堆积烧出来导致的,大颗砂的更明显(这理由来源于视频贴里面一层工手回复,我本来都不知道还有这种说法,一般都会被解释为明针光的痕迹)。
    打脸理由:不知道各位有没见过光过明针的壶,那光泽度苍蝇在上面都要崴了脚(看图3、4),这种情况下如有泥巴堆积会看不见吗?而且还均匀的堆积了一整圈?
    本段结语:这种痕迹有一定弧度的盖子尤为明显,平盖就不怎么明显了,如果还有人非要杠这痕迹不是车的,是其他什么什么的,就像我视频里说的,红降坡收缩大不大?虽然赶不上朱泥,但相差也不远了,想反驳这个判断依据的只要掏一个30-50目之间的红降坡盖子一圈都有这种纹路的,我现场直播给你吃掉,否则请闭上忽悠人的嘴。





    IP属地:江苏2楼2022-10-17 11:35
    收起回复
      2025-08-31 16:37:4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怎么分辨呢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2-10-17 11:44
      回复
        非专业码字 上班摸鱼期间发帖 还要找图 各位可以等帖子熟了再来一次看完 完贴了我会在楼层里说明的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2-10-17 11:55
        回复
          大佬,求加个微信学习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2-10-17 11:59
          回复
            不错,很专业。其实楼主针对车一刀痕迹进行分析非常到位,我补充下:类似粗颗粒降坡后期修整使用了车刀,会出现颗粒切面感觉被爆掉一层,颗粒切面明显。这种手里有60倍放大镜可以看看,做参考。其次逆向思维,车一刀为了效率,你仔细看看它的盖子是否有全手拼接应该有的痕迹,比如盖座片线等。也可以看看它的嘴和把是否借助了模具。其实了解一个全手工艺流程是很重要的。车一刀公堂一般注浆嘴,模具把居多,一切为了效率。仅供参考,我们不要用特例来反驳范例,这里说的是大概率。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2-10-17 12:17
            收起回复
              帮顶上去


              IP属地:山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2-10-17 12:28
              回复
                先点赞!再学习!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2-10-17 12:41
                回复
                  2025-08-31 16:31:4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样的技术贴要多看多学


                  IP属地:甘肃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2-10-17 12:51
                  回复
                    蹭分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2-10-17 12:54
                    回复
                      顶贴学习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2-10-17 12:56
                      回复
                        有些粗砂的料子为了追求颗粒质感 也会使用车一刀 把表面的浆刮掉 结果就是大颗粒的砂密密麻麻的铺在壶身表面 这种的30目或者更粗的料子比较常见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2-10-17 12:58
                        收起回复


                          IP属地:山东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6楼2022-10-17 13:09
                          回复
                            以前的总结是:
                            1壶体过于归整,内泥门过于松散。
                            2壶外表面颗粒突出或拖尾,朝一个方向走。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2-10-17 13:09
                            收起回复
                              2025-08-31 16:25:4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楼主,这么说他拿那个小刀车盖子,不用电动转盘是不是也留不下那个痕迹?那个痕迹肯定是电动转盘车一刀留下的?我好奇心来了


                              IP属地:辽宁18楼2022-10-17 13:17
                              收起回复